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探究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与重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临床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共同发展成为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辅导员的视角,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辅导员在医学生人文素质重构过程中的方法和途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辅导员 医学生 人文素质 缺失 重建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ZC264)。
  作者简介: 张磊,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学生党支部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孙永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7-0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认识逐步到位,但贯彻落实不够的现象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身心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通过自己的信仰、道德、言语、动作、表情、性格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影响对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为了解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与情商的关系,我们在2014年,采用单纯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调查3个专业1141名,有效问卷1120份,有效率98.16%,其中男生428(38.2%),女生692(61.8%),平均年龄20.75€?.44岁。调查结果显示:67%的同学认为,情商的提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1%的同学希望把情商教育引入到基础教学的课堂上和临床实践中,87%的同学认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非常重要,其中高年级比低年级的学生赞同的比例大,在城市生活的学生比农村生活的学生赞同的比例大。我们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90后”医学生有提高自我人文素质的意识。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本次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二、以辅导员视角观察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专兼职辅导员的队伍参差不齐
  在2014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十期辅导员培训班上,参加会议的78名辅导员中,通过自我介绍得知只有2名辅导员是思政专业出身。我们不能绝对地得出非思政专业老师的人文素质低,只能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思想理念的高度会间接地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很多辅导员老师是本科毕业或者硕士研究生毕业,有时候往往做辅导员是先选择就业,把辅导员作为跳槽的跳板,这样的意识导致了辅导员这支队伍的流动性很大,还没等建立好师生关系就随着工作的调动而终止,这给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如果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师生关系良好,利用自身的修养起到较好的身教作用,会更好地实现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 。
  (二)辅导员在育人的过程中缺乏详细的人文素质培养规划
  目前高校一线辅导员尤其是刚刚入职的新辅导员,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任务繁杂,头绪多,工作无法下手。此外,除了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部分辅导员同时还兼任着党、团和学生会年级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还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相关心理咨询,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此同时,资深一些的辅导员还可能会协助思政理论教师上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是担任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在高等学校总体要求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中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的情况下,有许多医学高校已经高达1:400的比例,这样庞大的学生队伍,让辅导员们只顾着忙每天的日常性事物,而缺少了详细的人文素质培养的规划。缺乏详细的培养规划,不仅对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带来了阻力,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更是起不到显著的效果。
  (三)人文课程开展偏少,误把课程当作人文素质的教育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的比例最高为9.3%,最低4.6%,大多数院校在7%-8%左右,平均为7.45%,相比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高等学府来讲,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偏少 。此外,在仅有少数的这些人文课程中,通过我们的课堂实践考察来看,这些课程是缺勤率最高的课程,每次任课老师都要通过辅导员协助来要求学生保证课堂的出勤率。为什么大多数同学认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可是还是会选择逃课呢?事实证明,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不等同于人文课程的学习的,医学人文课程的开展,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学改革的研究者们发现了这些问题,但是教学改革的路程是艰难的。
  三、辅导员在医学生人文素质重构过程中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视实践活动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时效性的实现,除了依赖教育者注重教育形式外,更重要的是依赖教育者实施教育理念的高度和受教育者的实际践行的程度。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大环境, 立章建制,建立长效机制,不要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相关教学科研部门更不要为了开讲座撑场面,让辅导员随意挑选定量的同学以签到的方式强迫学生去参加讲座,这样的措施一方面反映了学校人文大环境还未形成,另一方面强制性的要求,定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挫伤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进程和结果。我们在实践中做过仔细的观察,当我们邀请了著名的作家来到医学院校的时候,学生都会早早地到礼堂,怕没有座位而失去一次心灵的洗礼。而有些一故为了“创新”轻“传承”的活动,让学生们长叹无奈。其实真正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应该是医院、学校和老师!
