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山居:“洋家乐”的定义者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徒夫
  法国人,就读于巴黎商学院,曾担任国际知名品牌推广公司东亚区总裁,也曾独自骑车从喀什出发环游中国,为患心脏病的中国孤儿筹集善款。2009年创办法国山居。
  莫干山里法国山居:德清县莫干山真紫岭村仙人坑茶厂
  


  很大程度上,莫干山“洋家乐”的外号是因为“法国山居”这家酒店而起的:最低消费三千多一晚并附15%服务费——丝毫不输境外奢侈度假酒店的昂贵价格,引发了莫干山酒店组群的“话题效应”及市场关注。区别“洋家乐”还是“农家乐”,本质不在是洋人经营还是中人经营,本质在于前者的精品性,以及精品性所对应的高价特征。而正是“法国山居”打开了莫干山民宿及酒店群组的这一特色路径。
  莫干山南麓的紫岭村,距离德清县城约三十分钟,原本它是山脚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人口不过数百人。2005年,在上海工作的法国人司徒夫和太太来到这里,被美不胜收的山林环境打动,租下竹林和茶厂之间的老房子,作为家人和朋友聚会的私人场所。随着莫干山度假游客的增多,司徒夫将这里改造成为对外经营的精品度假酒店。
  


  酒店位于仙人坑山谷的小型盆地中,四周隆起的山脉、环绕的茶园、山坡上的竹林和玫瑰园,都成了酒店得天独厚的景观;曾经是仙人坑茶厂的老厂房,现在被改造成主楼餐厅和Launge Bar主体,餐厅提供的是地道法餐;客房是高档欧式别墅的路子,古老的木质地板、白色大理石柜台、黄铜支架、手织地毯、老式花砖、超大的浴室和浴缸……这些元素几乎与莫干山上建于民国时期的“高官”别墅一脉相承。整个酒店只有四十间客房,极好地保证了私密性,避开人潮、悠闲地享受度假时光不是问题。很多人说,法国山居几乎就是一个“平移”到莫干山的法国乡村庄园。
  


  


  老板司徒夫是法国人,也是中国通,在莫干山里,有一群当地做工的木匠、泥瓦匠都亲切地喊他为“老大”。见到这一幕时正是傍晚,他跟这群工匠正在他们“合作”的最后一栋作品“Residents”挑高二十米的大厅壁炉前,就着威士忌,用带浓重嘉兴口音的普通话聊天、拉家常,像是山村里最普通不过的老伙计聚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司徒夫懂得跟中国人打交道,2001年他就已经来过中国,参与慈善事业、出书。他也同样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曾经在日本工作超过二十年的他,善于宣传推广,深谙怎么把一个好的产品卖给对的人。对他来说,法国山居就是一个“好的产品”——2007年司徒夫将仙人坑茶厂改造成现在的主楼作为家人和朋友的度假地,2009年他买下茶园中更大面积的土地,将原本私人的聚会小宅变成对外开放的法式酒店。这个好的产品,需要有一个接地气的“包装”,“洋家乐”既洋又土,响亮直白,再好不过。
  


  法国山居的奢华,是建立在司徒夫的环保和人文理念之上的。维持原貌是努力的方向。建筑依照莫干山当地传统民居风格设计,为此司徒夫和助手走访周边村落,拍摄了大量传统民居的图片并搜索资料进行研究。此地民居以黑色瓦片搭建屋顶,上半部分因为有屋檐可以挡雨而使得泥墙成为可能,下半部分则以白色石灰粉刷。法国山居的房子就以这些民居为蓝本,在改造和重建后,保留了此地传统古朴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合现代居住需求的设计,如增加层高、门窗高度等,让视野更开阔。司徒夫对当地热衷建造西式风格楼房感到痛心,他认为应当保护和继承当地的民居风格,保留当地文化,才是莫干山民宿的根基所在。
  对于山居的能源使用,他有一套严苛的规则。所有用到的木头,没有一根是为了建房子而重新砍伐的,全部是19世纪从加拿大进口到中国的百年冷杉,或是回收北方房屋和工厂拆旧下来的木头。热水和中央空调采用日本进口的锅炉和低能耗空调单元,降低了发电供暖、制冷的费用,也足够确保客人在一年中任何月份来到莫干山都能享受适宜的温度。山居正门外,一个自建的水库,能够百分百满足酒店的用水需要。照明主要采用LED和紧凑型荧光灯……让司徒夫得意的是,法国山居一个月的电费仅需一万多,同等体量的酒店,则要到九万以上。法国山居自然也对村落一点点起着催化效应:因为雇佣当地人作为酒店员工,提供了工作机会;改造茶厂,出产自己品牌的茶叶做伴手礼,活化利用了茶山茶园……
  


  


