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营口(剧本)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辉,现于营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从事文博考古和营口地方史研究工作,任《营口文物》和《营口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执行主编。出版专著《百年商埠——西大街》《营口文物故事》。微电影《望儿山下》编剧、8集电视纪录片《营口抗战》撰稿人。营口市文物和非遗专家,营口市历史学会顾问。
  主要人物表:
  李家丽:女,24岁,解放军小分队队长,营口商会会长女儿
  老  陈:男,30歲,国军军需官,中共地下党员
  小柱子:男,16岁,麻袋庄伙计,被国民党拉壮丁当兵
  李会长:男,50岁,营口商会会长
  管  家:男,40岁,李会长家管家
  李老板:男,45岁,麻袋庄老板
  小柱子娘:女,40岁,家庭妇女
  李家豪:男,25岁,国军特务队队长,营口商会会长儿子
  何团长:男,40岁,国民党军官
  何太太:女,35岁,何团长夫人
  小桃红:女,20岁,何团长包养的妓女
  群众演员若干:解放军小分队队员,国民党官兵
  人物小传
  李家丽:女,24岁,中国人民解放军小分队队长。端庄大方,眉眼俊俏,身材细挑,讲话平静,步态沉稳。机智勇敢,处变不惊,行事干练沉稳。
  李家豪:男,25岁,国民党城防特务队队长。身材魁梧挺拔,浓眉方脸,相貌威武。为人傲慢,一股傲气挂在脸上,不可一世,旁若无人,趾高气扬,自命不凡。
  老陈:男,30岁,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需官。落落大方,文质彬彬,性格坚毅,沉稳凝重。
  李会长:男,50岁,营口商会会长。为人正直厚道,处事沉稳,话语不多,经营多家联号,是营口商埠首富,在营口商圈有着绝对的威望,一但拿定主意决不改变。
  小柱子:男,16岁,麻袋庄伙计,被国民党强拉壮丁。个子不高,面目清秀,为人憨厚淳朴。
  小柱子娘:女,40岁,身材瘦削,因贫病交迫而心力交瘁。心地善良的家庭妇女,丈夫早年去世,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
  管家:男,40岁,李会长家管家。精明强干,为人非常世故,做事练达,对东家的吩咐唯命是从,忠心耿耿,从不提出异议。
  何团长:男,40岁,国民党军官。瘦小枯干,吸食大烟成瘾,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为人奸诈狡黠,善于钻营,营私舞弊,贪赃枉法,张牙舞爪,仗势欺人,嗜杀成性。
  何太太:女,35岁,何团长太太。风韵犹存,体态丰腴,贪图享乐,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爱财如命,吃不得一点小亏,爱占小便宜。
  小桃红:女,20岁,何团长包养的妓女。搔首弄姿的风流场女子,面容姣好,浓妆艳抹,妩媚轻狂,散漫放荡,好吃懒做,见钱眼开。
   01、开片
  字幕:谨以此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旁白:
  营口,渤海辽东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经济繁荣,街巷繁华。据《营口县志·镇市》记载:“古者日中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今之集市,殆犹古制也。本邑,埠内为大商场。除各市场外尚有集期按日一定地址着,如粮市在邰家屯,柴市在双庙子迤东,马市在东大街。尚有小菜市一处,在东二道街。鱼市、果市均在西大街,异常繁盛。”
  在更早的清雍正四年(1726年)营口西大庙碑记“舳舻云集、日以千计”
  清同治五年(1866年)设营口海防厅,加强了衙署治理
  清宣统元年(1909年)营口海防厅改为营口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营口直隶厅改称营口县,由辽沈道辖
  民国十二年(1923年)设立营口市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制,辽沈道尹公署改为营口市政筹备处,原市政公所并入市政筹备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营口被日寇侵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0日成立营口市民主政府,营口第一次解放
  1946年1月14日营口第二次解放
  1948年2月26日营口第三次解放
  1948年9月12日我军发起辽沈战役,最终解放营口的帷幕由此拉开了……
  一场关乎东北和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即将开始。在发起辽沈战役之前,1948年9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给林彪、罗荣桓、谭政的电报说:据南京谍息,国防部已制定在营口登陆的作战计划,在此次作战中,将有防御部队参加,并由招商局的船只保证军队的运输。被指定参加这次作战的各部队,已有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国民党指挥机关对这次作战很重视。国民党军队登陆后,拟向沈阳西北方面冲击。假使他们不能在营口立足,那么,最低限度他们必须保证部队从沈阳地区撤退的走廊,等语。望注意此项消息,国民党似有将长、沈军队从营口撤退之准备。……
