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达归来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讲究速度的物流江湖,李红义从来没有掉队,他的拼命奔跑,其实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故事。在沉寂许久后,如风达带着“国内最大落地配快递公司”的名号重新闯入公众视野。
  盛夏的北京,闷热无比,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李红义搬进新办公楼已经半年有余,这栋九层高的灰色办公楼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地盛北街,离老东家凡客诚品所在地,仅有半小时车程。
  在物流快递业,李红义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江湖”。他所执掌的如风达脱胎于凡客诚品的自营物流体系,正是这种电商基因让如风达被誉为中国最具互联网思维的快递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的电商自建物流创建者之一,李红义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电商公司需求的服务标准,而这套标准,现在已成了行业标配。
  只是从个人角度而言,福将李红义似乎并没有将福气带给自己。无论是卓越、红孩子,还是凡客诚品,他每加入一家公司都是当年最火的。但亲历了中国电商物流崛起的李红义,其间却不断改换门庭,跟着东家一起大起大落,收购别人,也被别人收购。
  沉浮之间,往事并不如烟。2015年,在沉寂许久后,如风达带着“国内最大落地配快递公司”的名号重新闯入公众视野。一向低调,鲜少接触媒体的李红义接受了《商界》记者的采访——成就与挫折,过去与未来,在他的口中云淡风轻,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位物流老兵内心的波澜激荡。
  再战江湖
  “我今年又收购了三家快递公司!”提及如风达的发展势头,李红义颇为自豪。
  李红义,一米七五的个头,体格强壮,一副典型的北方汉子身板,但他并不是那种喜欢煽情的“演讲型企业家”,说话语速平缓,稳重而谨慎。
  作为中国电商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自建物流,李红义一手创办的如风达在2014年8月,以全资并购的方式,从凡客旗下转投中信产业基金。
  改换门庭后的如风达,真的又像风一样飞了起来。
  从2014年底开始,如风达连续收购了河北建华、湖南创一、山东海红、陕西飞远4家区域落地配快递公司,其落地配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15个省份。
  收购的过程很顺利,因为“对方心里最顾虑什么,我一清二楚”,李红义说,他自己同样被别人收购过,非常能理解这种心理,因此在做沟通和决策时会特别考虑对方的感受。
  事实上,离开凡客后,李红义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他想证明如风达,也想证明自己。此番扩张,李红义心中充满着一种再战江湖的豪情。
  其实,很多年前,李红义也有过同样踌躇满志的时刻。
  2002年,在发小陈年的鼓动下,李红义从山西太原来到北京,加盟卓越网,负责库房建设和物流工作。彼时,卓越网刚成立两年多,势头正猛——雷军、王树彤、陈年等后来的大佬们组成了卓越的梦幻团队。
  李红义进入卓越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电脑。在此之前,他在一家国营铝厂干了十年的车间管理,与整天火花四溅、叮叮当当的冶炼车间相比,敲键盘更像是一件针线活儿。白天学物流,晚上学电脑,李红义硬生生被逼成了一个互联网人。
  对于当时的电商网站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配送,除了邮政,大型落地配送公司基本没有,商品的落地分拨,同城转运和入宅较为困难。
  在陈年的主导下,李红义参与了卓越初期的自建配送队伍,成立了世纪卓越快递公司。“这应该是国内电商的第一个物流团队”,彼时,“四通一达”在北京还没有落地配业务,顺丰和宅急送也没开始涉足电商配送,日后的电商物流江湖远未形成。
  然而,正当李红义准备在卓越大显身手的时候,卓越却被电商巨鳄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李红义也跟着去了新东家。但仅仅呆了一年,李红义便离开了。
  “亚马逊要求管理层必须学英语,我一想,这洋文可比电脑难学多了。”2005年,李红义加入母婴电商红孩子,负责红孩子的库房管理和自建物流,当时红孩子只有不到500平方米的仓库,配送站只有6个。
  两年时间里,李红义一手建立了红孩子的配送和仓储体系,到2007年,李红义转向管理分公司,并主导收购了上海一家母婴电商公司。
  那时的红孩子如日中天。但因为陈年的一个电话,李红义又换了东家。
  七年之痒
  李红义的办公室里,放着几件凡客送来的新款衬衣。
  即便离开凡客了,但凡客印记却始终伴随李红义。毕竟,七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发生改变。
