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与分享:Clark和他的咖啡馆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次去采访Clark绝非易事,他的小咖啡馆藏在一片嘈杂与混乱的热闹背后。那条路在北京出了名儿的堵车,尤其在雾霾初散的晴朗周末,更加堵得宛若一个大停车场。短短十公里路,堵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抵达。我在司机师傅一路上愈演愈烈的疯狂抱怨中情绪飘摇、坐立不安,终于冲进咖啡馆时带着满满的焦灼与内疚。在我忙不迭道歉的时候,Clark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温水:“没事儿的。这路就是很难走,先喝点水吧!” 也许是因为Clark的淡定,也许是因为那杯温度适宜的水,我的心慌慢慢平复。咖啡馆里放着清爽的Jazz,有三五桌客人散落在各处闲谈、上网、读书。关上咖啡馆的门,外面浮躁拥挤的世界瞬间被关在了门外,只有这家每处细节都精致美好的小咖啡馆世外桃源般存在着。
  2011年9月17日,Clark开了这家店,此后,他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在店里布置陈设。小到一个门把手,大到吊扇和灯,每一件都是他四处旅行时发现的复古物件儿。他会很开心地和我说起房间里的四盏灯分别来自战前战后的欧美,然后因为我发现那些椅子的不同而欣喜。这家处女座开的咖啡馆就像一个真正的“处女座”,精致、挑剔,永远不安于现状。如果你足够有心,每一次的抵达都会有新的惊喜。
  Clark曾是一名三维动画师,在某家知名电视台工作五年。学习动画并以此为生曾是他的梦想,他也为此放弃了原本平顺、安稳的家庭工程师传承。当以梦想为生之后,他却渐渐发现这一切越来越背离他的初衷。他感到自己并非一个真正的创作者,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行活儿”中消磨了所有热情,渐渐变成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一个工具。心生厌倦的他想到了离开,于是便毅然辞职,决定去日本游学。


  启程之前,Clark在当时刚开业不久的库布里克咖啡馆找了一份工作,想学习做咖啡。到库布里克的前三个月,他一次都没有摸过咖啡机,只是不停地忙碌着清洁。他最初觉得很新鲜,一直对着电脑埋头画图、建模的他一下子从一个脑力劳动者变成了体力劳动者,一切都陌生而有趣。渐渐的他开始想了很多,也对此产生怀疑。脑子里的怀疑并没有令他离开这个地方,他说,那时候是他的心选择了留下。慢慢的,他开始从清洁和端茶倒水这样朴素的工作中找到了节奏和韵律,而这些在他的理解里,是和艺术相通的。仿佛开悟一般。三个月之后,他开始可以平静而谦卑地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最初的自大与骄躁也慢慢消失了。Clark形容彼时的心境如同日剧《悠长假期》,因为为之工作和服务的人,他觉得踏实而幸福。当三个月之后,他终于站在吧台里开始摸到咖啡机的时候,他已然找回了最初的自己。也就是从那时起,Clark打算学好一门手艺赴日游学的想法变了,他开始认定有天他也会开一家这样的店,用最顶级的咖啡去迎接那些心灵相通的人。
  在库布里克的十个月之后,Clark辞职离开,拜在一位WBC大师门下(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世界咖啡师大赛)继续学习咖啡技巧。对他而言,咖啡真正成了一件严肃的、值得追求的事业。在科学的理性指导下,同时配合大量的肌肉训练。将近两年的练习之后,他终于决定开了这家自己的咖啡馆,和大家分享他的修行所得。
