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节能生态设计的初探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建筑节能生态设计的详细阐述,深入分析了我国在建筑物生态节能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建筑物生态节能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行业;节能生态设计;能源建设
  随着资源密集型建筑产业的高速发展,采暖设施和空调的广泛安装使得我国的综合能耗占全国能量消耗的25%,这必然给我国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1]作为一个以煤炭能源为主力的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成为了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成为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因此,倡导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十分重大。
  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物的生态节能设计的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的生态节能转化技术的热能消耗比较大,能源转化技术不够成熟,使得建筑物上方的太阳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周边绿色植物的利用率也相当低,这很难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舒适、便利、安全等使用功能的需求,不能为建筑物提供充足的复合能量,进而达到节能降耗、可特续发展建筑的目的。因而,在进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好高新技术产品,深入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和生态节能理念,进而推动绿色建筑城区的发展和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镇建设的现代化发展,实现生态中国的发展目标。
  1.2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绿色生态节能设计过程中,往往根据生态环境的低碳环保理念来确定建筑物的绿色生态节能设计方案,尤其要高效合理地利用好太阳能技术。未来的建筑物的绿色生态节能设计会更加注重独创风格的生态美学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行业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2]建筑行业还应当积极倡导节约意识和循环利用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节能设计理念,加强对建筑节能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和弘扬建筑节能设计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示建筑物生态节能设计的独特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建筑物节能设计手段,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设计的规范化、节能化和低碳化。
  2、我国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现阶段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现实压力过大,生态能源转化技术仍不成熟的问题,使得我国的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较严重,温室效应突出的现象十分普遍。我国生态建筑的热能消耗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会影响建筑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还会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因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能源供应敲响了警钟。由于建筑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未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好太阳能,使得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不能充分利用好风能资源和自然采光,增加了灯光和电力资源的使用和供暖途中热量的散失。由于受地域面积等因素的限制,建筑物周边的绿色植物的利用率很低,不利于二氧化碳、甲醛有害气体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使得建筑物经常处于暴晒状态,不能起到强光照射下的遮阳效果,进而增加了室内的温度和能源的消耗。绿化率的减少也使得建筑物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难以得到改善,不利于生态能源的有效利用,很难达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实现生态平衡的目的。
  3、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要点
  3.1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绿色生态节能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和谐原则、节约能源原则、回归自然原则、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原则、适地原则和高效原则,有利于顺利进行好建筑施工的生态设计流程。为了减少电能资源的浪费,建设方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时,应当推广节能灯的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资源,通过合理布局建筑物的内部设计,设置建筑物的反射光板,提高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积极倡导社会成员减少节能灯在白天的使用频率,节约电力资源,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使其成为节能灯的主要电力来源,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低碳节能的目的。由于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建筑物周边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并释放出一定的氧气,因而应当在建筑物周边、屋顶和室内适当地种植绿色植物,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确保建筑物室内的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以此达到降温遮阳的目的,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3.2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设方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应当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推广运用节能型环保设施。在热能应用方面,应当引导采用新型节能环保的保暖设施,通过准确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选用采光条件好的地理位置来降低热能的损耗;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当积极采用节水型供水设备来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在风能资源利用方面,设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好自然通风条件,完善建筑物通风系统的生态设计方案,可以采用高效节能的幕墙系统等新型材料和新技术进行窗户的生态设计,使得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得到改良,也可以设置能够有效收集太阳能的光板,使室内与室外实现空气对流,通过引入穿堂风,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总之,设计人员应当从建筑物设计的方方面面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为了提升建筑物周边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方的设计人员应当在施工前仔细审核有关水资源设施的安置方案,勘探建筑物周围的地理环境,综合考虑建筑物内部的热水的循环使用率,促进太阳能热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污水的处理和回收水的有效利用。设计人员还应当在建筑物内部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同时推广运用节水型的供水设备,完善建筑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多元化的建筑物供暖设施。这不仅有利于及时净化与循环利用雨水和污水,提高建筑物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建筑物水资源的浪费问题。
  3.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由于东北地区所处的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干燥寒冷,因而建设方为了降低建筑物内部设施的热能损耗,应当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广泛推广节水型设施、供暖设施、通风设施的运用。尤其是在保暖措施方面,应当采用新型节能环保、高运行效率、低能耗的保暖设备。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人员应当通过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选择采光条件好的地理位置降低建筑物内部热能的损耗;还可以采用空心砖来增强建筑物的隔音效果和保温效果,进而减少保温板、窗户等材料的运用;也可以通过安置节水型供水设备增强建筑物供水设备的利用率,以此来使建筑物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人员通过充分运用科学创新的技术方法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能低碳的目的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建筑施工的未来发展趋势。成功的建筑物生态节能设计施工,不仅需要建筑工人和设计人员在施工前制定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案,还需要坚持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目标,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以此来达到预期的生态节能效果。因而,对建筑物的生态节能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实现建设单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还有利于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在生态节能方面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周雅,李岩.我国建筑节能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河北建筑大学学报,2013,(16):12-13.
  [2]王力明.我国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建筑与艺术,2012,(11):13-14.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住宅建筑节能不仅是国情需要、行情要求,也是未来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势,它不仅能改善居住热环境、利于人体健康、节约能源,还能获得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效用最大化,实现住宅节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节能方案;节能策略  1、节能住宅的概念  节能住宅是通过科学的设计、采取新型材料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通常指外墙、屋面、外门窗和楼板)的热工性能,同时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最大
大白菜在我国栽培面积大,总产量高,消费量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白菜种植目标朝着多用途、多类型、多熟性方向发展,特别是种植反季节栽培的春、夏季补淡品种愈来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企业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需要企业不断的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以及在市场中所占有的更大份额。不过当前赊销作为一种企业
高等院校中的高等数学课程一直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该课程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其教学方法、方式的探索与改进一直是国内各高校广泛研
[目的]探讨影响低出生体质量儿产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380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加舒适美好,更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环境威胁所采取的所有行动。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最后论述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旨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强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要意义;作用;措施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强烈,给体育健身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与挑战。文章立足当前体育健身行业发展的实际,就体育健身企业销售工作进行浅析。 With th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氨茶碱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BNP、降钙素原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
最近几年,我国在矿工行业的工程中的施工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每个层次的安全责任也得到了一定的有效的落实,安全因素也的到了有力的执行,但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