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秘密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天津人,清末进士出身,曾为袁世凯谋士,民国初年任国务卿,1918年任大总统,1922年辞职。

  他进士出身,当过翰林院编修,主持过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也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高参。在清末,他出任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在民国初年当过国务卿和大总统,骨子里又是个传统的士大夫……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徐世昌,一生如此精彩,却长期未得到特别关注。若不是徐家后人将珍藏多年的《徐世昌日记》献出,并出版发行,这些或湮没于历史的尘埃。
  50多年,上百本,近200万字。徐世昌的日记从1885年开始,一直记到1939年他辞世前10多天,在一本又一本泛黄的日记中,完整记录了他的宦海沉浮。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北京三里屯一家闹中取静的茶馆,徐世昌的五代孙徐定茂面前一杯清茶,茶叶熨帖翻滚,浮浮沉沉。“其实,我没有见过高祖徐世昌。”他开始向《环球人物》记者讲述如烟的往事。
  原汁原味的日记
  徐世昌1939年去世,10年后,徐定茂在天津的徐氏故宅出生。考上北京的学校后,徐定茂离开了天津。他说,“文革”中,老家收藏的徐世昌日记、信札、字画等都被抄家的红卫兵拿走,封存于天津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将徐世昌日记作价150元,家人可领钱也可领日记。徐定茂和弟弟徐定一用平板车将日记从天津图书馆拉回,由作为长房长孙的他保管。2011年,徐定茂为撰写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章,认真翻阅日记,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决定将其出版。几经周折,日记最终印行。
  《徐世昌日记》共24卷,前20卷影印,后4卷为点校本。影印是徐定茂的原则:“190万字,这么大的体量,点校版稍有失误,就会造成麻烦。我特别希望大家能看到原件,这样见仁见智,有些细节还可以继续研究。”比如,影印版能看出日记的格式,体会忠孝二字在徐世昌心中的分量。“凡提到‘皇上’,徐世昌必起头出格,奉旨,空一格。皇上赏赐东西,空格。再起一行,谢恩。”这个习惯,徐世昌保留了一生。
  在徐定茂看来,如今对袁世凯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徐世昌的研究依然欠缺。“我读日记能明显感觉到,研究袁世凯离不开徐世昌。如果没有徐世昌对袁世凯的某些建议,袁世凯也不会那样思考和行事。”至于对徐世昌褒贬不一的评价,徐定茂显得淡然:“讨论是否为徐世昌翻案没什么意义。历史是教科书,但历史必须是真实的。通过充分研究,才会了解真实的徐世昌。”
  小站演习嗅出危机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这是中国建立近代化军队的最初尝试。徐世昌也做出了贡献。
  当时,徐世昌已是翰林院编修。袁世凯邀请他前往小站,出任营务处的参议。在当时重文轻武的环境下,这无疑是“降格”。然而徐世昌与袁世凯相交多年,采用新式练兵方法的袁世凯又与自己见识相通,并且还可以增加收入。于是,徐世昌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段——在小站的两年。
  徐世昌本是文人,在小站要发挥特长。他自学军事及英语,先后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及《操法详晰图说》13册,筹划全军的训练及教育。校核兵书也成为他的一项工作。日记记载,北洋将领陆建章主持修订的兵书,就送到他那里校核。
徐世昌(中)在东三省总督任上与同僚合影。

  晚清政治腐败,军队里吃空饷的事很普遍,严重影响战斗力。小站新军的发饷独具特色:士兵操场站队,点名发饷,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事原是袁世凯负责,徐世昌来后,基本上接管了发饷工作。
  从日记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文字:“晨起。会客。写信。看操。”打炮、打靶、列队、行军,体检、测外语、做饼干、奏军乐……出现在日记里的练兵生活,生动勾勒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创建场景。
  1898年,发生了戊戌变法。袁世凯一度被维新派寄予希望。据康有为年谱记载,康曾派学生徐玉甫到小站游说袁世凯,两人“相谈甚欢”。但徐定茂根据《徐世昌日记》推断,当时徐玉甫可能没直接见到袁世凯。“日记中写有‘晨起,回小站,去慰所,见慰亭(袁世凯),久谈。徐玉甫同来,留宿营中。’如果见了袁世凯,应该写‘徐玉甫同坐’更合理。”此后的日记里记载,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来了,见了徐玉甫。第二天,徐玉甫赶回京城。这想必是得到了袁世凯方面的某个重要信息。
  徐玉甫走后第三天,小站进行了防守为主的夜间演习。根据日记,这是徐世昌在小站两年间唯一一次夜间演习。“这说明徐玉甫的到来,让袁世凯和徐世昌感到某种危机。”此后,袁世凯进京,谭嗣同夜访法华寺,要求袁发动兵变,抓慈禧、救光绪。这是戊戌变法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当天徐世昌也在北京,日记中写道:“闻英舰逼近大沽。”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袁世凯回到天津,徐世昌则和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见面。徐世昌已经预见了维新派前景不妙,告诉这位维新派挚友尽快脱身。“徐世昌也好,袁世凯也罢,一开始他们就对形势都有预判,和维新派没有走同一条道路。”