  在Cafe Clark里,菜单只有短短的一页纸,Clark把一切都精简到最朴素、直接的面貌。在这里可以看见完美的Espresso榨取和完美的牛奶打泡,最终呈现一杯绝对可以称为咖啡的作品。但熟络的老客人和懂行的新客人也可以在这里尝到Clark最擅长的手冲咖啡和虹吸咖啡,我就有幸尝到了Clark为我用虹吸壶做的咖啡。虹吸壶是蒸汽时代的产物,在欧洲新设备更新换代效率为上的大潮中早已被弃置,但却在日本颇受欢迎。虹吸壶烹咖啡的过程仿佛日本茶道,仪式感颇强。欧美人做咖啡的方式更追求温度、压力和配比,而日式的咖啡制法在理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感性的成分。虽然效率不高,但却慢工出细活。手工研磨豆子之前要加入少量的咖啡豆洗磨,研磨的过程也是肌肉和豆子交流的过程,咖啡师会通过每一个动作感觉豆子的状态和成色,从而引导之后的烹制。而在烹咖啡的过程中,火候也是关键。大火迅速升温,文火勾勒咖啡的纹路。在观察金属链上升气泡、闻咖啡气味、看泡沫分层的过程中,Clark一言不发,我们也屏息凝神安静地等待着。他用了很小的火,极有可能因冒险导致压力不足的回流,但也只有这样的冒险才为我们带来了最完美的口感。相比意式咖啡浓郁清晰的分层,日式咖啡清澈透亮得像一杯金骏眉。暖暖地饮进去,有玄米的香气,有苦涩也有回甘。
  “我想做一间巴黎的百年老店那样的咖啡馆。当设计带来审美疲劳,口感也不断更替变化的时候,我希望是因为那些文化相似的客人的存在而让这家店流芳百世。”Clark如是说。他认为咖啡馆不仅是一家店,还应该是具有相似气场的社交平台。做服务的人有责任替客人清场和选择周围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把店选址于如此闹中取静的地方,寻找的周折替他留下了真正的有心人。在这里,Clark也遇到了和他一样喜爱咖啡、喜爱Vintage收藏的小伙伴,他们在这家咖啡馆里开复古沙龙,策划复古骑行,将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落入了现实中。复古骑行对他们而言并非是一次骑着昂贵自行车的Dress Up,而是一次文化交流,也是对彼此精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沟通,Cafe Clark如他所愿地担当起了交流与传承的平台责任。
  临走之前,我请Clark为大家推荐一种他最心爱的单品咖啡豆,他选了今天为我做虹吸壶咖啡的Kenya French Mission。这是一种法国传教士最早带入肯尼亚的咖啡豆,果酸很强,有柠檬、柑橘的香和葡萄柚的酸甜。由于非洲肥沃的土壤,水果的味道十分浓郁,口感清澈,非常适合用日式做法烹制。Clark说混合烘培的豆子和单品咖啡豆就像交响乐和器乐独奏,厚重浓烈抑或清晰简洁,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心爱的那一款。

其他文献
2014年2月的秋冬纽约时装周,华裔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为HUGO BOSS设计的BOSS女装第一季系列正式闪亮登场。在BOSS纽约时装秀前,HUGO BOSS特别邀请著名荷兰时尚摄影师组合伊内兹冯兰姆斯韦德(Inez van Lamsweerde)和维努德玛达丁(Vinoodh Matadin),在菲利浦约翰逊的“玻璃屋”,为BOSS女装拍摄独家时尚微电影。但是,走进秀场,你还是被人
期刊
浑圆饱满的花形,层层叠叠的花瓣,简洁优美的曲线……无论何时,山茶花始终完美无瑕、卓然不凡。自20世纪20年代起,香奈儿女士就常常将山茶花作为胸针佩戴于肩头,或者是点缀在发际,香奈儿女士之所以这么热爱山茶花,是因为山茶花气质罕见,没有任何香气,佩戴起来不会盖过香奈儿女士所钟爱的N°5五号香水的气息。它有着几何线条般的简洁美感,气质优雅。香奈儿女士因此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象征。在她位于康朋街31号的寓所内
期刊
透视装作为时髦词汇的See-through Look,指代一种衣着风貌。1964年,美国设计师格雷奇率先设计出透明“居家衫”。1995年,古亥格推出无内衣连体裤装。1968年,又演化出透明女衫。20世纪60年代末,促成男士薄纱衬衫流行。  如今中国时装周的T台上,透视装成为最HIT的潮流装扮。经过时间的演变与进化,通过不同的新材料与表现形式,“透视”与“薄纱”俨然已变成春夏季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形
期刊
