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香的经营之道

来源 :同行致富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p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龙江大地上发展最快的一片热土。紧邻东宁,绥芬河两大对俄陆路口岸,是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木业加工,地产开发等多项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镇域经济的迅速崛起。然而,真正让绥阳人感到自豪和满足的还是“中华黑木耳第一镇”这个响亮的称号。绥阳镇黑木耳产业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趋势,与黑木耳经销商们的努力分不开,他们活跃在乡村,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甚至国外。
  张淑香是黑木耳经销商中的“大姐大”的传奇人物,不但让从事黑木耳经销的同行们佩服,更赢得广大菌农和外地客商的信赖。多年的打拼,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张淑香把黑木耳销售到福建、广东、济南、甘肃、出口到俄罗斯、韩国,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回顾过去,张淑香总是淡淡地说:“赶上了现在的时代,是我们每个人的荣幸,是党的好政策,成就了我的事业。”
  
  艰难岁月 磨砺勇气
  
  51岁的张淑香,出生在绥阳镇柳毛河村普通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七人,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弟弟。
  
  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坎坷的经历给张淑香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时每个劳动力日平均只有不到两毛钱的收入,家中生活的境况很艰苦。父母艰辛的劳作只能维持全家的温饱,遇上灾年,只能靠国家、集体的救济。
  1974年,年仅16岁的张淑香初中毕业后,就想和哥哥、姐姐一样回村务农,父亲看她实在是太瘦小了,又坚持让她读完了高中。两年后,高中毕业了,看到父兄们整日艰辛的劳作,并未改变家境的窘况,张淑香放弃了在村里务农的打算。“该干点什么呢?”她反复思考着。
  一天,她看到邻居把家里几只鸡下的鸡蛋攒起到市场上去卖,能换回些钱贴补家用。可按当时的政策,多养几只鸡也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镇里下乡干部,市场的工商所是不允许的,张淑香只好放弃了这养鸡换钱的想法。
  刚毕业的那个夏天,一个邻居来到张淑香的家里买黑木耳。那时附近的林场采伐,山场剩余物都堆在山上,天然的气候条件让这些剩余物在两三年后都长出了黑木耳。张淑香的父亲、哥哥每到雨后,生产队没活干的时候都进山采些木耳,邻居来买木耳是为了给大庆亲戚捎几斤,出价是三块钱一斤。张淑香在家卖了4斤黑木耳,这让张淑香兴奋不已。因为这相当于父亲十多天的收入,而且还是现金。
  邻居告诉她,大庆在平原地区,没有树,也就没有木耳,南方人多,爱吃木耳,而且那里都是石油工人,很有钱。这让张淑香产生了去大庆卖木耳的想法。随后,她把想法跟家人讲了,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一个18岁刚毕业的姑娘去从未去过的地方卖木耳,太不让人放心了。而且在当时,有一个专门针对这种买卖的名词,叫“投机倒把”,弄不好就要罚款、拘留。但此时已经铁了心的张淑香却顾不了这些,犟脾气来了,不让去就绝食,最后父亲在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
  第一次出门的张淑香装了两大帆布旅行袋的黑木耳,共20斤,坐了近20小时火车。兴奋、害怕的张淑香,一天一夜没合眼。到了大庆,在火车站附近的商店悄悄问了问售货员,有没有要黑木耳的。看了她带来的黑木耳,由于质量好,商店的几个售货员经讨价还价后,以每斤四块的价格全部买下。这把张淑香高兴的,是乐得直想蹦。因为除去路费,她多赚了近20块。
  从这以后,张淑香就成了大庆的常客,开始偷偷地收购邻居及生产队其他人采来的木耳。
  然而,张淑香的黑木耳生意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她来到大庆一农贸市场,刚想卖木耳时,被市场管理员看到了,说她投机倒把,倒买倒卖。不仅没收了她的20斤黑木耳,还被关在屋里进行教育,好多天后才把她放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张淑香哭了一道。到了家,张淑香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因为她知道,如果家人知道了,以后就别想再走这条路了。
  经过一年的风餐露宿,饱受磨难的张淑香竟赚了一千八百元,这让张淑香更坚定了买卖黑木耳的信心。
  
