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基本问题述评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校建设的基石,探讨学科建设问题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科建设的内涵界定、学科建设的功能分析、学科建设的问题反思与对策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做了述评。
  关键词:学科建设功能分析问题反思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界定
  
  学科建设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不同学者对于学科建设的理解不尽相同。
  
  (一)中国学者关于学科建设的解释
  1、改造提高说。张奎旭将学科建设定义为对人类认识对象和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创造,对现有组织体系的改造,不断提高学科水平,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它是一个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高等学校发展活动的始终。[2]这种解释认为学科建设是改造和提高活动,揭示出了学科建设的功效,但作为概念的界定则过于概括,未指出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重点所在。
  2、综合建设说。刘开源认为学科建设是以学科学术性质为核心所展开的建设活动,是集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它不仅涉及学科自身学术水平的建设,还涉及组织、制度、资源配置等相关社会建制方面的建设。[3]这种解释基本上揭示出了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关键所在,强调学科建设是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科建设内涵的一种较好阐述,但也应看到学科建设是一个动态和开放的过程,非综合性建设所能全部涵盖。
  3、环境构建说。董企铭认为学科建设是指按照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围绕学科建设的目标,来构建学科建设的环境。而学科建设的环境是指能影响学科水平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包括学科设置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观念、思维方式、规范、成果和资料的积累等。[4]这种解释过分强调了学科建设环境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要构建有利于学科建设的环境,但内容绝不止此。
  4、创新活动说。吴振球认为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活动。对一所高校而言,学科建设就是指深化、充实、调整、改造已经存在的单个学科,创造尚不存在的学科,实现学科知识量的增加、质的提高以及学科数量的增多。[5]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改造提高说的一种深化,改造提高的升华即为创新,学科建设有创新因素在里面,但创新是很多活动的一般属性,用来界定学科建设实际上并未指明学科建设的固有内容。
  5、社会行动说。李铁君认为学科建设是对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是以学科发展变化为基础的社会行动之一,它不仅涉及学科本身学术水平的思想建设,还涉及学术组织、教育制度和研究资源配置等。[6]这种解释注重学科建设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明确提出学科建设是以学科发展变化为基础的社会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学科建设的内容和特点,但学科建设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的发展变化,学科建设的特点也不单单表现为历史性和社会性,作为概念的界定来说这种解释也存在缺陷。
  
  (二)外国学者关于学科建设的解释
  1、学科建设体现为大学课程的设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贝克在他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由于现代社会所出现的知识爆炸,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通晓一切知识或者掌握这种百科全书或知识的人。今天一个人只能希望成为精通有限领域方向的人,这就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怎样安排大学本科课程的问题,是应该进行普通教育,即范围是培根式的学问内容的教育,把专业化教育留待研究生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进行,还是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大学本科同时进行?”[7]这种解释重在探讨学科建设在大学学科设置中的要求。
  2、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英国兰凯斯特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哈罗德·珀金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欧洲、美国和日本大学的学科发展和大学形式的演进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其他专业训练学校的区别就是它的多科性。[8]这种解释强调了学科建设与大学的紧密联系和其多样性的属性。
  3、学科建设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马丁·特罗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按照各种各样地位、名望、财富、权力以及影响进行分等的分析,介绍了一些国家的大学提高学科水平的做法,他认为要使高等学校的地位得到升迁和变革,无论国家采取什么行动,最终都要由争取著名教授和出类拔萃的教师,争取研究经费,争取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的市场力量来决定。[9]这种解释探讨了决定学科建设的市场力量,从制约学科建设的因素上来把握学科建设。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对学科建设的理解亦有差别。中国学者试图揭示学科建设的一般内涵,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在关于学科建设内涵的具体表述和侧重点上差别较大,有的强调学科建设是一种改造和提高活动,有的强调学科建设是综合性的建设活动,有的则强调学科建设是环境构建和创新等。从西方关于学科建设的研究看,主要集中于高等学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学科分布及其学科对于提升大学的地位的重要作用等,少有涉及学科建设的内涵,更没有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形成统一的认识。
  
