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l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两种观点,但是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缺陷,故有必要对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进行界定。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行为人在犯罪意图的支配下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导致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性。
  关键词:实行行为;着手;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 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区分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行为的分界点,在刑法理论体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含义,我国刑法学界提出了许多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 
  一、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的论争
  形式客观说认为,实行的着手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1]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
  实质客观说认为,实行行为只能是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的行为,行为人开始实施这种行为时,就是实行行为的着
  手。[2]这是由张明楷等学者提出的观点。
  上述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着手的含义,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但是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全面准确的揭示着手的含义。
  形式客观说主张认定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在认定着手时,同时考虑了行为人的主观犯意和客观行为。但是它还是具有以下缺陷:第一、判断标准的不明确,无法正确认定实行行为的着手;第二,可能会导致对复合行为犯着手认定的提前;第三、无法正确区分未遂犯与不能犯。
  实质客观说从法益侵害说的立场寻求着手的标准,有利于从实质上把握着手,有利于正确的区分不能犯与未遂犯。但是还是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判断标准不明确;如何理解“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主张该观点的学者没有解释清楚,在司法实践中也很难操作。第二、该说只从实质上认定着手,而忽视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形式上的要求,可能会导致着手认定的提前。
  二、重新界定犯罪实行行为着手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故有必要对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进行重新界定。笔者认为,在认定犯罪实行行为着手时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行为是否属于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对各式各样的危害行为进行抽象后形成的一个抽象的、类型性的标准。一个行为要被认定为犯罪,首先在形式上必须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对犯罪实行行为的判断不单纯是事实的判断,它具有事实判断和法律判断的双重属性。它是以刑法规范为框架,把危害行为与刑法规范进行对比而做出的结论。对犯罪实行行为的判断采用的是逻辑学上三段论的推理模式。它以刑法规范为大前提,行为事实为小前提,经过推理后得出结论。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认定犯罪实行行为的前提。着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开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一部分。因此,对着手的判断不可能脱离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一般而言,预备行为不是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只有实行行为才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因此,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区分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的重要标准,也是认定着手的重要标准。凡是不属于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都不是实行行为,当然属于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不一定是实行行为,否则就会犯形式客观说的错误。
  (二)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性
  为什么有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但是不构成犯罪,例如不能犯。这是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是无法找到答案的。刑法是保护法益的,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的。只有侵害法益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因此,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不仅需要从构成要件的角度进行判断,而且要从法益侵害的现实危险性的角度进行判断。
  在刑法学中,危险是颇有争议的概念。日本学者木村龟二曾感叹道:“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因为它是非常多义的概念。”[3]不同的学派基于自己的理论立场对危险有不同的解读。在认定着手的标准时应注意:
  1、是行为的危险而不是行为人的危险
  关于刑法中危险的概念,主观主义刑法理论和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解释。主观主义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行为人犯罪性格的体现,应受惩罚的是行为人的危险性格而不是行为。行为人的犯罪性格或人身危险性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因此,主观主义认为危险是行为人的危险性,是行为人犯罪性格、犯罪意思的危险。客观主义认为犯罪的本质在于行为对法益的侵犯,应受惩罚的是行为,行为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客观主义认为危险是行为的危险,即行为侵犯法益的危险性。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在未遂犯处罚根据的对立上表现为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的对立。主观未遂论从行为人犯意或危险性格中寻求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只要行为人把犯罪意思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了,就可以以未遂犯处罚。因此,主观主义认为成立实行的着手所要求的危险是行为人的危险。客观未遂论认为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在于行为侵害法益的危险性,如果没有法益侵害危险性,就不应该以未遂犯论处罚。因此,客观主义认为成立着手的危险是行为的危险。着手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实行行为是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性的行为。因此,认定实行着手的实质根据的危险首先只能是行为的危险而不可能是行为人的危险。
  2、 是结果的危险而不是行为本身的危险
  从广义上说,行为的危险又可分为行为本身的危险和结果的危险。这是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在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以及实行的着手的实质根据上的具体反映。行为无价值论者认为违法性的实质在于行为违反了作为法秩序基底的文化规范或社会伦理规范。行为本身违法性是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未遂犯属于抽象的危险犯,只要行为造成了法益侵犯的一般危险,即使没有造成作为结果的危险状态,也成立未遂犯。因此,实行的着手所要求的现实危险是行为本身的危险,是行为本身具有引起侵害法益的危险性或现实可能性。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未遂犯是一种结果犯,只有实行行为造成了既遂结果发生的具体危险时(危险犯的未遂是产生既遂的危险时)才能作为未遂犯处罚。实行的着手所要求的危险是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的危险,这种危险不仅表现为结果发生的高度盖然性(确定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行为距离结果的发生的紧接性)。从被害人的角度看,行为已经侵害被害人的法益。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只有发生结果的具体、紧迫的危险时,才是实行的着手。