  诚实守信 拓宽经营
  
  随后的日子,张淑香迎来了创业的机遇与挑战,黑木耳、蘑菇、药材都成了她经营的土特产。她的目光也放在全国各地,大连、温州、广东、西安、兰州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而这时人造革、雨伞、的确凉也都让她带回了绥阳。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限制她创业的条条框框也越来越少,她的路也越来越宽。
  东北的黑木耳,由于口感好、质量佳,一直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由过去纯天然生产逐步向木椴栽培、袋料栽培。这样,不仅提高了木耳的产量,绥阳镇也逐渐成为了东北黑木耳的集散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销路顺畅,收购经营黑木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后来有些商贩不满足于销售过程中的差价,开始往木耳里掺杂使假。一时间,杂质大、质量差成为许多城市经销商对东北黑木耳的评价。许多农户往木耳里掺沙子、石块,影响了绥阳黑木耳的声誉。
  已经营多年黑木耳的张淑香很快就意识到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此下去,将再无客商来采购绥阳的黑木耳。张淑香没有像其他商贩那样靠掺假使假挣黑心钱,而是把质量视为经营的重要原则。
  一次,张淑香的收购人员从乡下收购回来的黑木耳中,掺有沙子、石块等杂质,张淑香却把这些黑木耳全部筛选一遍,八千斤黑木耳竟筛选了一百多斤杂质。结果,张淑香损失了近两千元。别人都说张淑香傻,而她却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事实证明,张淑香的做法是聪明的。接下来的几年,黑木耳市场萧条,许多当地商贩联系的客户不再来绥阳收购木耳。而张淑香的合作伙伴却一如既往,反而越来越多,用各地客商的话说,张淑香做买卖讲仁义,说到做到,值得信赖。就是基于这一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张淑香在黑木耳市场中,稳稳地站住了脚,客户遍及福建、广东、河南、甘肃、陕西等地,还把黑木耳远销到俄罗斯、韩国,成为黑木耳大市场经销户的佼佼者。
  绥阳黑木耳大市场建成运营后,有一大批黑木耳经营户入住,经营者多了,收购中也出现了坑骗菌农的现象。如:压质压价、在称上使手脚等。而张淑香在经营中,本着公平竞争,不坑害菌农的原则,得到了菌农的信赖。
  在黑木耳集中的几个村,很多菌农在采收完木耳后,就等张淑香来收,哪怕多等她几天,也要把黑木耳卖给她。一位北沟村老大妈给她打电话,嫌她不来收购木耳,说几百斤的木耳都压了几个月了,一直就给她留着。当听到这样消息,张淑香从心里感到安慰,她总是告诉到乡下负责采购的人,对待菌农一定要真诚、耐心。
  凭借诚实守信的良好信誉,外地客商对张淑香也更是信赖有加。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有时人都不用到绥 阳,货款打过来,黑木耳发过去,数量、质量丝毫不差。张淑香说:“别人越是信赖我,我更要对得起人家的信赖,更要做得仔细、上心。”
  