  (配乐:电报的滴答声)
  旁白:
  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在第四野战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我军10月15日攻克锦州,同月19日长春解放。10月18日23时,中共中央军委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东北局的电报说:我们所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据悉,蒋介石在天津征集五万吨轮船,似是准备十一月从营口撤兵。……
  (配乐:电报的滴答声)
  旁白:
  在辽沈战役的最后阶段,国共双方的目光都集中于东北水上门户的海滨之城营口。
  02、营口,宅院,夜,外
  旁白:
  营口城市的夜色里,在清冷街路的一个拐角处,有一座十分僻静的老宅院落在漆黑的夜色里显得格外幽静,房子被夜色笼罩着,在大半个月亮惨白的月光影里,只能显示出这座建筑的轮廓。   03、宅院,夜,里
  旁白:
  屋内亮着一盏有灯罩的电灯,窗户被遮盖严实。打入国民党军队里的地下党员老陈手里拿着带来的紧急情报,递给我辽南军区特工李家丽,二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写着情报的纸上,随后,老陈抬起头瞅着李家丽低声说。
  老陈:家丽同志,这是一份特别重要的情报,马上发出去。
  旁白:
  李家丽坚毅的目光从写着情报的纸条上移开,对老陈说。
  李家丽:老陈同志,我这就发报。
  旁白:
  李家丽打开隐藏的电台,熟练地操作。老陈在一旁看着李家丽的侧影,脸上显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李家丽用秘密电台将情报发出,电台讯号的嘀嗒声回荡在这间屋子里。
  04、街,夜,外
  旁白:
  在夜色里,营口国民党城防特务队队长李家豪奉命带着一群穿着深色衣服手拿短枪的特务,弓着腰在街上小步疾跑,李家豪用目光示意手下人行动要迅捷,这群人用目光回应着李家豪。
  根据搜索到的无线电信号,李家豪带着特务队逐渐靠近老陈和李家丽的秘密电台所在的宅院。
  李家豪挥了挥手里的短枪,示意特务们将院子包围起来,特务们心领神会地分散队形,摸向院子,准备抓捕屋里的人。
  05、街,宅院,夜,外
  旁白:
  负责放哨的两名我地下情报人员发现国民党特务队,急忙发出紧急信号,李家豪也发现了放哨的我情报人员,指挥人迅速靠近抓捕。李家豪压低声音急促地吩咐手下特务。
  李家豪:快,围过去,抓活的。
  特务队队员:是,队长。
  旁白:
  看到来势汹汹的这群人,放哨的我地下情报人员甩出飞镖击中特务,且战且走,故意将国民党特务队引开,与特务们展开巷战,不幸牺牲。
  06、街,黎明,外
  旁白:
  摆脱国民党特务队追捕,身穿国民党军服的老陈将李家丽送出营口城外,二人双手紧握,四目相对,久久凝视。分手道别后,老陈深情地望着李家丽远去的背影。李家丽回头看着老陈,挥手致意;老陈也抬起手,挥了挥,慢慢地将手放下。
  呼啸的北风刮过,扬起一阵沙土,模糊了老陈的视线,李家丽消失在远处渐渐泛白的天际线上。
  07、旁白:
  1948年10月下旬,辽沈战役已经进入尾声,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队到了最后阶段。杜聿明飞到沈阳向蒋介石建议“以营口为后方,必要时可保辽南”的方案,蒋介石默许。国民党第52军军長刘玉章趁机亲到沈阳怂恿“剿总”实现这个方案,打通营口的任务便落到了他的部队,刘玉章借林彪专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之际,率领部队抢占港城营口。为从营口港撤退军队,国民党军队在营口外围加紧修筑防守工事,阻挡解放军进攻。
  08、防守工事,黄昏,外
  旁白:
  初冬时节,寒气袭来,草木皆黄。
  早在1867年,时任奉锦山海关兵备道兼按察使衔二品顶戴俊达,为守卫营口要隘征调民夫建造了一道土墙,人们俗称土围子,《营口县志·土围》记载此事说:“营口县治商埠区域,向无城郭。前清同治六年五月,奉锦山海关兵备道俊达为守卫要隘起见,始鸠工建筑土垣一围。东至青堆子,西至外皮沟,广长十里;北至河岸,南至围墙,袤长五里。”这道土围墙西端在西潮沟,向南延伸至王家花园的王家塘(即今楞严寺公园人工湖),东端起自东双桥子(即今辽河大剧院),向南西至王家花园王家塘汇合,沿土围墙辟有德盛、秩成、阜有、扬武、启文、通惠、丰济、履和、绥定九座围子门。全长十里的土围子将营口的东、南、西三面围住,营口城北就是辽河。
  营口城外,空旷的野地上,在原有的那道土围子以外,国民党兵修筑抵抗解放军进攻的工事,与土围子形成内外防线,妄图固守营口。
  冬季寒冷的黄昏里,太阳早早就隐没下去,伴着阵阵北风,国军士兵挥动的铁锹、镐头不时扬起沙土。在弥漫的沙土里,衣着单薄的国军士兵士气低落,面露疲惫。国民党兵往来抬运修筑工事的材料,到处是凌乱的木桩和泥土。
  在已经修好的防守工事里,国民党兵架着机关枪警戒,远处还有持枪站岗放哨的国民党兵。
  很远传来零星的炮声。
  09、辽河,营口港,码头,日,外
  旁白:
  辽河在营口城北流过入海,河岸边就是港口码头,码头上的货场已经空空如也。港口里站着站岗的国军。码头有些混乱,国军官兵做撤退前的准备。
  港口码头岸边,国军工兵正在修理拴船的缆绳桩。河水拍打河岸,冰凉的河水溅在几个国军工兵身上。身着国军少校军服的城防特务队队长李家豪带着执行巡逻任务的巡逻队走过来,他看到国军工兵,开口问道。
  李家豪:忙着呐,啥时候能修好?
