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摄食率对鲈鲤幼鱼摄食代谢特征的影响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和摄食率对鲈鲤幼鱼摄食代谢特征的影响,在15和25℃条件下驯化4周后,以泥鳅块为饵料,按不同的摄食率(15℃下摄食率为1%、2%和4%体质量,25℃下摄食率为1%、2%、4%和6%体质量)投喂实验鱼[体质量(38.35±0.49)g,体长(14.22±0.10)cm],随后测定其耗氧率并计算其摄食代谢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摄食率下,25℃驯化组静止代谢率、摄食代谢峰值、特殊动力作用(SDA)总耗能和SDA系数都显著高于15℃驯化组;25℃驯化组在2%和4%摄食率下的SDA时间显著小于15℃驯化组.在25℃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但是显著低于6%摄食率组,4%和6%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2%、4%和6%摄食率组的SDA系数显著低于1%摄食率组;在15℃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各个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和SDA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于低温条件,25℃水温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鲈鲤幼鱼对食物的快速消化和吸收;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鲈鲤幼鱼通过代谢峰值的增加和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其SDA耗能增加的需求.本研究结果为鲈鲤的养殖实践和物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利用茫崖地区近30 a高空500 hpa等压面(08h次、20h次)月平均温度和地面月平均温度的观测气象资料,借助wps电子表格、spss等软件对数据序列进行线性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累计距平等统计处理,并就本地区高空500 hpa等压面层温度、地面温度年际变化趋势及两者相关性对比分析,揭示了该区30 a高低空气候变化特征,为准确掌握高低空气温相互间内在关系,利用探空温度资料,提高低空气温预报的精度和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介绍了资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做法,总结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模式.
为了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2)如何通过调控干扰素(IFN)表达影响鱼类的免疫,实验从青鳉中克隆了irf2(Olirf2),发现该基因在青鳉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Tol2/CMV-IRF2/IE1-pr转染到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HM)后,发现瞬时过表达Olirf2能够显著促进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的复制,并抑制抗病毒相关基因mx1、ifn和irf3的表达.进一步
三倍体湘云鲫2号具有不育、生长快、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探究其抗病优势分子机制,实验克隆及鉴定了三倍体湘云鲫2号干扰素a3(3nIFNa3).3nIFNa3的CDS由55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84个氨基酸.经预测,3nIFNa3 N端23位氨基酸为信号肽;3nIFNa3成熟肽中存在2个半胱氨酸残基并参与形成二硫键,表明其隶属于Ⅰ型一组干扰素.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经poly I:C刺激后8 h、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或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感染后48 h,3nIFN
为研究鱼类信号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实验利用逆转录PCR(RT-PCR)和RACE-PCR技术从日本鳗鲡中扩增获得了STAT3及其剪切异构体(AjSTAT3-L和AjSTAT3-S).AjSTAT3-L及AjSTAT3-S开放阅读框全长分别为2349和1470 bp,编码782和489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AjSTAT3-L具有23个外显子,AjSTAT3-
为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基因在团头鲂糖代谢中的作用,实验从团头鲂肝脏中克隆获得了PGC1α基因的片段序列,并对其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研究了饥饿、高糖(糖水平:45%)饲料及葡萄糖负荷对团头鲂脑和肝脏PGC1α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获得的团头鲂PGC1α基因cDNA片段长为2566 bp,其中包含1404 bp的开放阅读框并编码467个氨基酸,与草
9月22—25日,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是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发起的全球性高级别政府间会议,每十年举办一次,此次为第四届.
期刊
为研究草鱼I型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非结构蛋白NS12的功能,实验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 pull-down)和对GCRV感染过表达宿主蛋白酶体亚基β7(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7,PSMB7)的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ian cell,GCO)中ns12转录水平的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PSMB7和NS12的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PSMB7与GCRV编码的膜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细胞感染病毒时单独或共同调控干扰素基因(IFN)的表达.IRF家族蛋白结构非常保守.其中N端DBD结构域赋予了IRF蛋白结合IFN启动子的功能,而C端IAD主要介导蛋白互作,因而不同IRF成员可能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发挥功能.哺乳动物IRF家族有9个成员,IRF1~9.鱼类IRF家族有11个成员,除了IRF1~9外,还包括硬骨鱼类特有的IRF11,以及在鸟类基因组中也存在的IRF10.哺乳类研究表明,IRF1/3/5/7/9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正调控
为研究大菱鲆最适饲料精氨酸需求量及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大菱鲆生长和代谢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3.07±0.10)g的大菱鲆为对象,使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质来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作为脂质来源,配制5组等氮等脂(51%粗蛋白和12.5%粗脂肪)的精制饲料,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混合物,使得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分别为干物质的1.92%、2.65%、3.40%、4.17%和4.88%(对应饲料号为1、2、3、4、5),以喂食1.92%精氨酸水平饲料的处理组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养殖周期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