  2007年,陈年创办了B2C模式的服装电商——凡客诚品。在陈年的游说下,李红义加入凡客,负责整个物流和库房建设,但让李红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核心成员的他也会被“贬”。
  有一天,因为库房出现问题,陈年找李红义谈话,“你别管库房了,既然公司一直有自建物流的打算,你就去搞个快递公司吧。”
  本来当时李红义负责的业务范围很广,一下子改成了物流这一小块,他感到委屈,但后来一想陈年是公司老板,肯定要赏罚分明。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就这样,李红义拿着陈年给的10万元钱,在2008年创办了如风达。
  跟几年前相比,当时的电商配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落地配快递公司,但这些公司只管将货品送到,其他什么都不管。而凡客销售的是服装,对客户体验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风达就得摸索出一套适合凡客的配送模式。
  但区区10万元,又要租办公室,又要招人,根本不够用,到第三个月,如风达便无钱发工资了,李红义甚至自己掏腰包发工资。当时,如风达的员工都急得不行了,有的还私下吐槽“陈年不够意思”。
  李红义最终等来了凡客的拨款,而如风达团队也很快摸索出一套个性化服务标准。
  随即,凡客推出试穿服务,用户试穿,凡客每单补贴2元钱,之后,又推出30天免费退换货、差额退款、收货POS机刷卡等服务。这些个性化服务使凡客在用户心中积累了相当高的美誉度,也直接为凡客带来了销售业绩的上升,到2010年底,凡客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0%。   “这些服务当时没人做,我们第一个做,当然就很牛了”,李红义说,后来其他落地配公司也开始跟着做,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标准服务。
  2011年的如风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业务已经遍布国内30多个城市,人员规模达到近5000人。但就在这一年,凡客进入调整期,订单量波动很大。这时,摆在李红义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在凡客订单少的时候,如何把“坑”补起来。
  对于如风达的生存问题,李红义有想法,陈年也有想法。李红义的想法是接外单,而陈年的想法是不能什么单都接,比如竞争对手的单就不能接。
  两人达成一致后,如风达在订单不饱和的时候开始接外单——第一个客户是小米,2011年,正好赶上雷军做小米手机,因为从卓越时期建立的老关系,如风达顺理成章成了小米最初的独家物流合作伙伴。
  没过多久,如风达签下了另一个重要的客户——招商银行。当时凡客跟招商银行在商谈发行联名信用卡的事情,招商银行的一位副总就问,听说如风达的服务很好,可不可以对外?李红义一听正中下怀。
  外单倒是有了,但如风达的业务量依旧不饱和,随着凡客的经营逐渐深陷困境,陈年开始大规模裁员,如风达也狠狠地挨了几刀。到2013年,如风达的配送网点被砍掉一大半,员工规模从近5000人一下子变成不足1000人。
  到了2014年,凡客再也无力养活一支配送队伍,在当年6月决定将如风达出售给中信旗下的物流公司天地华宇。在与中信谈判初期,陈年就对李红义说,如风达走出去会有更好的发展,留在凡客的体制内会受到制约。
  6月30日晚,陈年通过微博发表感言:“在凡客历程里,如风达的贡献不可磨灭。有了中信产业基金的支持,如风达在专业快递的方向上,一定会有更强大的未来。”
  就这样,李红义再一次换了东家。
  斯文人是带不好队伍的
  “理解不理解不重要,执行最重要,有问题可以反馈,但必须先执行。”
  在如风达的大会小会上,李红义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执行力。
  事实上,快递业远远不是收发包裹这么简单,对于李红义来说,要管理几千名快递员绝非易事。一旦对撒在四面八方的配送人员管理不力,就必然会出大乱子。
  因此,李红义采取了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展现出了强硬的一面。“我如果要贯彻一个决策,一夜之间,全国的站点就得必须执行。”
  李红义要求上传下达必须通畅——具体的办法就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在线视频培训系统,一旦发布重要信息,就通过视频上传到培训系统,各地的配送站负责人都要下载观看,并传达给其他员工。在他看来,这有助于公司推出的服务和标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执行。
  在凡客期间,有时候陈年去找李红义开会,发现总会有一个人拿着摄像机跟着。拍摄完之后,对底下员工发新闻说,陈总接见李总,或者李总做了什么重要指示。当时,陈年很难理解,一个互联网公司怎么搞这么一套,内部开会干嘛还要摄像,搞得跟新闻联播似的。
  陈年偶尔也会看下这些内部视频,画面上,李红义在台上向员工们喊话,“公司为了缩减成本,以后每个包裹提成减少1块钱,大家说好不好?”下面居然整齐地回答:“好!”陈年感叹,减薪居然是这么谈成的。