自从Phoebe Philo率领Céline走上了干练“大女人”的路线,激起了不少女性的“权力欲望”,而天后也不例外。王菲从2004年以来与Céline来往密切,很少出来站台的王菲在台湾行之后,现身刚刚过去的巴黎时装周,力挺Céline 2014—2015年秋冬成衣系列发布秀,这几乎要引起中国媒体在巴黎的“暴动”事件,相较于其他品牌官方邀请的明星来说,王菲可是稀有品种,可想而知品牌的中国团队下了多
期刊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有大量的时间都在出差,一年为了各式各样的任务要飞上百次。不同的城市和都市生活造就了我。城市里紧张的工作,匆忙的人群,以及为了社会地位打拼的刺激与成就感组成了我的生活。  竞争是永恒的,变革是必然的。城市给了我无尽的养分,也消耗掉我数不清的能量。《都市形态学》是我对自己在路上生活的一次回顾和感悟。  1997年,在我还只有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去了香港。那时的香港留在我脑海中最深的印
期刊
还记得三年前由凯拉·奈特利出演的那位可可小姐吗?从摄影师的公寓飞身而出,骑着机车扬长而去的画面相信不少人都印象深刻。我们不禁期待续集的故事究竟会是怎样,会跟那位帅气的摄影师再次相遇?还是会发生其他美妙的爱情邂逅?  答案揭晓。三年后,由乔·怀特导演的全新可可小姐香水广告大片即将全新上映。这次,可可小姐依然是主导爱情的一位女性,但男主角不再是那位摄影师,而是被一位聚光灯下的人物取代。故事讲述的是:在
期刊
在人类所有感知系统中,视觉占有主导地位,正所谓“眼见为实”。当视觉与其他感知通道相冲突时,我们总会倾向用视觉线索来判断。而承载着情感的香水瓶注定就与艺术息息相关,瓶不对香,除了需要鼻子一一辨别,看到香水的第一感觉尤其重要,这也是缩小挑香的范围。作为小众香水品牌Olfactive Studio的创办人Celine Verleure是个不折不扣的香水迷,Celined在创作香水之前就在博客上提出自己的
期刊
环境恶化使我们越来越深刻思考环保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可分为两方面:“小我”与“大我”,也就是对自我健康与你生活大环境的问题。这里面又可细分出很多类别:饮食、空气、生态、暖化等,甚至还有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类…… 扯得有些远了,今天我们并不是要开什么环境污染探讨课,而是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环保”即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是做和时装有关的编辑,“时尚”这东西本该就是引领着一种先锋的意识与步伐,那么自然
期刊
尽管中国古人对于“香水”并不陌生,但擦香水、抹香膏的做法在传统生活中始终不曾真正流行。那么,如何让自身飘散怡人的气息?往昔的中国其实自有一套历久弥新的习惯做法,包括佩带香囊、各种化妆品内添加香料等,而其中最占分量的方式,就是熏衣。  如今,熏笼已经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消失。但在三四十年前,这种竹编的用具还是家家必备,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它可谓用途多样,其中有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被褥、服装进行“加
期刊
窄轨铁皮火车、红茶、菩提的微笑以及斑驳的老旧城墙……斯里兰卡的一切都像年少时看过的老电影中随着记忆一闪而过的片段。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更愿意叫她“锡兰”—这个她以前的名字对我而言充满了期待和美好。对我来说,待在锡兰的日子更像是旧梦重温的日子,当那一列被漆成红色的窄轨火车载着我沿着山脊上升,火车窗外,是大片大片向后退去的茶园和浓雾……梦中的景色,刚好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