  二、学科建设的功能分析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根本和核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关于学科建设的功能问题,我国学者研究的较多,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之处。对此问题综述如下:
  
  (一)学校发展核心说。张慧明在((论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一文中指出:“学科发展的水平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学科的发展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基础。抓学科建设可以推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的进展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依据。学科建设可以使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办出特色,克服各高校间盲目攀比的‘升格风’”[10]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科建设的这一功能体现在学校各项各类工作之中,各高等院校无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即是例证。
  
  (二)人才建设主阵地说。林日团、王志红在《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学科建设是每所高等学校一项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建设,是以教师队伍的业务活动为核心内容的过程,其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的层次定位、整体优化和发展趋向”、“学科建设水平状况决定着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学术研究环境的优劣。学科的影响力往往是由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决定的。学科建设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其建设水平取决于是否拥有高水平的学科 带头人。但学科带头人个人的成功,在组织建制上,必须依赖于学科建设,基础在于学科,没有良好的学科平台,难以成就事业,学校也就难以形成人才高地”、“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带头人建设工作的主阵地”。[11]学科建设必然包含学科队伍建设,而学科队伍建设又受制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水平高,学科研究者的工作自然就好,同时也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和成功。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建设工作的主阵地在当代愈来愈凸现出来。
  
  (三)院校水平决定说。曹石珠在《切实增强学科意识》一文中指出:“学科的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大学,一流的大学,虽然不是每一个学科都是一流的,但是,必定有相当一批学科是一流的。任何一所大学,要成为省内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批在省内是一流的学科;要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批在国内是一流的学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有一批在世界范围内一流的学科。”[12]学科建设和院校建设始终交织在一起,虽不能说院校建设都是学科建设,但院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学科建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学科建设是院校建设成败和水平高低的主要判断标准,学科建设的确有决定院校发展水平的功效。
  
  (四)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说。黄亲国在《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学科建设》一文中就学科建设的功能做了如下论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其所依托的大学学科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高水平的学科是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前提”、“凡是依托学科综合优势较强的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园容易获得成功”、“寻求和发展灵活多样的学科组织,不仅可以使学科发展更具活力,有利于探索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还可以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创新知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保障”、“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受到依托大学的学科水平、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和学科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13]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社会功能的重要延伸,由于学科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这样学科建设制约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当代学科建设具有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功能。
  
  (五)人才培育说。张云在《关于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及思考》一文中指出:“学科建设主要是培养人为目的的一种社会、科技实践活动,是一定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反映,通过育人对社会、科技和经济产生影响和作用。它受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通过育人促进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14]学科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育人,为此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培养人才这一目的而展开,育人自然也就成了学科建设的直接功能。
  
  (六)社会生产力发展说。刘志惠在《重点学科建设要素构成分析》一文中对学科建设的功能做了这样的阐述:“重点学科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由于投入的作用,学科生产体系内部资源高度集聚,形成超强的学科能力,这种能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重点学科建设实施过程中,也在不断为社会开拓新的生产力。”[15]由于学科建设是智力生产过程,这种生产过程生产出的智力成果会激发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学科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必然结果。
  
  (七)国家竞争力增强说。姜智芹在《学科互涉研究与国家竞争力》一文中指出:“学科互涉通过对学术研究的重建和重组,为学术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了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学科互涉研究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研力量整合在一起,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后盾,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16]从当代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科建设已具有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效能,世界各国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事实即是例证。
  对于学科建设的功能,除以上说法外,还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其它说法。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建设的功能不外乎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
  1、微观层次上的功能,是从微观上审视学科建设的功能而得出的结论,是指学科建设对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直接效应,上述前四种功能即属这类功能;
  2、宏观层次上的功能,是从宏观上审视学科建设的功能而得出的结论,是指学科建设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直接效应,上述第五、第六、第七种功能即属这类功能。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归类是为研究的方便而作的分类,一般来说学科建设均具有以上两个层次上的各种功能,只不过各种功能的发挥程度不同而已,并且各种功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因时、因地、因校而有所差别。
  
  三、学科建设的问题反思与对策
  
  由于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故虽然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我国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国学科建设在认识、结构、制度、组织保障等方面中仍存在很多及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简述如下:
  
