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实社会的“晴雨表”,也是现实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放大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党委政府形象,是公安机关必须积极应对的巨大挑战。
一、客观认识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网络舆情两个特点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剧增,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网络舆情呈现了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数量急剧攀升、量大面广。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和公众诉求的进一步多元化,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网络舆情频发将会是常态。二是反应快速、上下联动。在当前情况下,网络媒体知晓、发布新闻的速度早已超过了平面和电视媒体,时间甚至要以用分、秒计算。
网络舆情的两重属性更为突出。根据一项研究表明,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敏感问题,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人员的共鸣,迅速扩散、放大,产生巨大的舆论力量,可以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有的甚至引发过激的群体性事件。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破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是,在看到网络舆情危害性一面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到网络舆情是加强社会监督、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一定要客观认识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坚持“主动介入、严格管理、强势利导、趋利避害”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做好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认真分析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薄弱环节
与数年前相比,我们在探索建立舆情应对处置机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舆情应对的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但是在面临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仍暴露出被动应付多、主动引导不足等较多问题。
应对机制与实战未达到紧密一致。目前我们缺乏实战、统一的舆情应对实战规范,应对处置手段单一,处置的效率不高,影响了公安机关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的总体效果。
素质能力与实战未实现同步发展。从目前来看,基层单位的网络舆情应对意识、技能水平比较有限,应对起来还有很大困难,易失去战机,导致被动,还不能真正适应网络舆情的发展形势。
队伍建设对实战未形成有效支撑。网络舆情应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我们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对已经建起来的舆情引导队伍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深入完善规范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强化网络舆情应对的认识和理念。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一要树立网络舆情就是警情和现代传播的理念,自觉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网络舆情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注意预防舆情发生,或者舆情发生后能及时、妥善应对;二是树立舆情就是信息的理念,既要有效利用舆情为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公安打击管理工作服务,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效能。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的架构和机制。要深入整合各方面的信息、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畅通沟通渠道,实现舆情应对的扁平化操作,推进舆情处置关口前移,提升危机舆情应对处置的成功率。从乐清市局实际来讲,要建立健全“局层面—基层科所队”的二级舆情应对处置构架和机制。在构架上,舆情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各单位是整个应对处置体系中的三大支架,基层各单位所建立的或能动员的舆情引导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基层各单位是一级处置力量,在发现、上报以及组织发动舆情引导队伍初步处置舆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是二级处置力量,在局层面统筹、协调,特别是在整合力量应对重大涉警舆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一、二级两个层面相互配合,做到发现与研判,现场应急与系统处置的无缝衔接。在机制上,注重抓好舆情搜集、控制引导、源头控制等三个环节。一是在舆情搜集上。要按照“快、准、深、精、全”的要求,通过指挥中心接警、基层单位及时发现上报重大案事件信息、网监部门监控网上舆情、政治处宣传部门日常监控新闻媒体报道等多个途径,单独或重叠形成网络,最大限度地保障收集、梳理舆情的效率,为舆情控制赢得宝贵的时间。二是在控制引导上。对获得的网络舆情,要结合人力、数据情报进行综合研判后,及时分流相关部门快速处理。涉及社会政治稳定的分流到国保的,涉及刑事治安案事件的分流侦查、管理部门,可能会信访的由信访部门迅速办理。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新闻宣传报道纪律,利用主流媒体或通过网上平台,统一口径发布,以真实的信息、扎实的工作引导公众、取信公众,把握舆论的主动权。三是在源头控制上。要建立“舆情指数”,将网络舆情状况分成不同等级,每一等级都有不同流程设置和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实现舆情处置的快速、有效、稳妥。110指挥中心在接警时就要作出判断,达到舆情指数标准的,立即启动预案下达给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努力在源头上卡住舆情的发展蔓延。要加强现场监控,重大案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舆情应对专门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通过依法规范的渠道,既防止媒体人员特别是“编外记者”偏听偏信,挖掘小道消息,又能第一时间给出初步答复。要加强重点网站、重点人的管控,通过采取“友好式”、“挤压式”、“敲打式”等方式,进行主动管控、建立关系,加强协作、沟通。同时,网上的问题由网下引起、最终也是在网下解决,为此必须要坚持立足自身,有错纠错,未破案的抓紧侦破,把问题解决好,这是避免舆论炒作的前提。
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意识和能力。一要加强技能的培训交流。要非常注重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形成“周通报、月点评”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应对处置规范,提升民警特别是舆情引导队伍的应对能力。根据当前舆情的热点问题,可通过设计实战场景,开展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各单位熟悉处置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二要潜心研究专门、专业处理手段和策略。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置手段和策略必须多样化。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集中灌水法”、“落地控制法”、“分化瓦解法”等一批方法,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在运用手段和策略时,要注意“专群结合”、“公密结合”、“人技结合”,以收到实效。三要提升人员素质和技术保障水平。加强应对渠道和提高效率的软硬件建设。从硬件看,国内有关科研部门已研制出一批网络舆情搜集工具,运用这些工具能大大提高搜集舆情的效率;从软件看.要特别注意发现、培养熟悉网络的复合型人才从事舆情应对工作。这类人才既要懂网络,又要懂舆论宣传,还要通晓社会民意,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
