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抗裂构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运用,混凝土裂缝越来越成为工程质量通病。本文试图从设计构造等方面,减少混凝土裂缝。
  关键词:裂缝构造措施混凝土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8-1/20。抗拉强度不够,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拉应力的原因很多,除荷载作用外,混凝土的收缩,温度的变化,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等,均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针对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从结构平面布置,混凝土构件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和配筋构造等四个方面,简述结构设计和构造措施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技术。
  1 结构平面布置
   (1)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处外横墙宜与内横墙拉通对齐,并宜在凹口处边缘设置拉梁,其截面及配筋不宜太小;凹口周边楼板宜适当加厚并加强配筋,宜考虑该处楼板负筋拉通,使其能抵抗在此处集中的温度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应力。
   (2)对于连续长度较长的外墙,建筑上可以考虑设置大的落地门窗和八角窗,以减小墙端部温差应力,避免楼板切角裂缝的产生。转角窗处楼板宜加设暗梁,配筋构造如图1所示。
  
  
  (3)当房屋长度大于60m时,可在房屋中部设置后浇带,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差应力的影响。后浇带内的钢筋可不截断。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为解决高层建筑与群房间沉降差异过大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应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值后,方可浇筑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后浇带的宽度以800~1000mm为宜。
   (4)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12m时,可应按图2示意设置伸缩缝。
  
  
  2 混凝土构件厚度
   现浇楼板板厚≥L/35(L为单向板跨度或双向板短向跨度),一般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厨房、浴室、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屋面板厚度宜≥120mm。对现浇剪力墙结构,外墙墙厚宜大于160mm,其中地下室外墙墙厚宜大于25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最小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在考虑钢筋锚固、耐久性等因素而确定的最小厚度,对于民用建筑单向板仅要求为60mm,對于双向板仅要求为80mm。楼板厚度越小,受力半径倒数越大,相应产生的混凝土干缩应力亦越大。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厚度低于100mm的楼板的温度—收缩裂缝很难控制。对于混凝土墙,厚度过小,支模浇筑困难,实际工程中,普遍用到≥200mm。地下室外墙外侧的保护层厚度,目前普遍要求不低于50mm,内侧的保护层厚度常取20mm,厚度过低亦难以满足受力和防水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宜选用C25。现浇梁与楼板混凝土等级宜一致,梁、楼板与柱、墙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点处(见图3)可考虑特殊处理。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5。
  
  
   楼板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大,强度越高,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就大,故控制在C30以下较为合适;多层建筑(4-6层)基本上选用C25就可以达到强度要求;对于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住宅(12层以下)选用C25或C30混凝土即可满足要求,采用过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则没有必要;对于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底部十几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时有可能超过C30。
   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且相差大于5MPa时,梁(板)与柱(墙)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墙)相同,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界面可按图三施工。
   基础底板受弯矩、剪切和冲切的作用,从经济性考虑,控制板厚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可能更经济。但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能带来过大水化热,这在大底板混凝土结构中尤为明显。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35,施工过程中水化热温差比较容易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40或以上时,设计上可考虑利用混凝土的60d或者90d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温差。
   按实际工程经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用到C30,对水化热及温差和防水抗渗的控制都比较容易。如果外墙受力或抗渗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通常考虑增加墙厚,而不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只有当抗渗要求≥1.2MPa时,C30混凝土很难配置,才考虑选用C35混凝土或更高强度等级。
  配筋构造
   (1)屋面板建筑应采用保温设计,屋面的传热系数宜≤1.0W/ m²;结构配筋应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2)楼板双向板负弯矩钢筋可按分离式配筋,在板面无负弯矩钢筋区宜配置双向钢筋网与负弯矩钢筋搭接,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15%,钢筋直径不宜小于ф6,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板面无负弯矩钢筋区也可考虑利用受力筋,如上部钢筋每间隔一定距离拉通,贯通筋的间距应尽量与受力筋间距匹配(如受力筋间距100mm,贯通筋间距200mm),以便于施工。在有条件时,在房屋端开间及房屋中间凹口较大部位处,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即负弯矩钢筋也拉通配筋。
  
  
   (3)为减小楼板角部开裂的可能性,双向板周边支座为墙、梁、圈梁时,支座弯矩宜按四边嵌固板计算,负弯矩钢筋按计算配筋,正弯矩钢筋应将弯矩增大1.2~1.5倍配筋,或者正弯矩按实际支座情况(如有简支边)计算在酌情增大配筋。
   (4)在房屋屋面阳角、阴角处及较大板块的四角部位板上、下侧,宜增设直径与原面筋相同的双层双向间距为100mm钢筋,其范围为L/4(L为短跨长度),上侧钢筋放在负筋下面,下侧钢筋放在下部钢筋上面,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另外,在板面建筑层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中还可铺设ф6或ф6.5间距为150mm双向钢筋网,其铺设范围为L/4,以防止楼板四角部位出现45°裂缝,配筋构造如图4所示。也可考虑增设5根ф10放射状钢筋,钢筋长度不宜低于1500mm(见图4)。从施工便利角度考虑,建议选用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措施,为便于混凝土浇筑,增设钢筋可与楼板原有钢筋两根并在一起绑扎。
  
