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语言本土化的重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当代不少影视动画存在着“借鉴”国外动画片艺术语言和风格样式痕迹过重的问题,大有失去本土化和民族性的趋势,令人堪忧。本文认为,必须实现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语言和风格样式本化和民族性的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语言是在不断汲取传统艺术精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动画特有的风格样式也是在契合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前提下才最终呈现的。中国动画传统注重抽象语言和写意风格,重视意象表达和意境营造。
  关键词:中国动画 艺术语言 风格样式 本土化 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当代不少影视动画存在着“借鉴”国外动画片艺术语言和风格样式痕迹过重的问题,大有失去本土化和民族性的趋势,令人堪忧。本文认为,必须实现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语言和风格样式本化和民族性的重建。
  一 追溯世界动画源头,确立文化自信
  就世界范围而言,动画的产生基于人类早期描绘记录动作过程和时间迁变的意识。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壁上,人们发现了画着八条腿的野牛、野猪形象,渐次飞扬起来的牛腿,如同正在急速奔跑;在中国青海姜寨出土的《舞蹈陶纹盆》内,也描绘着多条胳膊的舞蹈组人,上下叠加的两条手臂,好像正在翩翩起舞。甚至还有其它墓室壁画上的人物动作分解图等,这些平面的图像都表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试图以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动态动作。虽然这种描绘,只能记录动作的瞬间,并不能将动态的图像呈现出来,但也表现出了早期人类对于记录动态物象的情感意愿,是一种动画意识的萌芽。直到中国唐代,民间出现了“皮影戏”、“走马灯”等艺术表现形式,才真正将静态图像运动起来。此后,元代的蒙古人又把“走马灯”引入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和欧洲,使其盛行于东欧,被称做“中国灯影”。后来,在这种“中国灯影”的基础上,又陆续发明了“魔术幻灯”、“活动幻灯”、“光学影戏机”等一系列的动画放映技术与设备,直到1906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布莱克顿拍摄了《滑稽面孔和幽默姿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这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动画电影的诞生。
  虽然最早的动画片没有诞生在中国,但从世界动画的产生和技术发明的过程来看,中国的皮影戏和走马灯却是较为成熟且更为接近现代动画形式的发明,所以说,从古至今,在动画诞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一直没有远离,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皮影戏就是动画电影的鼻祖。无论原始时期的中国早期先民,还是由唐至元的古代中国人,都为世界动画电影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动画电影的发展基础。
  二 考察当代动画发展历程,回顾“中国学派”辉煌
  中国当代动画片起步稍晚于西方,当美国无声动画片进入电影市场的时候,中国动画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画机构。20世纪20年代初,以万籁鸣为首的万氏兄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从中国皮影戏、走马灯等各种资源中学习研究,以三部动画广告片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把中国动画事业从萌芽阶段推进到探索阶段。后经过不断开拓创新,相继拍摄了《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自主创作的动画片,尤其是《铁扇公主》创下了中国第一部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的纪录,并且已趋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动画电影起步虽然较晚,但在探索初期,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充分体现了万氏兄弟的民族自信心,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动画的发展潜力。因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开创和探索阶段最为杰出的代表者,所以动画界将1922年至1941年这一时期称为“万氏时代”。
  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拍摄完成,并且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得殊荣,中国动画电影进入全部摄制彩色片的阶段。但也正是由于这部影片被当时的评委当成了俄罗斯的动画影片,从而引发了中国动画导演们拍摄本土化特色动画片的思考。
  在随后的两年里,中国相继拍摄了《神笔》、《骄傲的将军》两部影片,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中国本土特色,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到背景陈设、动作音乐等方面,都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戏剧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神笔》中官老爷、画师、衙役的形象,笔墨纸砚道具设计,还有画师笔下的“摇钱树”,马良笔下的“龙船”等,将中国传统文化表露无遗。尤其是《骄傲的将军》一片中,借鉴了中国京剧的许多元素,人物造型采用京剧脸谱,背景音乐运用京剧锣鼓,甚至人物的步伐,笑声等,都采用戏剧的手法来表现,更令人称道的是,影片还把“临阵磨枪”这一成语巧妙地诠释了一番。这两部影片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先河,被称为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1957年,在南迁到上海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有了专业创作和生产美术片的电影制片厂,中国动画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渔童》、《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等一批独具民族特征的优秀动画片都在这一时期相继完成,标志了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成熟。