  帮助别人 充实自己
  
  多年的商海打拼,让张淑香成为当地有名的能人,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几年前,她就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受到省、市、县政府表彰,获得“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随着身份的改变,张淑香也从一个普通的生意人转变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女强人”。
  在绥阳黑木耳市场,提起张淑香,商户们除了对她的敬佩,还有客商们对她的感谢。几年前,同村有个人看到许多人靠收黑木耳发了家,自己上有老人,下有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大学,欠了不少外债,快要撑不下去了。听说张淑香客户多、有能力、乐于助人,就想求张淑香帮帮自己。可又一想,这不是从人家的饭碗抢吃的吗,所以一直也没敢张口。可捉襟见肘的日子确实难住了自己,靠种地一年也就是够个吃喝,更别说供养老人和孩子了。思来想去,就让妻子晚上到张淑香家去探个口风,没想到妻子去了没过半个小时就回来了,告诉他张淑香不仅答应了帮助他联系销路,而且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她。
  在张淑香的帮助下,几年工夫,他不仅买了车,还住上了楼,两个孩子也都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每当说起这些,他都非常感谢张淑香。“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没有她借我的3万块钱,我不可能过上好的日子。”这位客商说。像他这样得到张淑香帮助过的人,在绥阳黑木耳大市场的经营户中,还有很多。
  张淑香不仅乐于助人,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从1994年绥阳镇妇联开展的救助贫困学生的“爱心育栋梁”活动以来,已捐出近3万元的钱物。每当村里举办活动,需要捐助时,都是张淑香解囊相助。
  近几年,在政府号召下,每年绥阳黑木耳大市场都要帮扶家庭困难的客户。作为业户代表的张淑香,每年都要拿出几千元钱,在春节前看望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
  张淑香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使得这个家庭充满温馨、幸福。看到她为公益事业大把花钱时,和她一起白手起家,共同走过风雨的丈夫总是默默支持。而年纪小的儿女却有不同的看法:“平时我们多花几块钱你总是不让,给别人花钱你却毫不犹豫。”张淑香却对儿女讲:“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你们的生活比起来,差距太大了。”张淑香经常讲:“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不图什么感恩回报,其实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我对这个社会的回报、感恩。”
  如今的张淑香已不再满足于黑木耳经销这一项产业,她看准了绥芬河、东宁两个口岸进口俄罗斯木材这一商机。2006年,她投资400万在绥阳建起了年加工木材5000立方米的日升木业,年产值可达300万元。2007年又在邻近的穆棱县绥穆木材加工园投资200万元,辟建一处木材加工厂。
  展望未来,张淑香信心满怀,用她自己的话说:“赶上这样的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福气;有这样的好政策,就应该努力打拼一片自己的天地。”
其他文献
每年的四月份是北京平谷区的桃花节,这时候,大多数陆地桃都开始开花。可在桃农屈海全的桃棚里,已经是果实累累。  屈海全种的桃品质好,果型端正,颜色鲜艳,甜度最高可以达到20度以上。普通的大棚桃,因为棚内温度偏低,光照也比较弱,平均甜度在7~8度,并不比陆地桃甜。但是屈海全的八成熟的桃甜度就达到了14度,他的桃在平谷区的大桃擂台赛上连续四年蝉联甜度冠军。正因为他的桃既早熟,甜度又高,所以别人的桃还都没
期刊
周终明是湖南省望城县大龙村的村民,2008年4月13日早上,她像往常一样做家务,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声爆炸,让她瞬间失去了知觉。  经过医院的抢救,周终明捡回了一条命。据她的丈夫李应发回忆,事发当时正下着小雨,他在另一间屋子里,突然间听到了爆炸声。他冲出房间一看,一间房屋的屋顶被掀翻,周终明躺在地上人事不省。据周终明描述,当时她刚进屋,就听见一声爆炸声,紧接着被一股强大的气流推到了屋外。    由于事
期刊
今年39岁的姚文清是湖北省2名农民火炬手之一,代表湖北4200万农民参加了北京2008奥运火炬在湖北的传递。  他用7年时间拥有了一个年出栏种猪仔猪8800头、年产鲜鱼120吨的养殖基地,固定资产达千万元,其鱼猪混养模式被周边不少农户效仿。奥运火炬手这份崇高的荣誉让姚文清十分自豪,能得到这份荣誉,靠的是他的能力。  姚文清初中毕业后做了十年泥瓦匠,2000年底,他在广播里听到外省有人用猪肥喂鱼很赚
期刊
河南省鹿邑县生铁冢乡有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在这里看不到加工厂,也没有商业化气息,但村民们只需在家里动动手指头,每年就能拈来不少钱。  这里的村民们做的是“把毛”生意。“把毛”是化妆刷、装璜刷、精密仪器刷等各种刷子的主要原材料,主要是由山羊尾毛制成。鹿邑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洗杂、梳绒、晾晒、脱脂等19道工序,将杂乱的山羊尾毛加工成根梢对齐的把毛,卖往国际市场。有人说:“全世界的市场都在鹿邑,看到鹿邑的
期刊
2006年以前,河南省洛宁省还从来没有人养过鸭子,现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养鸭大县,年饲养肉鸭500多万只。  2005年底,河南省洛宁县畜牧局局长刘炳超听说了一个消息,北京一家公司要在洛阳市投资2000万元,建一个肉鸭屠宰企业。这让他很兴奋,因为这对于农产品加工项目来说是个大项目。虽然当时洛宁县还没有养鸭子的,但是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刘炳超决定大胆尝试一回。他多次找到这家公司的负责人,邀请对方到洛宁
期刊
8年前,杨凤娥嫁到了山西省宁武县南屯村。可是结婚不久,她的脖子就莫名其妙地变粗变大了,这不仅让她一时很难堪,还给她带来了很多麻烦。  刚过门的时候,杨凤娥是个能干的媳妇,可自从得了粗脖子病,就什么农活也干不了了。其实,杨凤娥的病情还不算最严重的。在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病人,他们脖子上的巨大肿块更令人吃惊。医生说,得这种病的人,寿命一般不会太长。有许多患者就是带着脖子上的巨大肿块,艰难地走过了后半生。
期刊
北京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她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撒在大地上的每一粒种子,让他们发芽、生根、成长。在阳光普照下,成长起来的生命,不管是柔弱的小草,还是参天大树,关键在于你播下的是什么样的种子。草很快连片成绿茵,但总在人的脚下,被脚踏过后会无声无息地消失。树成长缓慢却高耸云天被人仰慕,即便被人砍伐了,它却依然是栋梁。  当年,一个恬静、温雅、柔美的女孩,大学刚毕业,就加入了西安电力局,有了安逸、舒适的生活。
期刊
作者简介:  陈彤,著名专栏作者。曾出版随笔集《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左手握右手》等;短篇小说集《我们都是木头人》、《镶在日子上的金边变成了钱》;长篇小说《灰姑娘》、《风情万种》等;另有《向韩国美女学什么》、《人生如秀场》等书已在海外发行。    一天,一个在美容院推销产品的女人遇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夫人,女人称赞夫人的衣服漂亮并询问衣服购自何处。夫人眼皮也不抬,冷冷地说:
期刊
继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针对地震灾区发布了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特殊政策的紧急通知之后,5月23日,银监会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银行业呆账核销工作又下发了紧急通知(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借款人因本次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对于银行卡透支款项,持卡人和担保人因在本次灾害中死亡或下落不明,且没有其
期刊
2007年,《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横空出世,迅速走红。该剧朴实又真挚的故事情节打动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心灵,剧中众多鲜活、帅气的人物形象迷住了数不清的观众的眼睛,甚至连很多经典台词都在坊间流传,尤其这句“不抛弃,不放弃”更是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其实每年都会有几句流行语广为流传,但之前的那些更多的是一种调侃,这句话则不同,他之所以被众人认同和使用,不仅仅是因为它揭示出这部剧的主旨,更因为它掷地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