  旁白:
  国军工兵头也不抬地回答。
  国军工兵:快啦。
  旁白:
  听了国军工兵的回答,李家豪满意地说。
  李家豪:兄弟们辛苦啦。
  旁白:
  国军工兵不再理会李家豪,继续修理缆绳桩。李家豪转过身,对着巡逻队吩咐。
  李家豪:必须严加把守码头,保证咱们的人安全。
  特务队队员齐声回答:是!
  10、配音:电波声音
  旁白:
  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发现这一顽敌的企图,中共中央军委数次电示东北野战军司令部要控制营口。
  电报说:敌人准备以营口为其两条退路之一,已甚明显……你们仍应从各独立师中抽出一部向南,歼灭鞍山、海城、牛庄之敌,并控制营口,阻塞敌人向海上的逃路。
  11、旁白:
  解放军击溃廖耀湘兵团后,主力直扑沈阳,惊闻营口方向有漏洞,急派部队星夜兼程南下营口。   12、望儿山下,农村草房,夜,里
  旁白:
  营口境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望儿山,在山脚下的村子里住着一位贫苦的母亲,每个月的阴历十五月圆时,是她在城里麻袋庄当伙计的儿子小柱子回家的时候,她都会登到山顶眺望归来的儿子。明天又是阴历十五,盼儿回家的母亲等待明天天亮的时候登上望儿山山顶看她的孩子回家。
  小柱子娘坐在炕上呆呆地看着窗外,天空的一轮明月洒下月光。听到零星的炮声,小柱子娘不安起来,自言自语。
  小柱子娘:我儿啥时候能回来呢?
  旁白:
  她停止看窗外的明月,下地,不安地来回在屋里走动,来到灶台旁,看着空空的灶台和空空的锅,眼泪扑簌簌落下。
  13、防守工事,夜,外
  旁白:
  国军士兵连夜修筑工事,国军军官何团长在防守工事上来回转悠,东瞅瞅,西看看,嘴里不停地吆喝。
  何团长:快着点,不然,等共军来啦,咱们可挡不住。
  旁白:
  跟在何团长身后的他的副官随声附和着说。
  副官:是,团座说的是。
  旁白:
  正在修筑防守工事的国军士兵头也不抬,忙着手中的活。用铁锹铲土修筑工事。一阵北风吹过,何团长用手压了压军帽,把衣服领子立起来挡风,然后伸手在嘴边哈着气,边搓着手边说。
  何团长:这鬼天气,真他妈冷。
  旁白:
  何团长说着,裹紧军大衣,带着卫兵走开。几个国军士兵放下手中的工具,瘫坐在木头桩子上,喘着气说。
  国军兵甲:沒办法,就为了吃这口饭,这遭的是哪门子罪,不等共军打来,冻也得冻死。
  国军兵乙:呸、呸,胡说什么,你愿意死呀,呸、呸。
  国军兵甲:共军说来就来,这些天就让他们撵着,刚能喘口气,还得修这破玩意儿。
  国军兵乙:你这话要是给长官听着,非毙了你不可,小点声。
  国军兵甲:都这么晚了,还让咱们修工事,真要命。
  旁白:
  国军士兵们说着,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周围修工事的国军纷纷停下来,喘着气,东张西望,听着隐隐约约的炮声,一个国军士兵说。
  国军士兵:都能听到炮声,我看,共军快来啦。
  14、辽南军区驻地,日,里
  旁白:
  在一座典型的辽南四合院里,阳光洒满屋子,辽南军区几位首长围坐在桌子旁,向李家丽布置任务。
  军区首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我们想办法阻止国民党从营口逃跑。李家丽同志,你家就在营口,你又刚刚从那里回来,对那里的情况熟悉,决定由你带领一支小分队秘密去营口,找机会进入港口,伺机炸掉运兵船。
  李家丽:是,保证完成任务。
  15、山路,夜,外
  旁白:
  在夜幕之中,一辆马车行进在道路上,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南军区派往营口执行炸毁国民党运兵船行动小分队,队长是20多岁的李家丽,他们准备找机会炸毁运兵船,配合人民解放军大部队阻击国军残余从海上逃跑。黑夜天寒,马车上的人挤在一起取暖,默不作声,只能听到马车碾压道路的声音。
  16、营口外围,黎明,外
  旁白: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李家丽带领小分队来到营口外围,他们隐蔽在一道土坎后面,观察对面不远处的国民党兵把守的卡子口。
  17、国军卡子口,黎明,外
  旁白:
  卡子口处,国军士兵正在往麻袋里装土。装满土的麻袋上印着“李记”两个大字。卡子口拉着铁丝网,用麻袋装着土堆出一道土墙做防守掩体,几个国民党兵端着枪,来回踱步巡逻,两旁架着机关枪,枪口对着卡子口前面的大道。
  18、营口外围,黎明,外
  旁白:
  李家丽观察了一会儿卡子口国民党兵把守的情况,她把小分队的队员们叫到一起,对大家说。
  李家丽:同志们,对面敌人把守的很严密,咱们不可能全都进去,我和老张带两个人先进城,你们注意隐蔽,做好接应准备,等我们摸清敌情后再会合。
  小分队队员:是!
