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年忙追梦“女侠”万里走单骑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3岁的田淑珍,是河南省焦作市家喻户晓的“独行女侠”。她从2008年3月12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骑行近万里,从云南入藏,直抵拉萨。此后,她又一鼓作气骑出国门,在尼泊尔游历12天,然后从青藏线返回焦作,创下骑行爱好者难以企及的纪录。
  
  巾帼不让须眉,为骑游而厉兵秣马
  
  2002年春节后的一天,河南焦作退休职工田淑珍从当地晚报上看到一位东北六旬老人单身骑游全国的新闻,不禁眼前一亮:骑自行车出游,既经济、环保、健身,还能长见识!田淑珍骨子里有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为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意义,她给自己制定了10年内骑游全国的计划。从那以后,田淑珍只要闲下来,就着了魔似地捧着一本中国旅游交通地图圈圈点点。
  田淑珍清楚,骑游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经济,二是体能。为了攒够出游的钱,她利用自己的会计特长身兼数职;为练好身体,田淑珍每天骑着那辆陪伴她多年的凤凰26自行车到北山风景区,爬上千个台阶。
  2003年,田淑珍骑遍了焦作市周边的县市,每天上百公里骑下来她觉得很轻松。
  为了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省吃俭用的田淑珍置办了电脑,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骑友们相互交流。2006年10月,田淑珍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焦作市“骑乐无穷”俱乐部,成为年龄最大的会员之一。
  随后,田淑珍花1700元买了自己的第一辆“美丽达”赛车,并置齐了头盔、护膝等装备。为了检验自己的锻炼成果,2006年11月5日一大早,田淑珍从焦作出发,向170公里外的开封进发,平原路况好,她仅用10小时就到达古城开封,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对于骑车运动爱好者来说,骑行西藏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从骑行开封回来后,田淑珍就开始为骑行西藏做着精心的准备。2007年,为了使自己的体能适应远征西藏的要求,田淑珍于3月24日向山东进发,开始了自己的观海之旅。她从焦作出发,穿越新乡、濮阳,然后进入山东聊城,经德州、惠民、济南,最后到达威海,见到了真正的大海!
  2007年4月17日,田淑珍从山东骑游归来。在家休整了不到一个月,她又抖擞精神,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江南之旅。从5月15日开始,她出河南、入安徽,穿越江苏,游历浙江,历时40余天返回焦作。8月20日,田淑珍用一个月的时间,骑游了山西、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山西壶口瀑布、五台山,陕西华山、大雁塔等景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半年内骑行7个省份,使田淑珍对自己的体能有了充分的信心,为远行西藏做了精心的准备。
  
  一身骑行装束,挑战自我风雨兼程
  
  2008年3月12日早上7点,田淑珍一身骑行装束,骑着心爱的赛车,来到了焦作市人民广场。她即将从这里出发,踏上精心准备了很久,也期待了很久的征程——西藏、尼泊尔之旅。
  焦作市“骑乐无穷”俱乐部的车友们也赶来为田淑珍送行,并陪田淑珍骑行了十几公里,然后依依惜别。田淑珍和骑友们约定,她把每天的行踪都发信息给“骑乐无穷”论坛版主“红狐狸”,再由“红狐狸”整理好发到论坛上,骑友们可以每天在网上获知田淑珍的行踪。
  田淑珍制定了严格的行程,准备在4月10日前,赶到云南昆明,参加全国第十五届骑游大会后从云南入藏。
  田淑珍从焦作出发后,两天骑行408公里到达河南南阳,然后从南阳进入湖北襄樊。经由湖北荆州、公安进入湖南澧县,到达湖南慈利县后稍事休整抵达张家界。在张家界,她游历了天子山、武陵源等著名景区,然后经吉首、怀化到达贵州。2008年4月4日,她提前到达了昆明。在短短6天时间里,田淑珍先是游览了石林,后又以惊人的毅力骑行上千公里,前往西双版纳和缅甸边境。
  返回昆明田淑珍参加了全国第十五届骑游大会。会后她还特意买了许多作业本、铅笔等作为给沿途藏区儿童的礼物。
  自踏上进藏的旅程后,无数焦作市民通过“骑乐无穷”论坛关注着独行女侠文竹(田淑珍网名)的行踪,他们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励田淑珍创造奇迹。在此,我们从“骑乐无穷”论坛“千里走单骑,短信报平安”栏目摘几条,从中可看出田淑珍行在路上的艰辛及心情:
  4月14日:12号从昆明出发,今天到达大理,看了大理古城,东边洱海西边苍山,苍山常年积雪不化,乌云密布,随时可能下雨,高原气候,我们到的时候晴空万里,一会儿乌云滚滚,随即下起中雨,大风刮得车子扶不住把,顿时感觉很冷,住宿在过大理30公里的喜洲镇。因在昆明没有休息好,这几天的盘山路,很累,睡得比较早。
  4月25日:进入西藏盐井镇,骑行113公里,盘山石子路,后带爆胎,外胎爆一个洞,把扎绳卸下,用皮条绑住外胎,防止第二次爆胎,骑行50公里到盐井,晚上求人把前后胎调换一下,胎内垫汽车内胎,先维持吧。
  4月29日:今天翻越东达拉雪山,海拔5008米,到左贡,高原反应不太严重,感觉呼吸急促,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在山上感受阳光灿烂、下雨、下雪和冰雹。
  5月8日:今天到松多,明天准备翻越米拉雪山,海拔5020米,最后的挑战,今晚早点儿休息。
  5月10日:我刚到拉萨,我胜利了,终于圆了拉萨梦!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经过近40天的艰苦骑行,田淑珍终于在高远的天幕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那一刻,田淑珍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扯掉头盔,她兴奋地高喊:“拉萨,我来了!”
  