  (一)我国学科建设认识上存在问题,其表现为:
  1、学科归属不明确。[17]
  2、学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脱离了社会需要。[18]
  3、学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
  4、对学科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把握,理论研究工作单一。[20]
  5、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盲目求热。[21]
  6、追求学科数量而忽视建设质量、追求大而全而缺乏重点、偏重短期效应而缺乏长远目光。[22]
  7、指导思想上的急功近利。[23]
  
  (二)我国学科建设结构上存在问题,其表现为:
  1、在学科结构设置上不顾实力、不顾校情地进行所谓“全面综合化”。[24]
  2、学科结构不够科学。[25]
  3、学科建设总体发展战略不清晰,布局不合理,调整缓慢,学科平台建设缺乏力度。[26]
  4、学科研究方向存在“老、同、活、散”的问题。[27]
  5、忽视学科群体优势的形成,学科建设出现“单打一”局面。[28]
  6、学科结构的调整和学科群的建设未受到足够重视。[29]
  7、只重视重点学科不重视一般学科等。[30]
  
  (三)我国学科建设制度上存在问题,其表现为:
  1、学科建设中的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31]   2、高校管理体制不符合学科建设规律的要求。[32]
  3、学科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与不完善。[33]
  4、学科制度建设中重理轻文、“内”、“外”倒挂、评价和奖惩制度不科学、不健全。[34]
  5、用人制度和组织体制存在缺陷。[35]
  6、经费管理中顾个人、失集体,多无偿、少有偿,有奖金、无罚金,热规定、冷监控。[36]
  
  (四)我国学科建设组织保障上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为:
  1、只重视引进人才不重视培养人才,只重视经费投入不重视投入效果。[37]
  2、学科队伍建设中的“近亲繁殖”和学术断层。[38]
  3、学科建设队伍人才短缺,学科建设中缺乏务实精神。[39]
  4、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术带头人青黄不接,且知识结构不合理。[40]
  5、队伍不稳定,投入少且散。[41]
  6、学科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后劲不足,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42]
  7、学科文化不健康,影响学科交叉综合,不利于新兴学科的产生。[43]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确是我国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们制约着我国学科建设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对于学科设置问题,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规划学科建设[44],对于学科建设的“结构优化”,由于各个院校传统、办学力量等不同,故学科建设的“结构优化”情况也就不同,应在“特色化”基础上走向适合自我的“综合化”,而不是不顾实力、不顾校情、盲目攀高的“全面综合化”[45],对于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各高校在以往的学科建设中重视不够,于是就影响了学科建设的长远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应特别重视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6];对于学科建设的制度问题,应通过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予以解决[47];对于学科研究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凝聚学科力量等办法逐步解决[48],对于学科队伍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新观念、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学科队伍结构等办法来予以解决[49],对于学科建设中务实精神的缺乏问题,应通过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来予以改善[50]等。
  当然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远非以上所述,实践中还会不断涌现新问题,例如如何解决我国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构建和发展不力、国际一流学科还不多甚至没有、学科建设如何进行创新和科学评价、学科间的国际交流不多不力等问题,就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地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论述了实现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现状,借鉴主要工业国家质量发展经验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任
胃痛辨治心得韩星光(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海口570102胃痛,又称胃脘痛,系指以上腹胃院部疼痛为主症的证候。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神经
本文在对创业素质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后,对创业素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谭运长在《粤海风》2010年第1期载文指出:我们当前的文风.一坏再坏,如果有人由此惊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人会问:当今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都说是
“小城镇、大战略”问题早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即已提出.拉动内需是一个重要的目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4.9%,城镇人口5.9亿,比1997年亚洲金融
《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11期发表评论员文章:又是一年“两会”季,每到这个时节,中国公众的政治热情都会被不同程度地调动起来,公众的共同关注汇集成一个季候性的舆论场。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21世纪企业制造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物流系统是实现这一模式的主要瓶颈。文章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核心,在分析了MC模式下物流系统存
关于低碳经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永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个观点.低碳经济也有的称为低碳社会,我个人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