《大闹天宫》上下两集,历时四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上映之后,轰动影坛,并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开去,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当时中国一流的动画技术,还将中国绘画风格完美结合,显示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后,《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实验动画片创作完成,又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一种新片种——水墨动画片,这些动画片以其独特性、原创性和中国品格轰动了国际动画影坛,奠定了“中国学派”在国际动画之林的地位。
  1979年中国拍完成了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这是继《大闹天宫》之后又一具有浓重“中国学派”特色的代表作品。同年,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和动画片《三个和尚》等经典作品相继问世。此后,《九色鹿》(1981年)、《猴子捞月》(1981年)、《山水情》(1988年)等一系列影院动画创作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83年拍摄的《天书奇谭》和1985年拍摄的《金猴降妖》等两部影院长篇。至此,“中国学派”深入人心,直登国际动画电影顶峰,成为中国动画史上最辉煌的一笔重彩。   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动画制作技术、产业体制、市场环境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动画片的产量激增,但与之前的动画相比,艺术语言缺乏民族个性,风格样式“借鉴”国外动画痕迹过重,民族动画品牌形象已渐趋模糊。加之《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及《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日本、美国系列动画片大量进入中国电视银幕,中国动画总体走向了衰落。
  考察当代动画发展历程可知,中国动画从探索阶段到繁荣阶段,并且经历了几次高峰时期,中国动画片在世界上屡获大奖,甚至在世界动画之林树立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中国学派”样式,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同样告诉我们,走民族本土化之路的优势所在,我们应该对“中国学派”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不要偏执于动画技术、影视设备等客观硬件因素落后的问题上,而是着眼于中国深厚弥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民族化、本土化的精华部分呈现出来。因而,在如今中华民族全面走向复兴之路的大历史背景下,实现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语言和风格样式本化和民族性的重建,寻回往日的辉煌,既具备以往和当下,又具备宏观和微观的历史基础。
  三 继承中国美术传统,重塑民族艺术语言
  凡举中国动画史上的成功作品,都继承了中国美术传统,其艺术语言亦融入了中国传统美术门类的不同元素,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中国动画艺术语言独特,个性鲜明。通过考察中国动画史,归纳这些传统美术门类,主要包括:
  1 中国水墨写意画。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作品都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写意表现风格和原创的作品样式。
  2 敦煌壁画彩绘。例如,《九色鹿》、《夹子救鹿》等作品,或是吸收敦煌壁画的艺术语言,或是借助古代水陆画的风格样式,色彩艳丽、凝重,风格工整、雅致,装饰效果突出,抽象意味浓重。
  3 民间剪纸艺术。例如,《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猴子捞月》、《鹬蚌相争》等都采用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形式表达角色形象,以简洁、概括的艺术风格和质朴无华的艺术语言,传达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动画样式。
  4 传统戏剧艺术。例如,《骄傲的将军》、《金猴降妖》等作品中的人物塑造,选用了中国京剧的脸谱与服饰样式,形象经典,强化了戏剧性和装饰性特点。
  5 民间木偶戏。例如,《阿凡提的故事》、《孔雀公主》、《半夜鸡叫》等作品运用民间木偶戏的手法对人物形象和肢体语言进行塑造,造型夸张、生动,意趣盎然。
  6 民间折纸艺术。例如,《聪明的小鸭子》、《小鸭呷呷》等是将民间折纸艺术引入动画创作,充分发挥其易于儿童模仿,具有启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特点。成为动画的又一新兴样式。
  7 传统简笔画。例如,《三个和尚》、《黄金梦》等,依据中国传统简笔漫画的艺术形式,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极富个性的形象,开创了简洁生动的风格样式。
  此外,还有一些优秀动画作品融合了汉画像石、木板年画、民间窗花等传统艺术门类,此不赘述。类似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大型长篇动画作品中,远不止融入了上述一种艺术门类,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语言,并且在风格样式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和高度的原创,因而,受到国际动画界的广泛赞誉。
  四 契合中国美学特征,再创本土风格样式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中,儒家、佛学、道家美学思想不仅独成体系,而且交织共生,各种审美思想的契合,亦是中国早期优秀动画作品主题构思的共同特征,此亦“中国学派”审美特征的核心。因而,中国动画传统注重抽象语言和写意风格,重视意象表达和意境营造,展现出来的是浓重的民族特征。
