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质化”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一模一样,在北京的中关村无论走进哪一家PC经销店,销售人员都会塞给你一张写满了配置与价格的纸,在这时我们会感觉所有品牌的PC都被解析成了CPU、硬盘、内存等,它们之间似乎只有配置高低的区分。至于性能,不同的品牌之间的差别基本上看不出来,功能更是大同小异,何况通过升级或扩展大都可达到所想要的功能。这就是PC的“同质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些品牌的PC在稳定性、人性化方面确实高人一筹,但总的来说,在各品牌竟相模仿的今天,它们之间在技术层面上的差别已越来越小,独特的东西芳踪难觅。中关村的很多装机商正是籍此借口,蛊惑消费者购买兼容机。
但是,即使在“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这些PC好像又不太一样。联想的PC让你马上想到这是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机器。方正、同方的PC则戴上了北大、清华这两所高校的光环。而IBM给你的第一感觉则可能是高昂的价格、领先的技术等等。由此来看,各品牌PC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不相同。特别是现在,各厂家充分意识到“同质化”的不利时,都纷纷回避“同质化”,如SONY直指崇尚数码生活的时尚人群,IBM则针对企业用户,联想则更接近中国的普通家庭。至于在各厂家所承诺的服务、执行程序等方面各品牌PC之间的差异就更大。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同质化,如果从技术和制造的这个层面来看,可能它是同质化的,但是如要从客户的需求层面来看。它们又不是同质化的。所以当我们说“同质化”时,仅仅是指在产品技术这个有形的层面上各品牌的PC的差异性已不明显,而品牌形象、营销、定位、服务等方面无疑这个词是不太合适的。
“同质化”其实从PC诞生的那天起就已注定要变成现实。当IBM公司最初负责PC项目的Bill Lowe决定放弃那条IBM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都在走的专有的封闭系统之路,以通用部件充当几乎所有的零件时,他的本意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制造出IBM PC的兼容机,但正是这个开放的标准、开放的系统催生了同质化。然后又是英特、微软这两个IT界的巨人对PC组件、接口标准、操作系统的规定使得不同品牌的PC彼此间高度相似。
其实,当我们跳出PC行业去看待同质化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每个行业都存在的必然趋势。当一个产业要迅速发展时就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就意味着同质化,因此工业化产品的同质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把PC同质化看成负面现象,因为它为这个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正是开放的标准和同质化的技术使得PC有了今天的规模。同质化使得PC业的门槛变得如此之低,使得整个产业以神奇的速度发展。
不容置疑,PC同质化给厂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价格战。厂家完全可以依靠规模化生产以及对产业规律的把握立于不败之地。就像DELL,从国际大厂的规模优势到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独特有力的销售模式,使得市场占有率在全球领先。当然摆脱同质化的方法不仅仅就此一种,厂商还可以在用户需求,个性化的服务,品牌效应上大做文章。以此来制造出有差异化的PC,才不至于在PC市场的拚杀中出局。
但是,即使在“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这些PC好像又不太一样。联想的PC让你马上想到这是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机器。方正、同方的PC则戴上了北大、清华这两所高校的光环。而IBM给你的第一感觉则可能是高昂的价格、领先的技术等等。由此来看,各品牌PC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不相同。特别是现在,各厂家充分意识到“同质化”的不利时,都纷纷回避“同质化”,如SONY直指崇尚数码生活的时尚人群,IBM则针对企业用户,联想则更接近中国的普通家庭。至于在各厂家所承诺的服务、执行程序等方面各品牌PC之间的差异就更大。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同质化,如果从技术和制造的这个层面来看,可能它是同质化的,但是如要从客户的需求层面来看。它们又不是同质化的。所以当我们说“同质化”时,仅仅是指在产品技术这个有形的层面上各品牌的PC的差异性已不明显,而品牌形象、营销、定位、服务等方面无疑这个词是不太合适的。
“同质化”其实从PC诞生的那天起就已注定要变成现实。当IBM公司最初负责PC项目的Bill Lowe决定放弃那条IBM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都在走的专有的封闭系统之路,以通用部件充当几乎所有的零件时,他的本意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制造出IBM PC的兼容机,但正是这个开放的标准、开放的系统催生了同质化。然后又是英特、微软这两个IT界的巨人对PC组件、接口标准、操作系统的规定使得不同品牌的PC彼此间高度相似。
其实,当我们跳出PC行业去看待同质化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每个行业都存在的必然趋势。当一个产业要迅速发展时就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就意味着同质化,因此工业化产品的同质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把PC同质化看成负面现象,因为它为这个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正是开放的标准和同质化的技术使得PC有了今天的规模。同质化使得PC业的门槛变得如此之低,使得整个产业以神奇的速度发展。
不容置疑,PC同质化给厂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价格战。厂家完全可以依靠规模化生产以及对产业规律的把握立于不败之地。就像DELL,从国际大厂的规模优势到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独特有力的销售模式,使得市场占有率在全球领先。当然摆脱同质化的方法不仅仅就此一种,厂商还可以在用户需求,个性化的服务,品牌效应上大做文章。以此来制造出有差异化的PC,才不至于在PC市场的拚杀中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