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失当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大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把多媒体技术功能与历史课程的功能较好到结合起来,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历史教学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盲目、过度使用等。为此,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多媒体 学生
  
  对多媒体运用的神化、泛化、低能化、庸俗化,把现代技术作为课堂的主宰,这些行为实质上是以课件为中心,忽略了师生双主体的作用;把学生同化到统一的认知与体验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还严重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一、片面重用多媒体,忽视了言传身教
  
  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忽略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而这些又能对学生起到非常重大的人文力量感召。这样,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只须动动嘴皮,动动手。动嘴皮,一般只是把屏幕上的内容再说一遍,稍微好一点的,再把有关的内容说一遍,最差的就是那种由于大屏幕的存在显得教师的存在成为了一种多余,让学生自己看。动手呢,也不过是点点鼠标,除此之外,手好像也成了多余的了。这样的教学是否具有实效呢?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教学片也好,胶片也好,多媒体也好,他们给学生传达的仅仅只是信息,根本不可能代替教师人性化的讲解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如仅仅是将课件按程序逐条演示给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堂板书,生动风趣地人性化讲解,形象的身体语言动作,这样就会使多媒体教学变得教条化、很枯燥。
  
  二、片面追求课件的形式,忽视学科内容
  
  直观、生动是信息化教学的优点。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资料和图片,改变了课堂的沉闷气氛,深受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为增强。但很多老师在实际中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历史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不能从中体会到历史思维的乐趣,也不能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锻炼。课堂上热热闹闹,可热闹之后,学生记得什么,理解多少,恐怕教师本人也没有把握。
  
  三、片面追求大容量,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
  
  大容量是信息化教学的另一优势。引用大量史料,图片资料以及相关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件及规律。但知识的拓宽要从理解出发,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但一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既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虽说网络上的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呈现有效的教学信息。太多、太丰富的教学信息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它会使学生出现“信息过载”。学生面对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是这样的话,网络教学也就成为一种新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新的“注入式教学”的唯一进步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人灌”进化成了“机灌”、“电灌”,它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又从何谈起启迪学生的思维呢?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否则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教师脱离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脱离学生的具体情况,盲目增加知识和材料的容量,不停地演示,让眼花缭乱的学习内容在学生面前匆匆而过,学生忙于接受,无力思考,无法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导致学习的肤浅和不扎实,“贪多嚼不烂”。结果,学生接受信息過多,造成“死机”。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不同的学习者、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环节,教师应用多媒体的功能和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不同,具体情况如下表:
  
  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目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知识点的学习,可采用知识点切入策略,围绕着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可采用思维训练策略,根据需要应用软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与创造性有关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思维品质;如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情感驱动策略、情境激励策略等;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可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如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可采取合作探究策略;等等。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学科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手段、工具与平台。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技术;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完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在课件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可教性、简单化、通用性、适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避免课件使用的神化、泛化、低能化、庸俗化等现象的出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点也普遍得到认同。应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逐渐从教室中的主导者,慢慢成为扮演协助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教师必须克服“计算机中心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至尊论”的观念。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在呈现课件前,教师应该给与必要的指导,告诉学生该课件的大致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学习目标有怎样的联系,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的重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思考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学习相关的知识,并把观察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祖国,是每个平凡而又崇高的中国人心中的太阳;她使多少人的心燃烧,又使多少人为之献身。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列强欺凌。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用武力胁
我们不要以为抹抹画画翻不了天。严峻的事实是,西方敌对势力在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领域里,多年来同我们进行着争夺青年的“文化冷战”。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艾伦·杜勒
[摘要]本文从实践性教学的任务、环节、评价上探索技工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课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技工教育 计算机专业 实践性教学    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专业也日渐成为很多中专、技校的热门专业和龙头专业。可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专、技校的生源素质整体在下降,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性
吴金印这个名字 ,对于今日中国的大多数共产党员干部来说 ,应当是不陌生的。19 94年 ,中组部就推荐他为“全国百名人民好公仆”的宣传人选。 1996年 ,中组部、中宣部又联合发
天津市实验中学创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86年历史的知名老校.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实验中学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如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袁家骝博士、
(一) 关于贫困,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下的定义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转引自王伟:《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贫困主要存在于第三世
在子程序内直接或间接调用了它本身,就叫做递归调用,简称递归。要理解递归,必须用程序跟踪的方法,执行每一步、理解每一步,你会理解递归的过程。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中,不仅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可以促进关于教学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入教学实践,使教学具有趣味性、情境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因而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不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就提出的世纪性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用成功
吉林毓文中学座落在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江畔,依山傍水.风光绮丽。吉林毓文中学是吉林省首批重点中学.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同时也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