  (二)坚持人为素质培养规划的系统化、长期化和制度化
  人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据医学院校和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长期化的跟进,随时反馈。由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制较长,尤其是临床影像等专业,加上临床实习一年,一般都比普通本科高校多出一年。院系和年级应该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指导性、传承性地有序开展医学人文活动。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不同专業背景的辅导员对学生活动人才培养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同时也可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部系活动。通过对活动的总结和学生的反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模式,并将教育理念、活动定位、时间选择等方面形成制度化,只有上升到制度化,才能够有章可循,长期坚持方可见效,进而形成一种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传统。   (三)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视生命观的教育
  医学教育的首要重点是“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医学教育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培养“德艺双馨”的健康卫士是学校、社会的共同目标,其中“德”是根本 。医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应抛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方法,应该借助学生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自我的道德水准。在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用心理学的共情来体验,让她们产生同情、懂得关爱、愿意分享、学会合作、无私奉献、习惯抚慰等一些列活动中不断进行整合,从而培养仁爱、高尚的道德情感。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充满关怀主题的教育。
  在《医学生誓言》中的第一句话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所以在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对生命敬畏的基础上。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应该让学生明白认识生命的珍贵,理解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崇高,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坚定自己理想信念,塑造健康身心,锤炼高尚品格。加强医学生生命观的教育,从自然生命、过渡到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到最后的智慧生命上来。只有医学生对生命怀有一种敬畏之情,才能在医疗实践中产生对患者生命关怀的高境界,才会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经典阅读深度结合,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培养当代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就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用“格物”、“知信”、“达贤”、“明德”等传统道德文化来培养学生修身养性,静心读书,阅读经典。以素质为导向的国民教育,无不以经典的阅读和教育为基础。美国中学和大学里的社会科学教育,非常突出围绕这经典阅读的展开,并将阅读经典原著作为课堂教育的主干。而在医学高校中,我们习惯用思想政治课程和各种人文讲座,讲坛来代替经典阅读,从而去实现医学生人文精神的传递。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最终被确立,是我们制度和价值观的根基,只有熟悉和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经典,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才会稳固。
  (五)推动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医学人文精神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思想教育不应该只给受教育者讲“规则”和“准则”,而应该注重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的“道德训练”,促成德行的养成。使受教育者通过设身处地联想而体会其内涵,并把他融入到自身的身心,让其真实地存在,从而指导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实践。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邀请在上临床课程的老师与学生一起开展一些关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过的医德医风案例进行讨论。在“三会两课”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共舞,把学生们认为枯燥的理论转换成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大家创造良好的氛围,内化道德理念,结合当今时事热点,有机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中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网状的教育形式,使受教育者感受到受教育的实在性,从而体现其人文性,克服价值观念上存在的知行分离的倾向,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功效,体现人文關怀的价值 。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和各种主题活动可以改善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让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感性认识,增加社会使命感和自我责任感,将人文教育活动“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
  注释:
  彭恩胜、傅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教育与职业.2013,7(21).65-66.
  李志芳.辅导员和医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361-363.
  管园园、王锦帆、沈洪兵.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探讨.医学与哲学.2014,35(9A).88-90.
  李芳.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208.
  王云玲.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式与途径.大家.2010,21(2).26-37.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等教育质量问责制为中心,在分析问责制及高等教育质量问责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数据,以天津市为例,提出了高等教育问责制存在问责文化落后、问责主体责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教学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乒乓球基础差及教学时数少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动作难度大,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专业 乒乓球 教学 影响因素    乒乓球运动项目是我国优势竞技项目,被誉为我国的“国球”。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贯彻落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突发事件应变措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和相关的管理办法,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变调控和缓和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完善和提升
本项目针对设施农业环境中农药、肥料、农膜等农用投入品长期、高强度使用的主要特点,研究设施农业土壤中农药、氮磷养分、农膜、酞酸酯、重金属、抗生素等的积累对土壤环境质
高校作为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潮流汇聚的殿堂,承载着发现科学和真理、传承文化精神、创新学术知识等着重要文化传播功能,是各种社会思潮碰撞和各种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高校务
早产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归因于晚期早产儿出生率的增加[1-3].晚期早产儿定义为胎龄在34M~36+6/7周(即孕239~259 d)的新生儿[1],以前曾被称为近足月儿( near
摘 要 “基础”课启思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精神利益为关切,以价值的启思和人生态度的审思为导向,从而增强大学生自身人生建构的理性自觉。“启思型”教学模式综合了“灌输式”、“情感体验式”、“研究式”和“互动式”四大教学模式的优势,构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授课教师和教学评价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为学生输入和传递青春正能量。  关键词 精神利益 教学模式 启思型  基
摘 要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确立了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提供了救济途径。本文通过反思这项制度实施十年来的运行状况,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施效果不甚理想。要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就要建立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扩大其权限,合理配置委员会成员,引入回避制度、代理制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申诉后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摘要]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本文从网络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三方面来阐述,探讨一切切实可行的新的德育途径,开创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 教育    电脑与网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给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负作用。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学生上网热潮,
摘 要 随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的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当成为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然而,在高校具体实施法律教育方案的同时,也遇到了教育方式方法的瓶颈。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经过透析渗透式教育的内涵和性质,提出了在高校的入学教育、课堂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中利用渗透式的方式来贯穿大学生的法律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教育 渗透式  作者简介:沈慧,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