  《骄傲的将军》当中角色的面部形象借鉴了传统京剧大花脸脸谱。同样《大闹天宫》等作品的人物形象也应用了大量京剧脸谱和服饰的抽象元素,孙悟空等形象的塑造加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和装饰效果,实现了样式的风格化特征,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三个和尚》则选用高高瘦瘦、胖胖矮矮、瘦瘦小小三种人物身材的典型形象来塑造角色,使人物特征鲜明,易于分辨,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使整个作品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下容易被观众铭记。而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意手法,不仅应用了齐白石和李可染水墨大写意作品中的“青蛙”、“蝌蚪”和“水牛”、“牧童”等形象,虽不精雕细琢,却能生动传神,艺术语言简约,气韵生动。尤其值得称叹的是,作品中无论是小溪还是河水,都以“留白”的形式进行表现,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契合了“计白当黑”的传统美学理念,产生出“虚静”、“空灵”之美。而《哪吒闹海》则吸收了石窟重彩壁画的表达方式,无论惊涛骇浪、翻云覆雨,都富抽象和装饰意味,有视觉动感和色彩张力,与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完美统一。
  从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语言是在不断汲取传统艺术精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动画特有的风格样式也是在契合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前提下才最终呈现的。中国传统经典动画片抽象语言与写意风格的应用真正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征,使中国动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自然形成了其艺术语言深邃、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特色,产生出一种独到的中国意境,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2] 韩吉星:《呼唤民族本土化的中国动画——浅谈中国动画与传统艺术形态的结合》,《美术界》,2008年第11期。
  [3] 周兰平:《动漫的历史》,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4] 许婧、汪炀:《中国动画黄金80年》,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5]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6] 喻冰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动画电影艺术的变迁》,《电影文学》,2009年第8期。
  [7] 黄颖:《动画概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李华,女,1981—,陕西西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史、设计史,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飞越老人院    《飞越老人院》无疑是近年国产电影中演员平均年龄最高的一部。   电影初一开场,许还山饰演的老葛被继子从家中赶出,进了老人院,连床位都没有,就和老朋友老周(吴天明饰)共挤一榻。睡到半夜,大小便失禁,他默默起身擦拭,拉扯着卫生纸就忍不住哭起来,甚至掏出绳子准备悬梁自尽……看到这一幕,大家都以为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会是“人到老年尊严尽失”,观众席里已经有人受不了这样的沉重,先行退场。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6%发展到2006年的10.5%以上:摩托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已超过45%。中国汽车工业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
随着电影技术的提高,灾难片越来越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优秀的灾难片,除了引发观众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感外,还应该具备激发人性、反思生命的正面特性。面对强大的自然灾难,人类
关于生孩子这种事,早就听闻西方人对于我们中国等东方国家“坐月子”的做法嗤之以鼻,但若要当真说起东西方在育儿方面的差异又岂是三言两语能道得清?在东方,现代人的生活越来
日本三菱电机生产技术研究所最近开发成Cu导体陶瓷基板,采用该基板制成大功率组件的寿命比原用基板提高10倍以上。由于它是将氧化钼箔夹在钢导体之间制成的,散热性能 Japan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量子阱探测器、热电探测器、混合型及单片型图象传感器等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近况,并对关键技术进行评述。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读过的人都会称赞司马光的聪明机智。然而不久前,厦门市一小区围墙外一幅与“司马光砸缸”有关的普法宣传画,却颠覆了人们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认知和理解,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在一幅题名为“司马光砸缸,罚款二十”的宣传画中,宣传内容左侧是“司马光砸缸”的生动图画,但右侧文字内容并非鼓励民众主动救人,而是将司马光的行为归到“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类别。宣传画上还
期刊
该专利涉及一种催化剂体系。该催化剂体系包含环戊二烯基和芴基,其中环戊二烯基是二取代物,芴基是一取代物。该专利还涉及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聚合中的应用。(Fina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方法:将抗凋亡基因bcl-2片段从载体pcDNA3.1中切下,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中,酶切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
我们桌面上的显示器,曾从黑白到彩色,又从球面到纯平面,还从CRT到LCD,未来甚至会从LCD过渡到OLED。桌面显示技术就这样走过了一代又一代,让世人领略了一次次的惊喜。那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