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流人才成了我国新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之一,究竟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是目前中职类学校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了物流专业校企贯通“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合社会的物流基础人才。
关键词:物流专业;校企贯通;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物流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物流人才需求总量急剧增加,物流人才成了我国新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之一,而物流基础人才的培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中职类学校,所以,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招生也渐显规模,但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专业,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无经验可鉴,所以,究竟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是目前中职类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一)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的特点
近几年来,进人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入学意愿不明确,总体素质水平不高;行为习惯差,一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学生进入职中学习实属无奈之举,因而求知欲遭到严重的挫伤;缺乏吃苦精神,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安逸的生活,在部分学生中随处可以找到好逸恶劳的影子;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学生就读时心智尚未成熟,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因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基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职业活动的学习,学生只有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从实践入手,在实践中渗透必要的理论学习,更切合教育对象的学习实际。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才能消除“差生”的心理阴影,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习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高。
(二)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
物流专业原有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实践和理论相脱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过多注重理论性,实际操作少。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欠缺,形成“在校学习两年,不如短期培训半个月”的怪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物流专业教师的匮乏
所谓“百年教育,教育百年”一个成熟的教育产业若没有经受过时间的洗礼就不能称之为“教育”,而其发展源头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由于物流专业的“迅速开设、迅速招生、迅速培养” 的现状,造成了大部分的物流教师是相关的管理类、经济类、计算机类专业转型而来的,他们的物流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物流实践经验缺乏。
(四)学生技能实践场所缺乏
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同时物流企业一般也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因为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会给这些企业增加许多工作和责任,比如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如果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基本不可能的。二、物流专业校企贯通“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聘请相关物流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老师,通过上课、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物流第一线的信息,增长知识面,同时对于新专业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给教师多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去相关企业参观、实习并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可以加大加深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充教师队伍,
(二)冠名班的成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仓储型、运输型和综合型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的对象,与合作企业签订“冠名班”式人才培养协议,成立冠名班级,通过“冠名班”式人才培养协议,加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使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无缝接轨。
(三)物流专业建设指导
邀请和聘用物流行业有一定公信力和话语权的企业如“ 中外运”、“中远”、“FedEx”的资深员工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对目前物流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得出物流人才需求情况。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相应课程模块,共同开发课程,在学校和企业双重环境交替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参与企业生产,学习企业管理规范,培养职业素质,形成校企贯通“一冠六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训教学
物流专业的应用技能需要靠实训教学来实现,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上万元的物流软件、几千块的货架还可以承受得起,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综合实训软件、自动化立体仓储设施、自动分拣设备是无力购买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只能购买“精装版”物流设备——设备模型,但模型的功能无法和“货真价实”的真家伙相提并论,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校企贯通为实训教学提供了极佳的解决途径。
实训教学的校企贯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把课堂搬到企业。依托物流企业现有硬件、软件,让物流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面对面”地认识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体验操作流程,学会接单、下单,熟悉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仓储软件、运输管理软件、港口码头使用的集装箱软件、出口企业使用的报关报检软件。第二:引导企业为学校出资或合作建设实训室,增加和更新物流实训的软、硬件,同时可以根据某个企业的实际建设模拟的物流经营场所,如仓储企业、配送中心、货代办公室、运输调度室等,从而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采取“六段式”的教学模式。
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采取“六段式”的教学模式。即经过专业认知、专业基础学习、模拟岗位学习、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六个学习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第一阶段:物流专业认知,安排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迅速适应新环境,调整心态,形成对物流专业的认同感,同时使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并邀请物流企业的相关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等活动使得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有直观了解,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2.第二阶段: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学习,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配送与运输实务》、《仓储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基本技能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物流专业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技能课程实习做准备。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3.第三阶段:安排模拟岗位技能训练。根据物流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学生通过模拟岗位的学习,操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达到企业的需求。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4.第四阶段:分为专业课学习和专业认知实习。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专业课学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的顺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迈入物流专业领域大门,传授物流专业知识。专业认知实习,将与相关物流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企业实习教学计划、实施细节、保障措施、管理细则等内容,学校向企业派驻辅导员,由校企共同完成实习任务。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5.第五阶段: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通過六段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与企业联合举办企业冠名班的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技能考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与人相处、团队沟通、协作配合的社会能力,端正学生的职业心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职业资质的考核评定,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6.第六阶段:顶岗实习。学生在物流专业对口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共同评定实习成绩,由学校和企业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人员发挥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培训。专业教师发挥理论指导能力强的特点,在规章制度、生产规范等理论环节进行讲解,并针对生产实践操作环节进行后续总结强化,加深学生实践体会,提高实践层次。由物流企业技术人员、物流专业教师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间安排在第三年。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增强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保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职物流的教育教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培养。中职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定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来培养合适的岗位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君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4.