  让晚霞更壮美,骑行者的梦在路上
  
  拉萨仍不是田淑珍此次骑游的终点。去年她在精心策划骑游线路的时候,从地图上发现,尼泊尔离拉萨1000多公里,遂萌发了骑出国门的念头。从焦作出发前,她已在当地公安局办好了前往尼泊尔的护照。
  2008年5月21日,田淑珍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中尼边境樟木口岸。樟木口岸热闹异常,到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置身其中,田淑珍仿佛做梦一般。第二天田淑珍终于骑出了国门。尼泊尔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到处是白色的尖顶佛塔,她游览了大白塔、杜巴广场等风景名胜,还领略到了尼泊尔人民的友好。
  一天,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当田淑珍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时,忽然,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鸣笛停在了她的面前,司机打开窗户不解地看着田淑珍。经过一番吃力的英语对话,田淑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逆行了,尼泊尔的道路行车也与中国相反。而当这位司机得知田淑珍是从中国骑车到此游览时,顿时竖起大拇指用英语说:Chinese very good!(中国人,太棒了!)
  从尼泊尔返回拉萨,田淑珍按照事先的计划,选择了从青藏线返回。沿途,她欣赏到了纳木错湖、青海湖的壮美、纯净,还看到了成群的藏羚羊和穿行于无人区的野驴。每天,田淑珍都把自己的快乐发回大后方,与关心她的网友及家乡父老们共享。
  欣赏美景的同时,田淑珍还感受到了浓浓的人间真情。沿途,当她找不到旅社时总能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接待。骑游起程前,田淑珍行李尽量精简,但有一样东西却始终被她放在了首位:为西藏的孩子准备的作业本、铅笔等礼物,可没多久,她就后悔自己带的礼物太少了。而一路上田淑珍大都是在热情的藏族同胞家借宿,藏民们都拿出家酿的酥油茶、酸奶,以最高礼节招待她。
  2008年6月23日,田淑珍骑行路过甘肃平凉的一个小山村,并在农民家里借宿。当地的百姓很贫困,但他们很热情。房东夫妻把洗过的杏硬塞给她吃,说:“自己家里种的,吃吧,你一路上很辛苦!”第二天临行房东又拿了两个馒头装进田淑珍的包里,田淑珍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骑游青海湖鸟岛时,田淑珍还遇到了来自青岛的一对骑友夫妻。丈夫叫小文,妻子叫小静,两人因骑游而结缘,并选择骑行青海湖度蜜月。在圣洁、纯静的青海湖边,他们请田淑珍见证他们的爱情,并立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田淑珍在西藏芒康段遇到了一位24岁的昆明骑友,这位叫小新的小伙子与田淑珍一路骑至拉萨,又结伴远征尼泊尔,在艰辛的旅途中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2008年7月10日,当田淑珍一身征尘地出现在焦作市人民广场时,受到了焦作人民迎接英雄般的礼遇。笔者从郑州赶到焦作采访了田淑珍。面前的她有些腼腆,赤红的脸膛仍存留着高原紫外线照射的痕迹。提到刚刚结束的“万里走单骑”,田淑珍仍很激动,她说骑游改变了她很多,原来她性格内向,现在她觉得与人打交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田淑珍透露,她正忙着做三件事:学英语,学游泳,学习佛教习俗。此次西藏之旅,使她深感知识的欠缺,而骑出国门,更让她体会到学好英语的重要。人过天命之年,她说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为了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更多的梦想,田淑珍打算明年自带帐篷出游,并且带上灶具,自己烧火做饭。若将来有可能,她还要骑游亚欧大陆。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白头翁杂记    如今,社会各界都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建议在大中城市中建立老年村。“老年村”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英国就有一个叫“城堡村”的地方,居住的都是55岁以上的人,村里共有150所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村里听不见婴儿的哭叫声,看不到青少年打闹,甚至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不轻易来此打扰。老人们平时种花、打球、聊天,享受宁静的晚年生活。  也许有人问,“老年村”和时下的
期刊
今年7月,我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信中写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临,我不禁回想起在校园度过的时光……特别是您,我小学班主任张毅老师,从一年级一直带到我毕业。在当时特定时代,您总是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告诉我们将来要有所作为,必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好比建大楼,我们是地基,地基不坚固大楼就要倒塌。您的话一直一直鞭策着我……亲爱的张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学生马岩军。”  这是在70年代我教过的学生