  除了强调执行力,李红义还制定了绝对不能违反的“天条”。比如货款的安全、对客户的态度等等都不能违反,如果无故和客户吵架就直接拿下,不能有任何含糊。
  李红义明白,管理物流队伍,就得靠“武”,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支“文”的队伍。
  正是因为李红义的强硬作风,在如风达,大多数员工是“怕”他的。但也有例外,曾经有一个快递员因为对站点管理不满,一个电话直接打到李红义那儿抱怨,李红义耐着性子听完两个小时的电话,并对他进行了宽慰。第二天才知道,那个快递员当时喝高了,就直接告了“御状”。
  但这一件小事引起了李红义对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视,随即制定了一个类似“政委谈心”的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每个月必须有针对性的找员工谈心。
  在很多人看来,李红义的管理风格带着明显的国企色彩,铁腕而又不失人性化。对于这一点,他从来不否认,毕竟曾经干过多年的车间管理,整天和一帮冶炼工人大声嚷嚷,他觉得以前那套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做物流,没有狠劲,没有几板斧是不行的,一个斯文人,是带不好队伍的。”一位如风达的员工这样评价李红义。
  “我很难,你过来帮我吧”
  在一起共事过的人看来,李红义是一个硬汉,在工作中有一股刚猛的狠劲,但他同时又不喜言说,性格中带着一种隐忍。
  李红义最艰难的时候,是在凡客期间如风达被迫裁员的时候,5000人陆续裁减至不到1000人,那是什么滋味?不是他李红义不行,而是时运不济。但这些话,李红义只有藏在肚子里,牙打碎了往嘴里吞。
  “经历多了,这种事挺过来就好了”,在李红义口中,永远都是云淡风轻,从国际巨头亚马逊出走到红孩子是这样,被迫裁员时依然是这样。
  如风达被中信收购后,李红义需要得力的帮手辅助他东山再起。他找到一位以前的老同事,希望能够来如风达。但李红义并没有对其许愿,承诺高薪和前途,只是说了一句“我现在很难,你过来帮我吧”。那位老同事被李红义简单而真诚的一句话打动了,几天后就去如风达报到了。
  李红义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陈年一直怀着感激之情,不希望听到有人说陈年的不好,即使离开了凡客,也和老东家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现在凡客的配送业务,还是由我们在做,今年我们还收购了凡客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仓储中心。”对于李红义来说,除了门庭改换了,其他与凡客的一切都没怎么变,送的还是凡客的货,用的还是凡客的仓库,连身上穿的也还是凡客的衬衣。
  这一次的风
  2015年4月,如风达在平静中迎来了七岁生日。七年前,中国消费者网络购物全年590亿元,七年后,这一数字已经变为2.8万亿元,整体电商市场总额超过12.3万亿元。
  时代在变,如风达也在变。被中信收购后,如风达从凡客的自营物流体系变成了社会化物流体系,换言之,以前不能做的业务,现在可以做了。
  目前,如风达已初步完成仓配一体化的全国布局,在其客户名单上,除了凡客,还有亚马逊、小米、当当、苏宁易购以及一些银行机构。近期,如风达成为了菜鸟和京东到家的签约服务商,提供O2O“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此外,如风达还为广西中烟这样的传统企业提供电商服务,帮助其完成从传统贸易向O2O业务的转型升级。
  “我们以前做的是电商物流,现在要做物流电商,坚持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李红义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他期待率领如风达在物流江湖打下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但雄心勃勃的不只有李红义,顺丰从2014年起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购落地配企业,意图整合自身的线上线下资源,逐渐形成一个闭环的O2O模式,而韵达、申通等也相继与终端便利店进行合作,扩充O2O方面的物流板块。
  随着整个物流终端的边界逐渐模糊,在未来,如风达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
  只有跑得快,才能像风一样到达,这一次,李红义能领先吗?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Mr.Bear宠宠熊在云筹平台上启动众筹,50分钟内1000万元认筹额度被哄抢一空,最终认筹1960万元,成为国内首个股权众筹达到千万元级别的创业项目。  而这只是云筹平台上众多成功案例之一。自2013年底在深圳创立至今,云筹已帮助31个项目成功完成股权众筹,众筹成功率达86%,国内首个1000万元股权众筹项目宠宠熊、1小时内便完成认筹的奇久网、还未上线路演阶段便已认筹满额的沃森
期刊
