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等六部委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庆示范区,其前身是重庆市人民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
园区核心A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内。南接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邻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与212、319国道、渝黔、渝邻高速路相连的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内。园区具有便利的立体交通和区位优势。
经过十年的建设,园区已累计投资约21亿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的环境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而文明的、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城区已显现出其雏形。其间,新增道路近28.5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5公顷,新铺设各类市政管网达96.99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排污、雨水等八通,保证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自2003年起,园区确立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和市场农业为主的“四型农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因此而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位于核心A区内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纳入“重庆市十一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授牌。项目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工程建设已于2005年启动,计划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中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既注重对高新技术农业成果的“孵化”作用,又把加工农业作为产业主导,大力发展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薯类制品、调味品、休闲保健食品、航空食品等产业族群。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最大程度整合重庆食品工业,推动我市食品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
园区的核心B区建设有面积达600多公顷的“万亩花卉生态园”,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示范。乡村文明、亲善自然、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在此显露雏形。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园区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龙兴镇境内,总体规划面积2500.81公顷。主要规划功能包括高新生态农业区和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区,以及由相关产业衍生的商业服务、生活居住、行政办公、生态绿化等其他功能。
自2001年9月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园区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一、二、三轮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嘉许。园区建立了重庆智能农业信息网,完善了36个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建立了6个农业专家大院,覆盖面包括主城周边和三峡库区部分区县,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自主研发的生猪、油菜、黄瓜、奶牛、马铃薯、辣椒等9个农业专家系统,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园区的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示范区主要承担已经“熟化”的科研成果的示范和技术培训以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向外辐射扩散应用和生产加工企业所需农产品的原料来源。“三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园区强化“三区”联动效应,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园区将以科学的创新精神,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开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继续走发展“四型农业”之路,进一步促进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三区联动”,大力搞好基地化建设,逐步地增强园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经济发达、和谐文明、科技进步的农业科技园区。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园区将于“十一五”期间,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突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力争实现到“十一五”末园区企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的目标,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
园区核心A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内。南接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邻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与212、319国道、渝黔、渝邻高速路相连的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内。园区具有便利的立体交通和区位优势。
经过十年的建设,园区已累计投资约21亿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的环境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而文明的、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城区已显现出其雏形。其间,新增道路近28.5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5公顷,新铺设各类市政管网达96.99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排污、雨水等八通,保证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自2003年起,园区确立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和市场农业为主的“四型农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因此而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位于核心A区内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纳入“重庆市十一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授牌。项目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工程建设已于2005年启动,计划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中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既注重对高新技术农业成果的“孵化”作用,又把加工农业作为产业主导,大力发展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薯类制品、调味品、休闲保健食品、航空食品等产业族群。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最大程度整合重庆食品工业,推动我市食品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
园区的核心B区建设有面积达600多公顷的“万亩花卉生态园”,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示范。乡村文明、亲善自然、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在此显露雏形。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园区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龙兴镇境内,总体规划面积2500.81公顷。主要规划功能包括高新生态农业区和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区,以及由相关产业衍生的商业服务、生活居住、行政办公、生态绿化等其他功能。
自2001年9月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园区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一、二、三轮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嘉许。园区建立了重庆智能农业信息网,完善了36个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建立了6个农业专家大院,覆盖面包括主城周边和三峡库区部分区县,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自主研发的生猪、油菜、黄瓜、奶牛、马铃薯、辣椒等9个农业专家系统,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园区的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示范区主要承担已经“熟化”的科研成果的示范和技术培训以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向外辐射扩散应用和生产加工企业所需农产品的原料来源。“三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园区强化“三区”联动效应,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园区将以科学的创新精神,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开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继续走发展“四型农业”之路,进一步促进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三区联动”,大力搞好基地化建设,逐步地增强园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经济发达、和谐文明、科技进步的农业科技园区。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园区将于“十一五”期间,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突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力争实现到“十一五”末园区企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的目标,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