  但徐世昌与维新派人物还有往来。徐定茂说,徐世昌的书信大多数毁于“文革”,但家里保留了一封梁启超写给徐世昌的信件抄本。当时,徐世昌已任民国大总统,梁启超修书称自己病重不能面谈,希望徐对某一军阀派系拿出强硬态度,等等。
  从“躲袁”到“哭袁”
  徐世昌和袁世凯关系至深。早年,徐世昌还在河南淮宁县任文案时,就认识了袁世凯。袁倾慕徐的才气,徐看好袁的志向,两人结为金兰之好。袁世凯曾送100两银子给徐作为进京考试盘缠。后来,两人在仕途上也多有互相支持之举。1911年,清廷搞“预备立宪”,请徐世昌当协理大臣,徐坚决请辞,逼清廷用袁世凯。辛亥革命爆发后,出面邀袁世凯出山的正是徐世昌。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将国务卿一职给了这位把兄弟。
其他文献
12年前开启中国观众“美剧时代”,新一季回归引发全球集体怀旧  终于等到你——美剧迷们期待已久的《越狱》第五季回归。这部曾经见证一代人共同青春记忆的美剧,姗姗来迟,距离上一季的播出已整整过去了8年,而距离第一季的横空出世已过去了12年。  时间把记忆打磨得熠熠生辉。根据福克斯电视台的数据,《越狱》第五季首播在所有播放的剧集中排行第二,比2009年第四季季终收视率增长了40%。从网络讨论上来看,不止
美国小伙凯文·卡扎德曾是一个瘾君子,但在痴迷地读了半年中国网络小说后,他成功地戒掉了毒瘾。这并不是网络段子或影视剧桥段,而是不久前被媒体报道的真事。  5月15日,中国网络文学领先门户起点中文网的海外版“起点国际”正式上线,这标志着中国网文正式开始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出去”。从第一本网络连载小说《风姿物语》诞生至今,20年间,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并以强劲的势头打入国际市场。今年初的数据显示,去年
78岁的扎加是一位民间艺术家。他做的可不是街头雕塑或者行为艺术,而是用废旧物品裝点街道。你肯定会大吃一惊:废品也能上墙?没错。扎加不仅让废品上墙,还给它们命名为“魔幻花园”。墙上密密麻麻排列着瓦片、镜子、碎玻璃片、破烂的陶瓷碗碟。扎加看到许多废品都挺好看的,扔了太可惜,就把它们捡回家,用水泥固定在附近的街道上。一天天、一年年,“魔幻花园”越来越大,甚至成了小有名气的景点。人们看到后对扎加竖起大拇指
他曾任国民党候补中常委,成立“台湾人民共产党”,想效仿大陆搞经济。  2月4日,“台湾人民共产党”宣布在台南市新营区成立,这倒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因为人们都知道,台南是“绿色大本营”。该党的发起人叫林德旺,是位台商。林德旺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台南是我的家乡,虽然这边‘绿油油’,但民风淳朴。民众长期受民进党洗脑,对大陆存有戒心。他们缺少一种声音,告诉他们大陆在进步,共产党在发展经
这部电视剧用小人物的奋斗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好久没有出过商业大戏了,观众看到的不是都市里的癡男怨女,就是虚构出的玄幻仙境,因此,讲述三代浙江义乌商人创业、守业故事的《鸡毛飞上天》才显得如此特别。没有恢弘的特效场面,没有狗血的情话绵绵,一群白手起家的小人物,书写出的是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变迁。  一开始,许多人是被剧名吸引的。事实上,“鸡毛”是这群义乌商人创业的起点。早在清乾隆年
洛莉没驾驶过战斗机,却在两年内从空军少将升上将,如今被提名战区司令  3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宣布,奥巴马总统决定提名四星上将洛莉·罗宾逊为北方司令部司令。此提名在参议院通过后,洛莉将成为美国首位担任战区司令部司令的女性。  早在今年1月,就有美国媒体猜测现任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的洛莉会获得新任命提名。有媒体分析称,洛莉获得提名,意味着长期困扰美军的“性别歧视墙”开始崩塌,是全美女军人的骄傲。
FFP董事会主席罗伯特·标致(左)和PSA集团前监事会主席蒂埃里·标致,二人因PSA增资而发生巨大分歧。  世界上不少汽车公司都由声名显赫的家族掌控,比如德国的宝马和大众、美国的福特,以及法国的标致。自从1889年第一辆标致汽车诞生后,这个日益兴旺的汽车企业就一直由标致家族掌控着。然而时至今日,由这个家族决定标致命运的时代可能要一去不回了。  2016年1月6日上午,标致家族的元老级人物罗兰·标致
8月22日,距离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上映还有整整一个月。他工作室门前狭小的空地上,已经站满了等待采访的记者。比起3年前《山河故人》上映时,贾樟柯这次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锋利、柔情、江湖气,或许这是贾樟柯电影最好的模样”——早在5月该片参加戛纳电影节时,看过的媒体及影评人就给出了好评。  与新作给人的感觉不同,坐在《环球人物》记者面前的贾樟柯,内敛、理性、文人气十足。他的江湖豪情,都放在了电影里。
她用现代的目光审视传统爱情,还原被梦幻化的缱绻深情  人物简介:知名专栏作家,1975年生于安徽阜阳,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在天涯论坛发文解读《红楼梦》成名,代表作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等,在腾讯《大家》栏目、《新安晚报》、分答等媒体开设专栏。2017年,推出新书《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  网络上與生活中,闫红像是两个人。在网上,她是犀利的专栏作家
老大是我大学时的师兄。他读书晚,年龄比他班上的同学大两三岁,比我们就更大了。我们进校时,他已经风风光光地当了几年校内某社团的领头人,很快就毕业了。  毕业后,老大很潇洒地背着一个包去了北京。传言称,他在地下室住了一个月,用完了身上仅有的800元,总算在“断粮”前进了一家公关公司,然后从地下搬到地上。之后的几年,他一直浸润于广告业。  我在毕业后也前往北京工作,和老大真正的接触始于校友们的京城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