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细胞亚群变化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ITP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为ITP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88例临床确诊为ITP、并分别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和CD8+比值,参考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3个免疫亚型,分析和比较各亚型与病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CD4+/CD8+比值正常型占39.8%、比值倒置型占44.3%、比值超高型占15.9%。免疫亚型、治疗方法与总有效率的关系为:单独常规治疗时, 3个亚型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当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比值正常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显著改变,而比值倒置型及免疫异常型(比值倒置型+比值超高型)患者有效率较同组常规治疗疗效均显著提高(84.2% vs 45.5%及82.6% vs 42.8%, p值均<0.05),也显著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84.2%及82.6% vs 52.6%,p值均<0.05)。结论: 大多数ITP患者存在严重的CD4+和CD8+比值失调,CD4+/CD8+异常既可表现为降低,也可以是增高,ITP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密切相关性;T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病情和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细胞亚群;免疫抑制治疗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或复发的ITP患者88例,选择患者的标准是检测前1个月内未接受免疫相关治疗,检测时无发热等明显的感染症状,其中慢性ITP (chronic ITP)44例,急ITP44例。① 常规治疗组 以强的松激素刺激疗法,具体治疗方法为:强的松:1/kg·d);② 免疫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即单加环孢素A(CsA)、具体治疗方法为: CsA 3-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3-4个月,,并适当添加参芪或中成药等常规辅助治疗。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曾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如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有严重贫血及出血倾向时,输注全血或红细胞、血小板等。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张之南等编著1998年第二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正常对照组以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且各项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体检者60名,男32名,女28名,年龄20-55岁。性别、年龄与患者组无显著差异[2]。
  1 检测方法
   T细胞亚群采用结合三色荧光素的免疫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后,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
  2 统计分析
   用SPSS 11.0软件包,T亚群检测结果以 ±SD表示,并进行方差齐性F检验和t、检验,治疗有效率比较以χ2检验或确切概率分析。
   88例CD4+/CD8+比值分布情况见表1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和骨髓像[1],可将ITP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急性中CD4+/CD8+比值倒置型百分比显著大于慢性。
   CD4+/CD8+比值与ITP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按全国统一标准[1]对接受上述不同治疗方案1年以上的有完整随访及疗效评定的88例ITP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可分为基本治愈、缓解、好转和无效,将前三种治疗效果的患者全部作为有效病例,分析可见:总有效率为58.8%(40/68)。但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组后再进行比较发现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组(42.3%vs 69.0%; p<0.05)。而根据CD4+/CD8+更进一步将患者细分为三个免疫亚型组后分析和比较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可见:比值正常型患者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比值倒置型患者采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4.2% vs 45.5%, p<0.05)。另一方面,当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案,分析和比较不同免疫亚型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时可见:常规治疗时3个亚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比值倒置型及免疫异常型(比值倒置型+比值超高型)均显著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84.2%及82.6% vs 52.6%, p值均<0.05),(表2)。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粘膜的出血。发病率约为38/100万。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仍然是ITP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性T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也被证实参与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过程。此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紊乱、巨核细胞的异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和ITP的发病有关。[3]。目前临床最常用来了解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就是T细胞亚群检测。从T细胞亚群看,与对照组比较,CD4+细胞和CD8+细胞改变,导致CD4+/CD8+比值明显变化,这与张惠荣.等[4,5]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为了更加准确反映ITP患者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根据本室建立的T细胞亚群CD4+/CD8+正常参考值范围(1.41-1.81)及每例患者的检测结果[2],又将ITP患者分成了3个亚型: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表2),其具体的分布为比值正常型占39.8%、比值倒置型占44.3%、比值超高型占15.9%。由此可见,ITP患者细胞免疫状况比较复杂,可能存在着多种调控路径引起的免疫紊乱,值得注意的是急性ITP中CD4+/CD8+倒置型占65.2%(15/23),显著高于慢性ITP患者中CD4+/CD8+倒置型。
   CD4+/CD8+倒置型占65.2%(15/23),显著高于慢性ITP患者中CD4+/CD8+倒置型的36.9%(p<0.05),这提示急性ITP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异常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上述分析可见,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免疫异常对ITP患者的病情及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急性ITP患者中CD4+/CD8+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ITP患者。CD4+/CD8+比值倒置型或比值超高型ITP患者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比值正常型,而比值正常型患者选用免疫抑制治疗时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临床选药时应慎重考虑或进一步验证。由于免疫抑制疗法目前已成为临床最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免疫抑制剂价格都比较昂贵、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选择方案时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本研究充分说明检测ITP患者T细胞亚群对了解患者免疫状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乃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比值超高型观察例数较少,有待于以后积累资料,以得出更准确的临床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3-48
  [2]范磊 阮长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机制江苏医药 2006:4:32
  [3]Brodsky RA, Jones RJ. Aplastic anaemia. Lancet, 2005; 365(9471):1647-1656
  [4]张惠荣.宁建英.杨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5)361-362.
  [5]苗小艳,贾莉,王有才. 血液病及实体瘤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12:79-82
其他文献
在初中历史的日常教学中,布置一些作业是必要的,但作业的形式应充公体现课改理念,形式多样,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课改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这样几类作业形式。    一、书面文字类    1、以小结的形式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这种形式的作业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使学生自主地选择知识积累,这种形式可适用一个单元的内容或一节课某一问题的要点。学生在作业本上(或课堂笔记本上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就教育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就是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写好教学后记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必要了。  教学后记该怎样写?写些什么?这是令部分老师感到困惑的。因此常见到套话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l 2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肾癌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5 min (120-210 min );失血量80-300 ml,平均150 m l;术后住院9-18d,平均10d;全部病例随访5-2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疗效好、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表现在女性方面的最常见的且发病率较高的就是乳腺疾病了,它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女性对此疾病也感到害怕,然而医院对乳腺疾病的检验通常是采用钼靶摄影技术或者是B超检查,虽然可以起到检查的效果,但对一些致密型乳腺、乳腺特殊部位的病原体、乳腺邻居组织侵犯以及乳腺癌术后放疗局部复发等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不能够完全的检查出病状。随着科技的进步,MRI技术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丙戊茶碱对完全弗氏佐剂致大鼠炎症模型的热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脊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前炎症因子在炎症痛中的可能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热辐射法测定各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结果 模型组第二天出现明显的炎症,热缩足反射潜伏期较明显缩短(P<0.05),鞘内注射丙戊茶碱5h可观察到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2):治疗组与模型组中大
期刊
【摘要】 目的:临床观察以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为基础,比较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两种三联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疗效与评价。方法:将70例Hp阳性消化道溃疡基层官兵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溃疡愈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转阴率方面,治疗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6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IL-6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7月到2011年9月共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7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对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格检查血脂、血糖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 结果:离退休人员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4.72%、5.65%,患病率均为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p<0.05),两组不同年龄的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龄对血脂、血糖影响较大,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及T波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比发作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所观察的病例中,发作时监测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0.05mv的32例,占30.48%,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的20例,占19.05%,同时出现ST段压低及T波改变的25例,占23.8%,而发作时心电图无变化的28例,占26.67%。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