  19、国军卡子口,晨,外
  旁白:
  天光大亮,站岗的国民党兵打开卡子口,盘查过往行人。老张赶着马车,车上坐着李家丽,另两名解放军小分队队员装扮成伙计跟在马车旁,他们随着进城的人群往卡子口走去。通过卡子口进出的人群排成两列,缓缓移动。看着进出卡子的人群,一个国民党兵说。
  国民党兵:邪了门啦,这马上就要打仗,还这么多人进城,弟兄们,都精神点,别让共军混进城去。
  旁白:
  国民党兵仔细盘查进城的人。老张赶着马车,李家丽坐着马车来到卡子口,被国民党兵喊住。
  国民党兵:站住,停下来检查。
  李家丽:伙计,停下来,让老总们检查。
  老张:是,小姐。
  旁白:
  老张拉住马的缰绳,马车停了下来。李家丽稳稳地坐在马车上。站在卡子口的国民党兵端着枪,斜愣着眼睛看着老张,又瞪着鼓溜溜的眼睛把目光移到李家丽身上,大声问。
  国民党兵:小姐,哪家的小姐呀?
  旁白:
  老张忙走上前,点头哈腰地说。
  老张:营口商会李会长家的千金。
  国民党兵:商会李会长,听说过,营口的大财主。
  老张:老总,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去吧。
  国民党兵:不行,谁过去都得检查,天王老子都不行。
  旁白:
  李家丽不慌不忙端坐在马车上,慢声细语说。
  李家丽:老总们检查吧。
  旁白:
  国民党兵仔细搜查李家丽几个人,没发现可疑物品。没有检查出问题,几个国民党兵交头接耳几句,放李家丽等人进城。   国民党兵:行了,进去吧。
  旁白:
  老张顺过马车缰绳,拉着马车过了卡子口。两名装扮成伙计的解放军小分队队员也跟着马车过了卡子口。
  麻袋庄伙计小柱子要从卡子口出城,被国民党兵拦住盘问。
  国民党兵:你站住,干什么去?
  小柱子:回家看我娘。
  国民党兵: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个小子。
  旁白:
  国民党兵满脸狐疑,仔细打量着小柱子,继续盘问。
  国民党兵:你是干什么的?
  小柱子:我是伙计。
  国民党兵:哪个铺面的伙计?
  小柱子:城里李记麻袋庄的。
  国民党兵:李记麻袋庄?哦,我想起来了,昨天去他们麻袋庄拉麻袋,他和一伙人还挡着不让装走麻袋,害得兄弟们费了好大的劲。
  旁白:
  几个国民党兵耳语几句后,对小柱子纠缠不放。
  国民党兵:要出去?我看你是共军的探子。
  小柱子:我不是!
  国民党兵:好小子,敢和老子犟嘴,来,搜他的身。
  旁白:
  国民党兵伸手在小柱子的身上乱摸,翻出了他衣服口袋里几张钞票。小柱子要夺回自己的钱,国民党兵抢到钱后不给小柱子,小柱子急了,大喊。
  小柱子:那是给我娘看病的钱,你们还给我。
  旁白:
  国民党兵把钱揣进自己的兜里,推搡着小柱子,又抡起枪托打向小柱子,小柱子反抗,被周围的几个国民党兵打倒在地。
  已经过了卡子口的解放軍小分队队员面露激愤,要冲上前去,被李家丽用眼神制止,她从兜里掏出一块现大洋,让老张去解围,老张急忙跑到国民党兵面前陪着笑脸说。
  老张:老总,消消气,小孩子不懂事,放他过去吧。
  国民党兵:敢和老子耍横,看我不打死你。
  旁白:
  国民党兵边说边拉枪栓,一阵稀里哗啦拉枪栓的声音,老张急忙张开双臂站在小柱子身前拦住国民党兵。
  老张:算啦、算啦,买点茶喝喝,消消火。
  旁白:
  老张说着把袁大头塞到国民党兵手里,手里捏着现大洋,面露喜色的国民党兵冲着老张一呲牙,转身对小柱子喊了一声。
  国民党兵:滚犊子!