  笔者认为着手标准中的危险应该是结果的危险而不是行为的危险。因为危险性必须以实害结果为依托,某一行为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具有产生实害结果的可能性,没有实害结果,危险就变得毫无意义。所谓现实危险性是指危害行为使刑法上保护的法益处于一种紧迫威胁状态,即实害结果的发生具有高度的(非潜在的)可能性。[4]假如没有其他障碍,必然会引起刑法上实害结果的发生。假如行为人的行为对法益形成直接危险时,就可以认定为实行的着手。 
  (三)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犯罪实行行为是在行为人的犯罪意图支配下的所实施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在认定着手时不可能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对认定着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一个行为,行为人具有不同的犯意,会构成不同的犯罪。例如甲用刀子对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甲的行为是杀人罪的着手,还是强奸罪的着手,还是抢劫罪的着手,还是故意伤害罪的着手?单纯从客观上是无法做出判断的,只有结合行为人的犯罪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意图有利于正确地区分罪与非罪。例如甲掏出手枪对着对面的人,他到底是跟对方开玩笑还是想杀人,只有根据甲的主观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认定实行的着手时应当考虑哪些主观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行为人的犯罪故意无疑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界定
  综上,在认定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时应当考虑刑法分则的构成要件、行为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因此,笔者认为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行为人在犯罪意图的支配下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导致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性。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着手是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这是着手的形式要件。2、着手是行为人开始实施导致法益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性的行为,这是着手的实质要件。3、着手是体现行为人犯罪意图的行为,这是着手的主观要件。
  
  
  注释: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6.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86.
  [3]转引自张明楷.未遂犯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成文堂出版社,1997:222.
  [4]张永江.未遂犯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03.
  
  (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检察院,江西萍乡337000;湖南湘晋律师事务所,湖南湘潭411100)
其他文献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谈虎色变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刺痛着公众的神经,这背后不乏存在着相关部门的监督不力、滥用职权的渎职行为,为了加大对这类渎职行为的打击,2011年2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渎职罪”,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原理上对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进行了分析,以便在司法实践正确适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近年来,国内
期刊
2010年2月,两高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若干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但其与反贪侦查工作之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刑事诉讼制度,确保严格公正执法,反贪部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尽快适应新规定。  一、两个证据规定与当前反贪工作存在的问题。  1、警力不足可能导致非法证据。  刑诉法规定
期刊
今年以来,蒙山县禁毒形势十分严峻,一至八月份,蒙山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贩卖毒品案件20件20人,与2010年相比涉案件数上升了100%,涉案人数上升了100%。由此可见,蒙山县今年的禁毒形势不容乐观,此种情况应予以足够重视。笔者试从今年审查逮捕的贩卖毒品案件呈现的特点入手,分析此类案件大幅上升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能对有效控制贩卖毒品犯罪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案
期刊
案情:  2011年1月8日下午,被告人姜某、徐某、王某预谋绑架作案,后决定绑架陈某某,并对陈某某的长相、活动规律作了了解,后又对预备绑架作案的地点进行了踩点,商定绑架陈某某后先将其藏匿于某地后由被告人姜某负责看管,被告人徐某、王某负责向陈某某的家人勒索六万元人民币。1月10日晚11时许,被告人姜某、徐某、王某携带砍刀等工具至预备绑架作案的地点等候陈某某,当陈回家路过此处时,被告人徐某及王某采用
期刊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全球重要生态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凝聚了江西全省人民的智慧与希望,对江西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检察机关应当立足检察职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构建六项工作机制,全面强化对环境资源的司法保护,为保障鄱阳湖经济区建
期刊
摘 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是检察职能应有之义。伴随检察改革,检察机关也应不断强化、丰富其职能,完善其工作机制与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综治工作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的新挑战。  关键词:检察职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监督 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地位 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着眼于巩固党的执
期刊
摘 要:检查机关自侦部门立案监督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如何切实加强立案监督,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自侦机关违法办案泛滥的情况,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使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走上法治的轨道,是我们研究立案监督机制的最终目的。本文介绍了我国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对推动立案监督工作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立案监督;外部监督;内部监督  
期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群众是政务行为的监督主体。加强外部监督,防止和纠正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执法不公的问题,全面推行人民监督是检察机关规范、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谓监督,中国《辞海》里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11年6月12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李某乘坐小轿车到某钢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以下简称钢铁公司)工地,用携带的工具断线剪及木工划刀将堆放在该工地一卷新的高压电缆分两次共割断20米后剥皮,造成直接损失人民币9148元,并导致以人民币231255元购买的整卷电缆线无法再用于原工程。李某将剥皮后的电缆铜芯线卷成三卷,先将卷好的两卷大的电缆线搬至轿车上运至钢铁公司围墙边上。李某开
期刊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较严重等。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