期刊
1985年,我在广西博白县文北高中任教的时候,发生一件小事,让我至今还“没事偷着乐”。早晨上课钟声响起,我匆忙地拿起课本跑到教室,当我跨上讲台,面对学生刚喊出“上课”两字时,学生们哄堂大笑。我不解地上下打量自己,才发现忘了穿衬衣,只穿了一件白背心,露着两条雪白的胳膊。看着我难为情的样子,学生们笑得越发厉害,还招来一群小孩子聚到教室外窥探。  此情此景,让我也尴尬地跟着学生笑起来。想到宿舍离教室很远
期刊
“范跑跑”,不是他的真实姓名,此君叫范美忠,汶川大地震前他在都江堰光亚学校任教。今年5月12日,他正在给学生讲课,忽然教学楼猛烈震动起来,他面对未成年的学生,连一句“快跑”、“跟我来”之类的话都没说就只身跑到了操场。  范君的嘴也不慢,他很快就在网上发表文章,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根据他的行为,人们送了他个“范跑跑”的雅号。  范君不仅道出了真实想法,还强调“那一瞬
期刊
病魔突袭家中顶梁柱    2007年10月25日,北京武警总医院的肝移植外科门外,来自黑龙江的佟常清家人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检查结果。  57岁的佟常清是家里的顶梁柱,10年前他带着妻子张保洁和21岁的儿子佟营到北京打工,经过几年小本经营,终于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布艺商店,买了一套房子,儿子佟营有幸结识河北姑娘吴燕侠而结婚生子,一家人在北京扎下了根。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佟常清忽感浑身乏力、肝区疼痛,
期刊
儿时,每当我遇到困难,父亲就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话来鼓励我。没想到,父亲在天命之年后的不到十年间,却几乎遭遇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伤痛。面对狰狞可怖的人生噩运,父亲日渐佝偻的身躯里,却包裹着一颗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2000年6月,新婚不久的我接到父亲从山东老家打来的电话:我年仅34岁的大哥由于积劳成疾,患上了绝症,而且是晚期。在我的安排下,父亲带大哥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医生断言,手术后
期刊
48年前,我随军转农的丈夫调到北大荒建设边疆,在简易学校当老师,教数学、语文、政治、音乐。我们班被评为“五好班”,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但有一个叫刘木的学生却令我十分挠头。  课上,刘木不但自己不听讲,还向同学们挤眉弄眼伸舌头出怪相,故意放响屁,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课堂秩序十分混乱。那时我还年轻,拿他没辙,索性让两个大个子男同学把他架出去,顶好教室的门,继续上课。刘木在窗户外大喊:“你算什么老师,不
期刊
2008年3月18日一大早,李艺雯老人在96岁老伴的催促下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向贫困地区孩子捐献了2000元善款。接过“爱心大使”的荣誉证书和捐款收据,李艺雯欣慰地笑了。这天是她和老伴王碧岑结婚63年的纪念日,每年都选在这天捐款,是老两口给他们结婚纪念日的特殊礼物。  说起和老伴的相识、相恋,李艺雯脸上竟露出了少女般甜美的笑容。    良师益友60载    1942年,李艺雯在洛阳师范读书时
期刊
我已年逾古稀,执教近半个世纪,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当过省级重点中学的老师,也当过乡镇普通中学的老师,送走的几十届学生在国内外从事各个行业的工作,但其中一位学生的职业让我最为满意。  两年前我突然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说他正在山西师大招聘几名毕业生去潞城一中任教,问他是哪位后他答曰:“王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马庆福啊。”这熟悉的口音让我顿时想起了40年前的往事。  1962年8月22日晚上,身为山西大学
期刊
每当我打开抽屉,便看到许多各式各样的日记本,那是我教过的毕业班的学生送给我的。他们的留言总使我深受感动,浮想联翩。其中一个叫刘小彦的同学是这样写的:一日为师,终身是母。  那是1977年,我担任初二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女生叫刘小彦,她个子不高,又黑又瘦,眉宇间常蹙起一丝忧郁,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同学们都远离她,我对她也有所避之。  后来我了解到,刘小彦的身世非常凄凉,几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在生产队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