  旁白:
  李家丽从马车下来走过去,扶起小柱子,偷偷塞给他两块现大洋,示意他快走,小声在小柱子耳边说。
  李家丽:快回家给你娘看病去吧。
  旁白:
  小柱子看着李家丽,还要说感谢的话,李家丽推着他离开。小柱子一瘸一拐地走开。
  李家丽等人赶着马车进城。
  国民党兵在卡子口吆五喝六地继续检查过往的行人。
  国民党兵:你,过来,检查,都排好队,一个一个走。
  20、望儿山,晨,外
  旁白:
  清晨的望儿山,薄雾还未散尽,思儿心切的小柱子娘一大早就缓慢地向山顶登去。望儿山周围是平原,视野开阔,站在山顶,四周一览无余,能看得很远。
  21、李家宅院,午,里
  旁白:
  在营口城内,商会会长李家豪宅大院,洋门脸建筑,两进院落青砖瓦房四合院,坐落在营口商埠的繁华地段。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屋里是清一色的欧式陈设,一个炭火盆放在屋里地上。
  身着皮衣、头戴皮帽的营口商会李会长坐在堂屋内的欧式沙发上,双手握着紫砂壶,闭目养神。管家轻手轻脚走进来,付下身子,在李会长身边轻声说。
  管家:老爷,该吃午饭啦。
  李会长:嗯。
  旁白:
  李会长轻嗯了一声,慢慢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管家,放下紫砂壶,问管家。
  李会长:这几天的市面上有行情吗?
  管家:老爷,街面上一个跑外柜的都没有,没人做生意了。
  李会长:人都哪儿去啦?
  管家:老爷,国军封锁了营口,现在是里不出外不进呐。
  李会长:咋地,还不让出城了?
  管家:国军在城门口设了卡子,进出盘问的可厉害了,说是防止共军混进城。
  李会长:瞎咋呼,管个屁用。
  管家:可国军这么一弄,谁都没有心思做生意,怕惹麻烦。
  李会长:现在正是秋粮生意最好的时候,白瞎啦。
  管家:谁说不是,要是搁到以往,这进出城运粮豆的大车都得站排,现在可好,连个车轱辘都看不到。
  李会长:唉!
  管家:老爷,您还是先吃饭吧,要不饭菜就凉了。
  旁白:
  李会长站起身,走出堂屋。
  22、李家大门口,午,外
  旁白:
  李家大门外一阵汽车马达声,一辆吉普车在李家门口嘎然停下,一身国民党少校军装的李家豪从吉普车下来,几个国民党兵跑步站在李家门口,李家豪走进自家院内。
  管家走出屋子,看到李家豪走进来,忙上前打招呼。
  管家:少爷,您回来啦。
  李家豪:嗯,我爹呢?
  管家:老爷正在吃饭。
  李家豪:领我过去。
  管家:是,少爷。
  旁白:
  管家说着,在前面带路,李家豪紧随其后。
  23、李家宅院,午,里
  旁白:
  李会长正在吃午饭,管家引着李家豪走进来,对李会长说。
  管家:老爷,少爷回来啦。
  李家豪走到父亲李会长面前,拽过一把椅子坐下,李会长头也没抬地问。
  李会长:你怎么回来了?
  李家豪:爹,我回来告诉您,现在局势很紧,上峰派我负责码头上的警戒,不能常回来看您啦。   李会长:你忙你的,我不用你回来看。
  李家豪:爹,我也是身不由己。
  李会长:我没有埋怨你的意思,你该干嘛干嘛去吧。
  李家豪:那您走不走?
  李会长:走,怎么走?我这一大家子人,还有这些产业,都能带走么?
  李家豪:爹,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这些。
  李会长:怎么不惦记,这是我的命啊。
  李家豪:您要是不走,命可真就要没了。
  李会长:胡说八道,他共产党来了,还能杀了我不成。
  李家豪:共产党来了,就不是咱们的天下啦,您还是收拾收拾,走吧。
  李会长:我还是放不下咱的家业。
  李家豪:爹,保命要紧,那些身外之物,该舍就得舍。再说,枪炮不长眼,离开这个危险之地才是上策。管家,你抓紧时间收拾必要之物,等我安排离开营口。
  管家:这……老爷。
  旁白:
  管家一边应和着李家豪的吩咐,一边看着李会长,李家豪非常不耐烦,冲着管家吼道。
  李家豪:磨叽什么,还不快去收拾。
  李会长:你先去收拾吧。
  旁白:
  李会长无奈地摆摆手,让管家下去收拾东西,听到李会长的吩咐,管家应了一声,点头退出屋子。
  管家:是,老爷。
  旁白:
  看管家退出房间,李家豪凑到父亲跟前说。
  李家豪:爹,等我弄着船票,您就离开这里。
  李会长:好吧!
  李家豪:爹,您没有什么事,我先走了。
  李会长:你等等,我问你件事。
  李家豪:啥事?
  李会长:咱这码头就这样被国军给占着啦?
  李家豪:嗯,是呀。
  李会长:你知不知道,营口的整个码头每天有多少货物要进出?
  李家豪:那我哪知道,这个事情好像是你们商会该知道的吧?