[2]贾文胜,周小海.实践“双证融合”模式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
[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李凤梅(1982- ),女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从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和教改工作。
关键词:物流专业;校企贯通;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物流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物流人才需求总量急剧增加,物流人才成了我国新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之一,而物流基础人才的培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中职类学校,所以,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招生也渐显规模,但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专业,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无经验可鉴,所以,究竟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是目前中职类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一)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的特点
近几年来,进人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入学意愿不明确,总体素质水平不高;行为习惯差,一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学生进入职中学习实属无奈之举,因而求知欲遭到严重的挫伤;缺乏吃苦精神,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安逸的生活,在部分学生中随处可以找到好逸恶劳的影子;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学生就读时心智尚未成熟,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因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基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职业活动的学习,学生只有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从实践入手,在实践中渗透必要的理论学习,更切合教育对象的学习实际。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才能消除“差生”的心理阴影,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习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高。
(二)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
物流专业原有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实践和理论相脱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过多注重理论性,实际操作少。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欠缺,形成“在校学习两年,不如短期培训半个月”的怪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物流专业教师的匮乏
所谓“百年教育,教育百年”一个成熟的教育产业若没有经受过时间的洗礼就不能称之为“教育”,而其发展源头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由于物流专业的“迅速开设、迅速招生、迅速培养” 的现状,造成了大部分的物流教师是相关的管理类、经济类、计算机类专业转型而来的,他们的物流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物流实践经验缺乏。
(四)学生技能实践场所缺乏
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同时物流企业一般也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因为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会给这些企业增加许多工作和责任,比如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如果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基本不可能的。二、物流专业校企贯通“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聘请相关物流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老师,通过上课、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物流第一线的信息,增长知识面,同时对于新专业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给教师多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去相关企业参观、实习并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可以加大加深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充教师队伍,
(二)冠名班的成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仓储型、运输型和综合型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的对象,与合作企业签订“冠名班”式人才培养协议,成立冠名班级,通过“冠名班”式人才培养协议,加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使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无缝接轨。
(三)物流专业建设指导
邀请和聘用物流行业有一定公信力和话语权的企业如“ 中外运”、“中远”、“FedEx”的资深员工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对目前物流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得出物流人才需求情况。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相应课程模块,共同开发课程,在学校和企业双重环境交替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参与企业生产,学习企业管理规范,培养职业素质,形成校企贯通“一冠六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训教学
物流专业的应用技能需要靠实训教学来实现,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上万元的物流软件、几千块的货架还可以承受得起,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综合实训软件、自动化立体仓储设施、自动分拣设备是无力购买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只能购买“精装版”物流设备——设备模型,但模型的功能无法和“货真价实”的真家伙相提并论,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校企贯通为实训教学提供了极佳的解决途径。
实训教学的校企贯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把课堂搬到企业。依托物流企业现有硬件、软件,让物流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面对面”地认识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体验操作流程,学会接单、下单,熟悉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仓储软件、运输管理软件、港口码头使用的集装箱软件、出口企业使用的报关报检软件。第二:引导企业为学校出资或合作建设实训室,增加和更新物流实训的软、硬件,同时可以根据某个企业的实际建设模拟的物流经营场所,如仓储企业、配送中心、货代办公室、运输调度室等,从而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采取“六段式”的教学模式。
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采取“六段式”的教学模式。即经过专业认知、专业基础学习、模拟岗位学习、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六个学习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第一阶段:物流专业认知,安排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迅速适应新环境,调整心态,形成对物流专业的认同感,同时使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并邀请物流企业的相关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等活动使得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有直观了解,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2.第二阶段: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学习,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配送与运输实务》、《仓储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基本技能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物流专业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技能课程实习做准备。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3.第三阶段:安排模拟岗位技能训练。根据物流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学生通过模拟岗位的学习,操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达到企业的需求。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4.第四阶段:分为专业课学习和专业认知实习。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专业课学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的顺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迈入物流专业领域大门,传授物流专业知识。专业认知实习,将与相关物流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企业实习教学计划、实施细节、保障措施、管理细则等内容,学校向企业派驻辅导员,由校企共同完成实习任务。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5.第五阶段: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通過六段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与企业联合举办企业冠名班的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技能考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与人相处、团队沟通、协作配合的社会能力,端正学生的职业心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职业资质的考核评定,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6.第六阶段:顶岗实习。学生在物流专业对口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共同评定实习成绩,由学校和企业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人员发挥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培训。专业教师发挥理论指导能力强的特点,在规章制度、生产规范等理论环节进行讲解,并针对生产实践操作环节进行后续总结强化,加深学生实践体会,提高实践层次。由物流企业技术人员、物流专业教师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间安排在第三年。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增强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保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职物流的教育教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培养。中职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定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来培养合适的岗位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君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4.
[2]贾文胜,周小海.实践“双证融合”模式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
[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李凤梅(1982- ),女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从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和教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