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综合实力基础上的,是持续竞争力与比较竞争力相匹配的一个组合。虽然没有各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大学,但任何一所知名大学,必然有几个学科独具特色,作为其支撑的亮点。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确定大学如何获得并保持综合实力中的核心竞争力。
合理定位 大学确定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必须以增强本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准则,根据本校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和社会经济环境,来确定在什么领域、层次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要尊重历史并充分挖掘传统资源,面向社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尤其要突出个性并结合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进行合理定位。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要相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师生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要充分尊重师生的权利和个性,以充分考虑他们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为出发点。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要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以实现师生的利益需求为落脚点。第三,要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大学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创建大学文化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来自于大学内的集体学习,来自于大学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大学文化所体现的大学成员群体行为风格、价值取向、潜意识下的制度规范,只是存在于大学组织成员无意识的行为中,随着行为的结束而消隐。隐性资源无法通过考察模仿和引进人才在短时间内形成,只有处于体现隐性资源的群体之中,在群体行为长期的熏陶下获得。就是说,大学文化资源具有专用性和无法交易性,它不能迁移到其他大学中。这使得大学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超越对手的整体竞争能力。
完善以激励制度为龙头的管理制度 广义的管理制度包括激励制度和监控制度两个方面。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监控制度,更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包括大学的考核奖励制度和与此相关的分配制度、福利制度、薪酬制度等,它决定大学教育过程中资源的分配规则。大学如何考核教师的教育绩效,昭示着大学的价值标准,关系到大学的发展方向,对此管理者不应忽视。
在构建大学内部激励机制的时候,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短期激励是必要的,津贴制度和物质奖励的实行,能在短期内激励教师勤奋工作,但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毕竟是个长期的过程。从长期激励的角度出发,大学应当创造一种环境,使教师树立起与大学一起成长的精神需要。
强化比较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力 比较竞争力就是树立起有别于其他大学的独特性东西,并把这种比较差异转化为竞争优势。追求大学之间的差异是源于社会对大学教育需求的差异性。一是发展目标的差异。大学的发展目标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是大学竞争实力的综合体现;二是学科发展差异:大学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取得优势,必须选取一定的学科作为主攻目标,集中资源,出奇制胜,形成竞争优势。
实际上,大学核心竞争力是随着自身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的决策者必须不断改进吸引资源的措施,更新和充实大学的资源,不断改革运用大学资源的各种机制与法则,发挥大学中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强化大学的比较竞争力来保持持续竞争力。
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评论学和教育评价学研究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确定大学如何获得并保持综合实力中的核心竞争力。
合理定位 大学确定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必须以增强本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准则,根据本校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和社会经济环境,来确定在什么领域、层次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要尊重历史并充分挖掘传统资源,面向社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尤其要突出个性并结合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进行合理定位。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要相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师生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要充分尊重师生的权利和个性,以充分考虑他们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为出发点。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要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以实现师生的利益需求为落脚点。第三,要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大学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创建大学文化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来自于大学内的集体学习,来自于大学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大学文化所体现的大学成员群体行为风格、价值取向、潜意识下的制度规范,只是存在于大学组织成员无意识的行为中,随着行为的结束而消隐。隐性资源无法通过考察模仿和引进人才在短时间内形成,只有处于体现隐性资源的群体之中,在群体行为长期的熏陶下获得。就是说,大学文化资源具有专用性和无法交易性,它不能迁移到其他大学中。这使得大学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超越对手的整体竞争能力。
完善以激励制度为龙头的管理制度 广义的管理制度包括激励制度和监控制度两个方面。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监控制度,更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包括大学的考核奖励制度和与此相关的分配制度、福利制度、薪酬制度等,它决定大学教育过程中资源的分配规则。大学如何考核教师的教育绩效,昭示着大学的价值标准,关系到大学的发展方向,对此管理者不应忽视。
在构建大学内部激励机制的时候,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短期激励是必要的,津贴制度和物质奖励的实行,能在短期内激励教师勤奋工作,但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毕竟是个长期的过程。从长期激励的角度出发,大学应当创造一种环境,使教师树立起与大学一起成长的精神需要。
强化比较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力 比较竞争力就是树立起有别于其他大学的独特性东西,并把这种比较差异转化为竞争优势。追求大学之间的差异是源于社会对大学教育需求的差异性。一是发展目标的差异。大学的发展目标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是大学竞争实力的综合体现;二是学科发展差异:大学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取得优势,必须选取一定的学科作为主攻目标,集中资源,出奇制胜,形成竞争优势。
实际上,大学核心竞争力是随着自身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的决策者必须不断改进吸引资源的措施,更新和充实大学的资源,不断改革运用大学资源的各种机制与法则,发挥大学中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强化大学的比较竞争力来保持持续竞争力。
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评论学和教育评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