一、客观认识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网络舆情两个特点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剧增,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网络舆情呈现了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数量急剧攀升、量大面广。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和公众诉求的进一步多元化,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网络舆情频发将会是常态。二是反应快速、上下联动。在当前情况下,网络媒体知晓、发布新闻的速度早已超过了平面和电视媒体,时间甚至要以用分、秒计算。
网络舆情的两重属性更为突出。根据一项研究表明,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敏感问题,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人员的共鸣,迅速扩散、放大,产生巨大的舆论力量,可以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有的甚至引发过激的群体性事件。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破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是,在看到网络舆情危害性一面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到网络舆情是加强社会监督、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一定要客观认识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坚持“主动介入、严格管理、强势利导、趋利避害”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做好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认真分析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薄弱环节
与数年前相比,我们在探索建立舆情应对处置机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舆情应对的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但是在面临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仍暴露出被动应付多、主动引导不足等较多问题。
应对机制与实战未达到紧密一致。目前我们缺乏实战、统一的舆情应对实战规范,应对处置手段单一,处置的效率不高,影响了公安机关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的总体效果。
素质能力与实战未实现同步发展。从目前来看,基层单位的网络舆情应对意识、技能水平比较有限,应对起来还有很大困难,易失去战机,导致被动,还不能真正适应网络舆情的发展形势。
队伍建设对实战未形成有效支撑。网络舆情应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我们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对已经建起来的舆情引导队伍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深入完善规范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强化网络舆情应对的认识和理念。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一要树立网络舆情就是警情和现代传播的理念,自觉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网络舆情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注意预防舆情发生,或者舆情发生后能及时、妥善应对;二是树立舆情就是信息的理念,既要有效利用舆情为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公安打击管理工作服务,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效能。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的架构和机制。要深入整合各方面的信息、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畅通沟通渠道,实现舆情应对的扁平化操作,推进舆情处置关口前移,提升危机舆情应对处置的成功率。从乐清市局实际来讲,要建立健全“局层面—基层科所队”的二级舆情应对处置构架和机制。在构架上,舆情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各单位是整个应对处置体系中的三大支架,基层各单位所建立的或能动员的舆情引导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基层各单位是一级处置力量,在发现、上报以及组织发动舆情引导队伍初步处置舆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是二级处置力量,在局层面统筹、协调,特别是在整合力量应对重大涉警舆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一、二级两个层面相互配合,做到发现与研判,现场应急与系统处置的无缝衔接。在机制上,注重抓好舆情搜集、控制引导、源头控制等三个环节。一是在舆情搜集上。要按照“快、准、深、精、全”的要求,通过指挥中心接警、基层单位及时发现上报重大案事件信息、网监部门监控网上舆情、政治处宣传部门日常监控新闻媒体报道等多个途径,单独或重叠形成网络,最大限度地保障收集、梳理舆情的效率,为舆情控制赢得宝贵的时间。二是在控制引导上。对获得的网络舆情,要结合人力、数据情报进行综合研判后,及时分流相关部门快速处理。涉及社会政治稳定的分流到国保的,涉及刑事治安案事件的分流侦查、管理部门,可能会信访的由信访部门迅速办理。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新闻宣传报道纪律,利用主流媒体或通过网上平台,统一口径发布,以真实的信息、扎实的工作引导公众、取信公众,把握舆论的主动权。三是在源头控制上。要建立“舆情指数”,将网络舆情状况分成不同等级,每一等级都有不同流程设置和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实现舆情处置的快速、有效、稳妥。110指挥中心在接警时就要作出判断,达到舆情指数标准的,立即启动预案下达给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努力在源头上卡住舆情的发展蔓延。要加强现场监控,重大案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舆情应对专门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通过依法规范的渠道,既防止媒体人员特别是“编外记者”偏听偏信,挖掘小道消息,又能第一时间给出初步答复。要加强重点网站、重点人的管控,通过采取“友好式”、“挤压式”、“敲打式”等方式,进行主动管控、建立关系,加强协作、沟通。同时,网上的问题由网下引起、最终也是在网下解决,为此必须要坚持立足自身,有错纠错,未破案的抓紧侦破,把问题解决好,这是避免舆论炒作的前提。
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意识和能力。一要加强技能的培训交流。要非常注重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形成“周通报、月点评”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应对处置规范,提升民警特别是舆情引导队伍的应对能力。根据当前舆情的热点问题,可通过设计实战场景,开展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各单位熟悉处置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二要潜心研究专门、专业处理手段和策略。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置手段和策略必须多样化。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集中灌水法”、“落地控制法”、“分化瓦解法”等一批方法,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在运用手段和策略时,要注意“专群结合”、“公密结合”、“人技结合”,以收到实效。三要提升人员素质和技术保障水平。加强应对渠道和提高效率的软硬件建设。从硬件看,国内有关科研部门已研制出一批网络舆情搜集工具,运用这些工具能大大提高搜集舆情的效率;从软件看.要特别注意发现、培养熟悉网络的复合型人才从事舆情应对工作。这类人才既要懂网络,又要懂舆论宣传,还要通晓社会民意,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