众筹能使创业的成功率提高到近乎百分之百。这背后是有逻辑的。  1.大钱与小钱。众筹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是非常容易的,比如说传统方式你要5000万元,就得找到一个能出还肯出5000万元的投资人。而众筹呢,比如5000万元分由100个人出,每人出50万元。能出50万元的人很多,可选择目标很多;因为出钱少跟出资者谈起来也容易;投资回报率要求不会很高,投资者更看重事情本身;而且抗风险能力非常强,现在我们买F1
期刊
一说到创业就只能想到自家车库和隔壁的咖啡厅?一谈工作就必定得在办公室?OUT啦!有统计显示,全球共享办公空间约有2万处,不少大公司都在鼓动他们的员工到全球去办公,或是创业——更个性化,租金更便宜,还有机会与天使、大亨偶遇!  世界那么大,不用辞职也能去看看英国Workaway  世界那么大,“在路上”也是一种工作方式,Workaway则把这种工作方式平台化了。  Workaway是一家堪称拥有全球
期刊
互联网时代的公司,就是一辆高速列车。而CEO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创新战略,制造最好、最快的火车头,以“一招居高临下”,不断地挂更多好车厢,淘汰坏车厢。  前两天,我们请专家给猎豹做诊断,最后结论是我们还是一家创业公司。  当时他给了一个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执行。然而,我认为战略与执行力不应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于是,我重新定义了那个公式:战略=(方向×10)×执行力。  一家公司的方向或选择,还
期刊
投资人资格认证为什么?  关于投资人认证,我将投资人认证分为了6个类,1、2、3三个策略等级和A、B两个执行等级。总体投资人质量从高到低是A>B,1>2>3。在这里稍稍解释一下这么分级的原因和我对创业者的理解。  按照去年和今年公布的两版《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参与股权众筹必须要有资产门槛:参与股权众筹的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方面不低于1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
期刊
先讲一个故事,朱江卖股。  只有创意没有钱,创业者朱江索性给自己的公司估值2000万元,挂到淘宝上出售原始股,1元钱1股,一个股东最少认购150股,然后在自己粉丝12万的微博上广而告之。  ——没有靠谱的商业模式,没有第三方评估,甚至连第一版招股说明书都没有。  最高一天7000人在拍,两次共募集387万元!最离奇的一笔融资来自山西。30万元款项,不知道是谁打的款,也没人联系朱江的客服。直到五天后
期刊
如果市场这么美好,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组织?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中进行所有的价值交换?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新技术、社会化媒体、大规模业余化,使得群体的连接成本大幅下降。交易成本巨幅下降,使得去组织化成为可能。  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衰败?基业常青为什么将不复存在?因为《基业常青》这本书讲的是工业时代,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商业逻辑已然失效。  我坚定地认为
期刊
内部创业者最重要的投资和风险评估标准,是考虑他们在组织里的社会地位,以及人际关系。  我们常和大型组织的成员讨论,如何才能更具创新性、更有创业家精神。几乎每一次我们都会听到类似下面的说法:“我有个新产品的构想,不太确定它是否可行,但如果可行,对公司的业务会有很大影响。它不在我日常的工作范围之内,我也不想让自己或公司冒太大险,但若不尝试又觉得很可惜。在这个传统的公司里,我该怎么做?”  后来,我们把
期刊
“月薪2000元,教你如何在帝都享受奢华生活——早上醒来,先打开拼车软件,预定顺风车,首单免费;午饭时,比较一下哪个外卖平台在搞补贴活动,订一份9元大餐;周末,找个清洁工打扫一下房间,顺便叫一个按摩师上门按摩。当然也都是免费的……”  这是朋友圈的一个玩笑段子。不过,O2O的确已经成了补贴烧钱的代名词,而用户在乐此不疲地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O2O也已经不再是“红海”,更像一片“血海”。每一个细分领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众筹平台的作用就是搭建场子,设置规则,促进协作,剩下的就是成员们自发开Party。但如果“失控”式地让投资者、项目对接,结果恐怕会死得很难看。  事实上,市场上所有的130多家股权众筹平台,基本都属于早期的尝试阶段,没有谁已经走出了成功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原始会:和孵化器愉快地玩耍  从产品众筹到股权众筹,网信金融CEO盛佳直言“这才找到一点在国内做众筹的感觉”。之前网信金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