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时,给予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收治的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62例患者实施单纯西医治疗,给予B组68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9.03%(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 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75-02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合溃疡,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其临床主要是以经常性的胃脘疼痛为临床表现,且患者病程漫长并反复发作。临床上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治疗时,若出现处理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大出血、穿孔以及幽门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因此选择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30例符合以下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此次临床的观察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相关的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中均排除了年龄小于20或超过70的患者、溃疡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存在大出血的患者、存在急性穿孔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以及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入选的患者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9例,患者平均年龄51.1岁。入选患者的溃疡类型:其中74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56例患者为胃溃疡。将入选的13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2例、B组6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A组62例患者实施单纯西药治疗,剂量为:奥美拉唑每日两次、每次20mg;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为每日两次,每次0.5g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B组68例患者增加实施中药治疗,中药基础方剂:黄芪、丹参各30g;柴胡20g;白及、白术、麦冬、沙参各15g;三七、砂仁、檀香、蒲黄各12g;甘草6g。此外根据患者临床辨证结果对患者进行药物的加减:如对淤血、阻络的患者可增加延胡索、五灵脂各12g;对胃脾虚寒的患者可增加高良姜、桂枝各12g;对胃阴亏损的患者可增加枸杞、生地各12g;对寒热交替的患者可增加黄岑、黄连各12g。所有中药药剂均为每日一剂分早晚空腹服用。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且在服药治疗期间应忌烟酒、辛辣饮食及服用其他溃疡药物。
  1.3 疗效评定:此次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报道[1],对我院此次收治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如下分级:将胃脘部位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完全消失的患者称为治愈;将胃脘部位疼痛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的面积明显减少或溃疡进入愈合阶段的患者称为有效;将治疗后胃脘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未缩小或出现扩大趋势的患者称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9%,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79.03%(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复合溃疡,其中主要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发病后会表现出周期性的慢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关于该种疾病的发生因素,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普遍认为主要是与饮食、生活压力、情绪、药物、生活环境及遗传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关于该种疾病的治疗,西医主要是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采取抗生素抗感染、抗酸、对胃粘膜实施保护以及促进溃疡愈合为主,因此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现象,同时快速的促进患者溃疡的愈合[3]。但是西医治疗后远期疗效不理想,较易发生复发现象。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类于“胃脘痛”的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脾胃虚弱、胃络受阻、气血瘀滞等发病。中医讲本病的发生会受到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所致。其中若饮食不节,则会损伤患者的脾胃,从而导致胃气失和而引起患者的胃部疼痛,此外若饮食辛辣,患者的脾胃则会因蕴湿生热而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的胃脘胀痛。而情志失调,则会引起患者的肝气不顺,肝气郁结侵犯胃部,从而导致患者胃部失和。此次我院对患者实施的中药药方成分为黄芪、丹参、柴胡、白及、白术、麦冬、沙参、三七、砂仁、檀香、蒲黄、甘草,其中黄芪、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蒲黄、丹参则起到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砂仁、檀香可以帮助患者胃部调和;白及与三七也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甘草调和上述诸药联合使用,可以起到通络止痛、止血化瘀的功效。本次我院采用上述中药治疗方法与常规的西药治疗进行配合对68例患者实施了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发挥西药的快速疗效,还可以发挥中药的巩固疗效,因此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治疗时,西药可以帮助患者快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中药则可以调和患者脾胃的气血,这样便可有效的巩固疗效。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天羽,周文学.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1):675-676
  [2] 宋会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4(21):125
  [3] 叶先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25-26
其他文献
摘要:中药作为我国居民治疗疾病的传统方式,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诸多。随着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是随着一些伪劣药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了中药治疗疗效。接下来笔者将对中药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不断提升其临床应用有效率。  关键词:中药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
期刊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对于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临床使用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药材来源的不稳定,药材间的随意搭配,超剂量使用及滋补中成药的滥用是目前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药 临床应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74-02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医药学是人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结果:在常规治疗组的60例患者中,治愈52例患者;在中药治疗组的60例患者中,患者全部治愈,两组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良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促进学校饮用水水质与环境卫生设施的改善。  方法:采用对随机抽取10所样本学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开展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  结果:农村学校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完善与学校卫生和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蛔虫、钩虫、鞭虫等,检出率为9%。  结论:学校卫生与学生寄生虫病的患病率与学校饮用水和环境卫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较佳方法。  方法:将56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达85.96%。  结论:三伏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三伏灸 呼吸系统疾病 体会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71-02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对皮肤过敏型紫癜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以我院在2006年9月~2012年9月收治54例皮肤过敏型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  结果:54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66.6%,好转16例,占29.6%,未愈2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  结论:采用中药治疗皮肤过敏型紫癜的效果良好,而且药效持久,副作用小,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慢传输型便秘(虚秘)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中医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每次排便时间等症状积分的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每次排便时间等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药在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中疗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探讨引起病患的相关因素,研究降低患病率的干预方法及治疗措施。  方法:选择以往在我站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婴幼儿500例,年龄范围在3个月至3岁。500例中,3个月~1岁婴幼儿152例,1岁~2岁婴幼儿170例,2岁~3岁婴幼儿178例,对500例婴幼儿进行血常规检查。  结果:根据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500例婴幼儿中,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蝉龙止嗽散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临床30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随机分为蝉龙止嗽散实验组150例,和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1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4%,总有效率为84%。  结论: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蝉龙止嗽散 急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