  李会长:亏你还知道营口有个商会。
  李家豪:那我哪能不知道呢,您还是会长。
  李会长:哼,你还当我是会长,可现在,我这个会长整天闲着在家,已经无所事事啦。
  李家豪:现在是战争时期,特殊时期,没办法,枪炮不长眼,谁敢挣钱不要命。
  李会长:我说,你们就不能消停消停。
  李家豪:得,爹,您打住,这个事情不是咱们爷们能说得了的。
  李会长:挺好的一座港口,被你们这么一折腾,连一个豆粒都放不下,这还是以前那座关东大码头吗?
  李家豪:行了,爹,营口港现在是军事重地,被国军征用了,不光是港口,连船还得征用呢。
  李会长:什么,还要用船?
  李家豪:嗯,都得先紧着国军用。
  李会长:这回可是真的完了,可惜了这座大码头,这个大商埠啦。
  旁白:
  说完这些话,李会长有些颓唐,已经无心吃饭,软软地堆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李家豪满不在乎地说道。
  李家豪:爹,我还有公务,不能在家耽搁太久,我得走啦。
  李会长:你去忙吧。
  李家豪:等我的船票。
  旁白:
  李家豪的话音未落,人已经走出屋子。李会长抬起眼皮,看着儿子的背影,一脸的无精打采。
  24、大街,午,外
  旁白:
  李家豪来到自家大门口外,上了军用吉普车,带着卫兵离开家门。军用吉普车一溜烟消失在街上。
  25、大街,客栈,午,外
  旁白:
  营口是东北知名的大码头,商贸繁荣,建筑鳞次櫛比。如今笼罩在战争的气氛里,街面显得有些清净。李家丽带着老张等人来到营口的大街上,他们找了一家还在营业的客栈住下。
  26、客栈,午,里
  旁白:
  李家丽等人走进这家客栈,客栈堂倌忙着招呼客人。
  客栈堂倌:几位有请。
  旁白:
  站在柜台后面的客栈账房先生抬眼看到有客人进来,急忙招呼。
  客栈账房:客官请坐,先歇歇脚。
  老张:店家,有干净的客房吗?
  客栈账房:有、有。伙计,快给客人准备好。
  客栈堂倌:好勒。
  老张:你们这里可够宽敞的哈。
  客栈账房:我们这个店只不过是这条街上很普通的,还有比我们这里更好的呢。
  老张:我看你这里就已经很不错啦。
  客栈账房:一般一般,不是我自谦,我们这儿只能算得上是中等的,那些高档的比我们这儿豪华阔气得多了。
  老张:哦。我怎么看不到有住店的。
  客栈账房:您来到不巧,现在外面太乱,谁还敢外出呀。
  老张:这么说,你们这里以前够热闹?
  旁白:
  客栈账房先生也是一个爱唠叨的人,平时客人多,捞不着闲着,这会儿时局紧张,住店的客人少,好容易看到有人住店,就愿意多说几句,他看老张一脸的不相信,清了清嗓子继续说。
  客栈账房:咳咳。这您可能就不清楚了,知道这儿是什么地方吗?
  旁白:
  老张摇摇头,看老张这个样子,账房先生更来劲了,冲着老张就打开了话匣子。
  客栈账房:我们这里可是块风水宝地,关东的土特产都得由我们这个码头运出去,外面运过来的货物,要想往北去,也得从我们这里走。我跟你说,看到门外的西大街了吗,搁到以往,这里是车连着车,人挨着人,还有高鼻梁的洋人呢,哪儿的人都来,热闹着呢。唉,现在不行了,让打仗给闹得,没人气了。
  旁白:
  这时,客栈堂倌跑过来说。
  客栈堂倌:客官,屋子收拾妥了。   老张:好,领我们过去。
  旁白:
  李家丽等人住进客栈,关好房门后,在客栈屋里,李家丽与小分队队员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
  李家丽:同志们,我们要摸清敌人运兵船靠岸和离开的时间,找机会把它炸掉。
  老张:我们要设法和里面的同志联系上。
  李家丽:是,我想办法通过我家的关系联系。
  老张:好。
  李家丽:你们在这里先休息,我回家看看怎么去和里面的同志联系。
  老张:注意安全。
  李家丽:放心,没问题。
  旁白:
  李家丽起身辞别战友,走出客栈。
  27、大街,下午,外
  旁白:
  李家丽走在营口的大街上。一路上冷冷清清,街两侧的商号关门闭户,字号的幌子在冷风中飘摇。
  一列国民党兵巡逻队走在街上。李家丽发现了国军巡逻队,侧身躲过国军巡逻队,她小心地走在街上,望着不远处的码头,想趁机看看码头上的情况。
  28、码头,下午,外
  旁白:
  李家豪带着特务队巡查码头的守卫情况,国军士兵荷枪实弹,笔挺地站在码头上,执行警戒和保卫任务。
  李家豪对守卫码头的国军士兵的精神状态非常满意,他得意地摇着手里的白手套,一路巡查着。
  国民党兵已经封锁了营口码头,任何无关人员都无法靠近。李家丽不能走近码头,为了不惹敌人的注意,她远远地望着码头后河沿,防止被国民党兵注意,李家丽没在码头附近多停留,朝自己家走去。
  29、李家宅院,大门口,下午,外
  旁白:
  李家丽来到自己家门口,拍打门环。
  啪、啪……
  旁白:
  管家听到声音,打开门探出头看见李家丽,十分惊喜,急忙让李家丽进到院子里。
  管家:小姐,您回来啦。
  李家丽:嗯,管家,我回来了。
  李家丽:我爹呢?
