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学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德育时效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时效性的对策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和特征,然后提出了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时效性的有效手段,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 德育 生活化
引言
中学德育生活化是相对于传统德育教育来说的概念,传统中学德育主要以灌输式为主,将各种德育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讲解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而中学德育生活化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确定德育内容,組织德育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德育教学的不足,全面提升中学德育的时效性。
一、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学德育生活化是指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逻辑起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中学阶段做好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要学会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来将抽象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价值内化为具体的生活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能要,哪些事情不能做。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行为为依据来开展教学,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解说,引导学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识,并且这种人生知识是开放的,是和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1]。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特征包括开放性、主体性和个性化。其中开放性是指德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空间都是开放的,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学空间不局限于教室。主体性是指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从以往的适应、服从提升到超越、自主的层次,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认识、体验和发展创造的过程来接受道德德性[2]。个性化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推动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但是要处理好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关系。
二、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时效性的手段
1.树立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
中学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3]。教师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理念,不能直接将德育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烦恼和困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让德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格、心理和知性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德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现要求德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和他人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师选择的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来编排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最好略超前于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发挥教育作用和价值,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往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和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人格畸形和心理畸形的情况。所以,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提升学生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此外,德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3.德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
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来开展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导入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平台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生成道德感悟和道德体验,让抽象的德性价值和德性规范转变为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捕捉学生道德相关信息,并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性。结束了一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要注重将课堂德育延伸到课外,可以延伸到家庭、社区中,将抽象的德性转变为具体的生活实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结语
中学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提升德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中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就要树立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摒弃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理念,德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德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强化德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全面提升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于聪.学校德育生活化的措施研究[J].新课程(中), 2015,18(8):17.
[2]张赣新.实行德育生活化 增强德育实效性[J].理论导报,2016,32(8):36.
[3]刘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德育生活化的实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34):49-50.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中学 德育 生活化
引言
中学德育生活化是相对于传统德育教育来说的概念,传统中学德育主要以灌输式为主,将各种德育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讲解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而中学德育生活化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确定德育内容,組织德育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德育教学的不足,全面提升中学德育的时效性。
一、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学德育生活化是指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逻辑起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中学阶段做好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要学会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来将抽象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价值内化为具体的生活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能要,哪些事情不能做。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行为为依据来开展教学,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解说,引导学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识,并且这种人生知识是开放的,是和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1]。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特征包括开放性、主体性和个性化。其中开放性是指德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空间都是开放的,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学空间不局限于教室。主体性是指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从以往的适应、服从提升到超越、自主的层次,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认识、体验和发展创造的过程来接受道德德性[2]。个性化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推动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但是要处理好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关系。
二、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时效性的手段
1.树立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
中学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3]。教师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理念,不能直接将德育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烦恼和困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让德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格、心理和知性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德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现要求德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和他人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师选择的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来编排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最好略超前于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发挥教育作用和价值,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往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和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人格畸形和心理畸形的情况。所以,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提升学生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此外,德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3.德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
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来开展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导入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平台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生成道德感悟和道德体验,让抽象的德性价值和德性规范转变为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捕捉学生道德相关信息,并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性。结束了一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要注重将课堂德育延伸到课外,可以延伸到家庭、社区中,将抽象的德性转变为具体的生活实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结语
中学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提升德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中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就要树立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摒弃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理念,德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德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强化德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全面提升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于聪.学校德育生活化的措施研究[J].新课程(中), 2015,18(8):17.
[2]张赣新.实行德育生活化 增强德育实效性[J].理论导报,2016,32(8):36.
[3]刘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德育生活化的实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34):49-50.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