  从最早的五个房间到现在的四十个房间,从他的家变成他的一项投资与事业,在最后一栋位于山顶的“Residents”竣工后,司徒夫认为,经过八年,法国山居这个项目也到了可以画上句点的时候:他不会再在这里盖房子扩张了,他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品质上。
  这两年来,山中的“洋家乐”成倍增长,莫干山火了,司徒夫对自己的生意有些担心。据说在紫岭村距离法国山居的不远处,有两家精品民宿准备在今年开门营业。冲击是实实在在的,司徒夫认为莫干山的市场已经发展到要控制民宿质量及数量的阶段,与其扩张,不如沉淀,让莫干山上的商业元素更多元,这才有市场的健康,也才能平衡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维持法国山居的高品质,就是他最好的归宿。”在法国山居里,司徒夫依然有一个只属于他们家的房间,他依然每周花两个半小时从上海开车过来一趟,就像十年前的心情一样。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莫干山及其“洋家乐”已经成为榜样:国内乡村旅游的榜样,民宿、小型精品酒店的榜样。  截至2015年,莫干山上民宿及“洋家乐”数量已经接近400家,给莫干山带来全年2000万的税收,以及3600多个用工岗位。最近几年,莫干山管理局的刘建林每年都要接待四五十个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考察团”。而在乡村旅游与民宿业大热的背景下,几乎每个省份,都梦想着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莫干山”。  然而,榜样
期刊
今天的碧山,文艺带来的“化学反应”还在生发与作用的过程中,碧山未来的面目,也因为无定型(不似西递、宏村那样简单清晰一目了然),而充满了想象与期待的空间。  相比西递、宏村,同属安徽黟县的碧山,看起来『家常感』更浓,它在古民居保留的规模、精致程度、历史积淀等方面并不惊艳,这让它一方面保持了真实乡村生活的味道,同时也避开了扎堆团队客的喧嚣。有这两点做基础,再加上机缘巧合,碧山被『文艺青年』发现,从寒玉
期刊
海峡旅游:洋家乐火起来之前,莫干山什么样?  刘建林:我从1997年到莫干山工作到现在,已经20年了。初上山工作到现在,莫干山几乎还是那么原真,树木葱翠,文物依旧。但县城和入山小镇却是天翻地覆,那时的德清县城武康镇只有几个小招待所旅馆,宾馆难寻,汽车站坑坑洼洼,更没有公交等方便的出行工具。  莫干山镇(庾村)规模很小,一条穿镇而过的公路两侧零星的有些商业店铺,坐上微型面的经过有斑驳土墙的镇区,盘旋
期刊
百多年后,伴随着中国国民旅游消费的迅速发展,莫干山迎来它第二次火热,同样是起于老外的移居,同样是因为山中的“度假别墅”, 只不过这次,它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洋家乐”。  2012年,《纽约时报》刊登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其中推荐中国莫干山的理由,概述了其在一个世纪中的辉煌时光:“20世纪初,距上海3小时路程的莫干山,以其猗猗绿竹,青翠山野,成为社会精英遁世休养的宁静之所。富裕的外国人首先在
期刊
环莫干山一带共有民宿三百多家,而其中能够达到『洋家乐』经营标准的民宿只有七十多家。除了奢华与高端,环保、低碳、人性化以及专业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是他们能够在莫干山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90后+互联网+创业+众筹,集所有热门标签于一身的茶家姑娘王晓湘,无疑是校园里现象级的人物。甫一毕业就豪迈地宣布要做世界最大的茶山供应商。90后姑娘王晓湘的创业故事,是新媒体时代一时的眼球红利?或是90后打破套路的壮举?目前来看定义成功还为时尚早,王晓湘和她年轻的团队仍在探索的路上,我们讲讲路上的故事。  2014年7月,一年毕业季,当大部分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应付考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国
期刊
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莫干山由此得名。莫干山位于湖州市德清县境内,山上翠竹满坡,气候凉爽宜人,素有“清凉世界”之称,清代开始就已成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1890 光绪十六年冬,美国浸礼会教士佛利甲被派往中国传教。几年后,居住在上海的佛利甲来到莫干山游历,被风景吸引,经他传播,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了解并关注莫干山。  1896 美国传教士伊文思和白鼎进山建
期刊
据统计,目前莫干山上共有民宿两百多家,其中“洋家乐”70多家,分布在环莫干山一带山中村落。  以下为部分民宿分布名录。  劳岭村  裸心堡、比利时会所、鸟巢、老树林、  西坡29、小木森森、香巴拉、枫华会所  山鸠坞  裸心谷、古语山舍、水样年华  筏头乡后坞村  后坞生活、骑迹、十里竹海、水墨山居  筏头乡大造坞村  翠域·木竹坞、无界·莫干、云溪上  仙潭村  大乐之野、山中小筑、自然居、漫时
期刊
伴随着莫干山民宿越来越火热,不少外来资本相继涌入,保持乡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拿地拿房子,改造设计成精品民宿,并用专业的管理团队运营。  这些对于标准化有执念、对于个性化有追求的民宿和精品酒店,是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呢?德清县筏头乡大造坞村的翠域木竹坞和无界莫干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期刊
♂钱继良  出生于德清县武康镇,早年从事金融行业。2009年回莫干山,选址劳岭村岭坑里,创立西坡山乡度假。通过老房子活化和改造,钱继良打造出最适合度假的乡居生活体验。  西坡山乡度假:德清县劳岭村岭坑里29号 ,近劳岭隧道  所有的民宿都是从不正式开始,如果你只要玩,那就尽管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但如果你想让它朝着经营的方向走,并且持续健康地盈利,正规是唯一出路。    还原岭坑里玉芳家  穿过人工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