  管家:小姐,老爷在上屋呢,跟我来。
  李家丽:好。
  旁白:
  李家丽随着管家来到上屋。
  30、李家宅院,下午,里
  旁白:
  管家高兴地一溜小跑来到李会长住的上屋,大声喊。
  管家:老爷,小姐回来啦。
  旁白:
  正在屋里躺着闭目养神的李会长听到管家这声喊,心里一惊一喜,睁开眼睛,刚坐起身子,李家丽进到屋里。
  李家丽:爹!
  李会长:闺女,你咋回来的?啥时候回来的?
  李家丽:刚到。
  李会长:快坐下歇歇。
  李家丽:我不累。
  李会长:管家,快去沏点好茶。
  管家:是,老爷。
  李会长:告诉厨房,晚上多做点好吃的。
  管家:是,老爷。
  旁白:
  管家答应着退出屋子,屋里只剩下李会长和李家丽父女二人,李会长仔细打量自己的闺女,关切地问。
  李会长:你怎么这个时候想着回来?
  李家丽:我想爹了呗,就回来看看您。
  李会长:我的天,现在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你不应该回来。
  李家丽:我不怕。
  李会长:傻孩子,子弹不长眼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家丽:没事儿。
  李会长:你们学校放假了?
  李家丽:没,就是想家了,回来看看。反正也没课上,尽打仗。
  李会长:正好,你回来了,我正愁怎么找你呢。
  李家丽:啥事儿?
  李会长:你哥说,让我离开这里,去关内躲躲。
  李家丽:躲什么?
  李会长:这仗打的,成天枪炮声不断,听说共军已经打到营口围子外了,说不准明儿个就打进来了。
  李家丽:您打算跑?
  李会长:不跑咋整?
  李家丽:我看共产党来了,也没什么可怕的。
  李会长:啥,共产党一来,我的家业就完了,弄不好,我这条老命也得交代啦。
  李家丽:不至于吧。
  李会长:正好,你来家了,和爹一块走,我这就告诉你哥,给你也弄张船票,咱们一起走,你也甭回去念书了。
  李家丽:先别忙,我还有话说呢。
  李会长:说啥?
  李家丽:爹,现在国军被共产党打的一败涂地,天下早晚是共产党的,您能跑到哪里去?
  李会长:唉,那也不能在这里等死啊。
  李家丽:共产党不能冤枉好人,您就是一个商人,小鬼子打进来,也没当过汉奸,怕啥,共产党来了,也得有经商做生意的。
  李会长:可你哥,他是国军呀。
  李家丽:他是他,您是您,不一样,我看人家共产党不能一概而论。
  李会长:真的?
  李家丽:嗯。
  李会长:闺女,你咋知道这么多?
  李家丽:我这也是在外面听人家说的。
  李会长:一准儿准成?
  李家丽:嗯。自从打跑了小鬼子,国民党的那些政府官员整日里奢靡成风,贪污腐败,不问老百姓死活,能长久吗。
  李会长:谁说不是,对我们做生意的也是敲骨吸髓地盘剥,挣点钱还不够答兑这些当官的。原本想着,赶跑了日本人,生意能好做些,谁成想,国军来了,生意照样难做。可是,我不走,那你哥咋办?
  李家丽:他也留下不就行啦。
  李会长:他可是国军呀。
  李家丽:不当不就行啦。
  李会长:哪那么简单,再说,你哥还能不当国军,我看他当得挺来劲。
  李家丽:等我哥回来,我劝劝他。
  李会长:能行?
  李家丽:行,我试试。
  旁白:
  这时,管家在屋外敲门说。
  管家:老爷,饭准备好啦。
  李会长:嗯,知道啦。闺女,走,咱们吃饭去。
  李家丽:嗯。
  旁白:
  李会长领着女儿来到饭厅,围着桌子坐下,仆人在旁边伺候着。
  李会长:闺女,成天打仗,没什么太多好吃的,你湊合着吃点吧。
  旁白:
  管家在一旁站立,接过李会长话茬说。
  管家:小姐,要不是在上秋的时候多备了些大白菜、罗卜和土豆,赶上这打仗的年头,都不知道能吃着啥。
  旁白:
  李会长面露满意的微笑,抬头看了看管家,转过脸对李家丽说。
  李会长:嗯,管家很能干,这些都不用我操心。
  旁白:
  李家丽面带感激,对管家说。
  李家丽:谢谢你,管家。这个大家全靠你操持。
  管家:哎呀,小姐,您可别这么说,这是我的本分呀,应该做的,不值得提。
  李家丽:真的辛苦你啦。
  管家:小姐,今晚就住家里?