  
   (5)在房屋端开间及中部有凹口部位,板下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长度宜在《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限定的5d(d为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基础上适当增加。
   (6)框架结构较长(超过规范规定设置伸缩缝的长度),纵向梁的侧边宜配置足够的抗温度收缩钢筋。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对T形梁,hw=梁高-板厚;对矩形截面梁,hw=有效高度;对工字形梁,hw=腹板净高)时,梁的侧边也宜配置足够的抗温度收缩钢筋。抗裂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间距不宜大于200mm,具体如图5所示。此外,在设计时应考虑温度收缩对端部区段框架柱的不利影响,适当提高其承载力。
  
  
   (7)现浇剪力墙结构的墙体中分布筋宜双排布置。对端山墙、端开间内纵横、顶层和底层墙体,均宜比按计算需要量适当增加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数量。对于地下室外墙,可在外侧50mm保护层内增设HPB235级ф6间距为150mm水平向分布筋,配筋构造如图6所示。
  
  
   厚度大于160mm的墙体,从构造上均需配置双排分布钢筋。对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作用显著的部位,从抗裂的角度来讲,需要适当增加分布筋配置数量。地下室外墙,更容易产生垂直向的收缩和温度裂缝,沿水平向增设分布钢筋,经济合理。
   (8)楼板钢筋宜选用热轧钢筋,而不宜选用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当钢筋直径≥10mm时,宜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而不宜采用HPB235级钢筋。
  受力钢筋的最大间距,板中当板厚≤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150mm时,不宜大于1.5倍板厚,且不宜大于250mm;现浇剪力墙结构的墙体中不宜大于200mm;地下室外墙水平向分布筋不宜大于150mm。
   楼板中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线管不宜立体交叉穿越。预埋管线处应采用增设钢筋网片等加强措施。楼板中强弱电预埋管建议选用国标标准焊接钢管,而不提倡采用PVC塑料管。电气埋管直径不得大于板厚 的1/3,且不得超过50mm,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mm。配筋构造如图7所示。楼板板面管线洞口应做必要的加强处理,配筋构造如图8所示。
   (9)梁腰上的孔洞应作成圆形,且尽可能布置在拉力和剪力较小处(梁跨中的2/3范围内,梁高的中间1/3范围内)。在梁两侧沿洞口周边应设置构造钢筋,洞底与下部受力钢筋的距离不小于50mm,配筋构造如图9所示。
   (10)防止剪力墙小洞口出现角裂,应沿洞口周边进行水平筋和纵向筋补强,并加配斜筋,配筋构造如图10所示。
  
  5 结论
   以上针对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从结构平面布置、混凝土构件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和配筋构造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常见的结构抗裂构造。工程实践表明,如果措施得当,混凝土结构裂缝完全可以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先看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问题的实例:某住宅工程分包水电的安装队,在埋设开关线时没有注意到门的开启方向,结果待门安装好后,发现开关的位置正好在门后边,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不得已只好
期刊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的主要安全责任:   1、督促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情况。   2、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抢险方案是否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要求,并签署意见。审查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 施工单位编制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方案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并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基坑支
期刊
一、当前监理工作的误区  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起步较晚,计划经济的体制决定了我国监理制度从一建立就有其本身的特点,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监理模式,至今仍存在着以下误区:1.监理制度仅局限于施工阶段监理制度应该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含保修阶段)。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马上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
期刊
摘要:对我国现代城市街道景观现状进行了解构,分析目前影响街道景观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根据城市街道景观特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力求唤起人们在设计同时,应该积极去考虑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现状;问题;景观特性;设计原则   Consideration of City Streetscape Design  LongYi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
期刊
摘要:桥梁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全国建设发展的同时,无论是从技术到管理上都出现了本质的变化。在桥梁建设管理方面,做到管理的严谨有序、质量达标、安全生产等成为衡量桥梁建设管理成败的标准,只有做出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节约建设资源,和谐生产才能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桥梁。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就桥梁施工管理中,关于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前言
期刊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大危机以来,各国金融市场受到严重挫伤,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必须深入意识到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是取得良好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必须要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并要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本文在当前建筑行业受金融危机的余波的影响下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问题    
期刊
摘 要:論述项目风险管理的组成体系及其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阐述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好处并提出了实行项目风险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风险管理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预防和控制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费用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建筑工程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
期刊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砼表面往往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缺棱掉角等,给工程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采取措施预防质量通病的出现。现就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砼表面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等的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一一作详解。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止措施  1、砼麻面   1.1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1
期刊
摘要: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在公路工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它是工程设计蓝图与原地质地貌直接结合部,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工程造价占总造价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路基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相对较差。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建设施工中对路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且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就公路路基施工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1、施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迅猛地发展和飞跃,特别是交通工具及运输量的剧增和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出现露骨、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破碎、板底脱空等路面损坏,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面临着修复工作。本文结合了工程实际,对刚性改为柔性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1 对原有旧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方法  1.1 对原有旧水泥混凝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