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提高工作效率的实践与思考——以《应用生态学报》为例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a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新生力量,具有专业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应变能力强等优势,但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少等原因,青年编辑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提高工作效率,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是摆在每个青年编辑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工作为例,依托笔者10年的编辑工作经验,从编辑实务工作出发,从重视初审精准送审、制作规范化模板、创新编辑加工方式、科学统筹编务工作、做好总结和知识积累五个方面阐述青年编辑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办法和实践举措,以期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在媒体格局深度调整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众声喧哗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是党刊评论面临的“时代之问”.作为地方党刊评论栏目,《江淮时评》近年来坚持创新思维,改进文风,并通过将“天线”与“地气”结合、“情”与“理”交融、思想性与文学性并举,在提高作品质量和分量上下功夫,使得党刊评论变得可亲可信,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有力量和影响力,展现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党刊评论“范儿”.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简要阐述了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人才需求,提出当前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融合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作为“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系列”图书之一,其在出版过程中获得多个重点出版物项目的支持,为出版社的品牌发展带来累积效应.本文分析编辑如何在充分占有选题的作者、内容信息的基础上,做好编前审读,进行出版价值判断,并根据时间节点积极申报出版项目,确保出版质量合格.笔者通过详细梳理一份自然来稿蜕变为国家重点出版物的过程,阐述打造精品出版物的编辑策划思路,为图书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提升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
我国科技期刊种类多、专业全、分类细,存在常规专业期刊数量多、竞争激烈的情况,而非核心期刊质量的提升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人民珠江》实践为例,探讨非核心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在中文核心期刊的目标下,通过争取优质稿源、策划专刊专题、多媒体融合、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期刊出版质量等方式,提高非核心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5G+AR”智能眼镜是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AR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在“5G+AI”模式中,运用“5G+AR”智能眼镜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在“两会”等重大会议的新闻报道中.该设备传播手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便携性、时效性、精准性及新闻观感体验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其也面临量产低、人际互动性欠佳等挑战.但无疑“5G+AR”智能眼镜的应用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因此,新闻从业者应顺应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代趋势,推进传统传播模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
由《人民日报》制作的国家形象片《中国再出发》以诗意的话语、贴合国家发展现状的主题,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关注,体现了我国主流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思维.文章以《中国再出发》为研究样本,探析我国在国家形象片制作中的创新传播模式,并从传播者、平台传播策略、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明晰国家形象片在数字时代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我国国家形象片的传播效度与内容构建提供借鉴.
图书的印装质量属于图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出版社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员必须狠抓图书的质量,特别是图书的印装质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出版社,始终把出版质量作为出版社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秉持质量第一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许多成效.
收藏、保护、研究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展示与教育是博物馆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将博物馆研究成果传播给公众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目前社会公众获取博物馆的研究成果相对滞后,针对这一现状,文章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研究成果传播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为了给针灸类期刊栏目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统计了2017—2020年四种针灸类期刊的栏目数量、载文量、被引和下载数据.结果显示,四种期刊的栏目数量和载文量均有小幅波动.具体来说,低频栏目多,高、中频栏目少;高、中、低频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高于期刊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的比例分别为75%、80%、53%,这些栏目可提升期刊的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因此,针灸类期刊需重视高频栏目维护,适度提高高频栏目比例,关注论文被引和下载情况不理想的栏目;加强特色内容建设,着力打造专刊/专题/专栏,差异
作为文化的表现和存在形式,文化符号具有记忆功能、沟通传播功能和凝聚功能.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其以文物为载体,塑造了代表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运用多样的媒体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现代化表达,使大众在畅游文物观园的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反映了大众对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需求.文物作为文化符号,在时间维度里贯通古今,传承历史文明、孕载当代精神;在空间维度里超越民族,建构中国形象.文物符号在增强文化认同,传承中华文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