  李家丽:嗯。
  管家:那好,老爷,我去给小姐安排房间。
  李会长:嗯,你去吧。
  管家:是,老爷。
  旁白:
  李家丽看着桌上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说。
  李家丽:爹,这些足够吃的,我就喜欢吃咱家的饭菜,香。
  李会长:香,就多吃点。
  李家丽:嗯,爹,你也吃。
  李会长:好,吃、吃。
其他文献
光阴极好。不知不觉中,太阳升得老高  路过云和山,也没有绕道而行  “没有任何事物比得过日出的葱郁”  我确信它们的灵魂是散开着的:  云海,山峰,石头,草木  散开成无法虚拟的恩泽  从内部安静下来,发着光  或者,一寸一寸收回背光之处  太阳越升越高。许多真相被揭开:  比如,大面积的空间,宛若佛光普照  我们凝望它  就像凝望母亲  以及众多儿女。它还要走下去,我们也要走下去  赶路人  那
期刊
六月六这天,路过威远桥  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旅人  走在时间的路上  江水飞驰,一些事物逆水而来  足以让一场暴热降下一场雪  多少年了,每一次  看見渔船  离岸而行时  就有一滴被遗弃的水花,沉寂江底  乡恋
期刊
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已经从单位家属院里的小平房,搬进一个新建住宅小区五年了。我们居住的那一栋是个高层,有二十六层高。入住其中,当我第一次跑到阳台凭窗远眺,不仅能将小城尽收眼底,还能将远远近近的山川与田野全都看在眼里,那种居高临下的快感,让我丢下了对于那幢老屋的留恋与怀念。似乎唯有住在对门的邻居,不怎么让我们满意。  住在对门的是一个女人,二十岁,或者更大些,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岁。她给我最突出的印
期刊
村头路口的蒲公英是快乐单纯的  看见它们迎风奔跑的样子  我就想起了敢梦敢飞的少年  院前秋后的蒲公英是恬静羞怯的  看见它们描眉绣花的样子  我就想起了热恋待嫁的小妹  我和蒲公英在一杯花茶里相遇  它的笑靨保存菊的香气  我的回眸仅剩药的苦味  在还真寺门前  还真寺建于明朝中期,是真的  此寺没办手续,也不假  门前拴狗的绳索  肯定不是经文搓成的  否则狗就没这么恶  一只黑蝴蝶  在香客
期刊
凌晨五点,闹铃准时响起  来不及表演睡眼惺忪  锅与铲、碗与勺开始斤斤计较  上班的路上,偶遇有老年人遛鸟  鸟儿扑腾在各自的籠子里  躲在口罩后面猜想  黑布里那些鸣叫的内涵  隔着清晨的微曦  隔着渐渐苏醒的城市  冷冷地观望它们  似乎这样,就能忽略些什么
期刊
一  我在菜子湖的怀里长大  春天的湖畔,油菜花灿若云霞  碧草茵茵的湖滩  无名无姓的小花开得洋洋自得  放牧着村庄的牛群  放飞着我们童年的欢乐  二  站在夏日的湖边  汛水泛滥,宽阔的湖面  卷着一个又一个漩涡  我看不清菜子湖  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三  枯水的冬季  丰收的鱼虾从湖里运进村  成为我们过年的美味  或者特色的乡土馈赠  四  像候鸟一样  我离开了菜子湖  又年复一年
期刊
这几日,雪花压下来  天空低得不能再低  还有麻雀在地里觅食,死亡  像异乡不幸的姐妹  此时,母亲的窗口整夜 整夜  醒着  不停地翻看日历,关注天气  几枝梅花  在窗外,悄悄替她舉起  一盏一盏小灯
期刊
或许是离开太久  或许是又添华发  念旧就像一张网密密麻麻布在心里  那个带门楼的小院  那个爬满青藤的窗口跳跃的烛光  那堵散發着泥香的土坯墙  噢!还有  小溪边伫立的一块石头  婉如一幅沙画 魂牵梦绕  秋天,当秋叶把秋叠起  乡愁酿成的酒醉倒在杯中
期刊
湖面  宝津楼下  广场舞是一道风景  夕阳退下余晖  霓虹灯照亮夜空  游泳伸展着四肢  湖面泛起涟漪  此时,空调小屋内  用目光注视着垂柳和水草混淆  加冰的白色葡萄酒  降服安靜的心
期刊
文字经江水淘洗,天问之殇  越过千年时光,烙在艾草  用药性的温和,审视龙图腾  日渐读懂,百越古民信仰的高度  渗进骨髓的痛。无法剔除  我遞出龙舟粽的香,中和心绪  你抱石一跃,为我布下道场  修行。余生。诘问灵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