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双语教学使用教材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双语教学在教材建设与实践中应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国家教育部早就明确提出,将双语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指标,要求高校非语言类专业的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设课程的10%以上。因此,双语教学便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施双语教学必需要有合适的双语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双语教材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
1.双语教材使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包括进口的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外教材国内影印版等形式;第二类是国内教师自编、改编教材或讲义。
(1)原版教材
直接引进或影印原版教材有其一定的益处。首先,原版教材具有地道的语言背景,语言流畅、标准,专业词汇精确,专业概念准确,专业内容精练,能保证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其次,原版教材能更全面、及时地反映国外学科发展潮流、动态,观点较新,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科优势,使学生能够直接接受到国外最新的学科知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原版教材比较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内容浅显易懂,信息量大,案例丰富。
但使用原版教材也存在一些弊病。首先,使用原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语言和知识的双重障碍,学生很难跳出“纯语言”学习的怪圈,原有的用母语授课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原版教材一般以欧美文化为背景编写,与国内实际联系较少,缺乏针对性,有些隔靴搔痒,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有,国外的教育体系、思维方式、教学习惯、知识体系、课程标准都与国内的不同,因此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编写体系、难易程度、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都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还存在与后续专业课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另外,原版教材大多价格昂贵,超出了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原版教材的国内出版社影印版教材在版权页上明确表示:此版本仅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当学生将其带出境将会引来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鉴于原版教材的上述特点,有些高校老师根据手头的外文原版资料,选出重要的章节复印给学生,或汇编成册给学生。这种变通的做法虽然解决了既让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又不至于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但它归根结底是没有教材的双语课程学习,其缺陷是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散乱,影响了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但无法改善和提高外语水平,也不便对课程内容理解。
(2)自编、改编教材(讲义)
目前许多高校的双语教学的教材采取了自编、改编等方式。自编教材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提供对应的中文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例如,针对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出版社对[美]Efraim Turban著的《Electronic Commerce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美]Gary P.Schneider著的《Electronic Commerce》的前后数版出版了中英对照成套书;②在中文版的基础上翻译成英文的中英对照合著版教材;③对英文原著教材进行改编,并对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进行注释。
2.双语教材使用效果
在进行双语教材改革实践过程中,为了了解双语教学实践的质量,了解什么样的双语教材最为合适,许多学校都对双语教材的选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
电子科技大学彭启琮老师的调查结果是平均有75%的学生希望选用原版教材[1];东北大学陈肖慧、沈峰满等老师的调查结果是有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看汉语参考书[2];西安交通大学陈思本老师对两个采用原版引进教材的班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是:6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困难在于自身的外语水平较低;24%的学生认为困难在于书本知识本身的难度;余下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较低,造成学生对教材理解的不充分或偏差。另外,在預习时,55%的学生在语言疏通上花的时间、精力最多,34%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花的时间、精力最多[3]。笔者曾在广东财经大学任教《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曾对使用原版教材的学生和使用双语教材的学生进行了对比问卷调查。调查结论如下:首先,希望使用全英原版教材的学生数前者是14%,后者是6%,而希望使用双语教材的学生数前者是25%,后者是50%。其次,对中英对照的教材,认为“即能学到专业的核心知识,又能提高专业外文阅读能力”的前者是28%,后者是60%,认为“会诱惑学生抛弃其英文部分而直接阅读中文部分,以致对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帮助。”的前者是51%,后者是17%。
3.双语教材建设建议
(1)同行专家学者的观点
清华大学王青、王虹老师认为:双语教材建设的着眼点应是取长补短,必须以既有国际先进水平,又贴近中国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学生买得起,教师愿意用为原则。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合著版教材。即由国内学者根据国内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国外己有的教材为基础,与原作者合作,在内容编写和文字表述上由其把关,力争符合国外教材的语言习惯。在案例和习题设计上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尽可能接近国外教材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国内教学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这一需求渗透到国际通行的教学体系当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国际交流[4]。
浙江大学潘丽萍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将语言作为载体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将学科作载体学习语言[5]。
华南理工大学曾志新等老师认为:“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应当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双语教材若偏离了这一宗旨,过分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照搬国外原版教材,可能会脱离双语教学的初衷,造成知识链条上的脱钩现象”[6]。
(2)双语教材分层建设设想
本人认为,采取何种双语教材应该根据学校层次、生源情况,对国内教材和外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引用、编译,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
重点大学、普通高校、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的生源情况差别很大。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的生源在就读大学期间,已经具有相当好的英语阅读、会话和应试能力,甚至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具有了相当于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该达到的英语水平。而一般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的生源英语基础相对来说就差些,有些甚至本科毕业还达不到四、六级英语水平。在学生英语阅读存在较多困难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原版阅读就变成舍本求末。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高校的层次、生源的情况因才选材。重点高校可直接选用原版教材。普通高校可选中英配套的原版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力,可使用改编的中英对照教材,即选择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而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等学校则可选择国内自己编写的双语教材,即在中文基础上翻译成英文,请外籍专家终审,以保证中、英文都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1]彭启琮.从学生的角度看双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陈肖慧,沈峰满等.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看双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陈思本.大学生对双语教材的反映[J].高教探索,2007(3).
[4]王青,王虹.浅谈双语教材建设[J].高教探索,2007(6).
[5]潘丽萍.“双语教学”之我见[J].高教探索,2007(6).
[6]曾志新,刘旺玉,林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材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作者简介:胡玫艳(1958—),女,江苏南京人,广东科技学院教授。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国家教育部早就明确提出,将双语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指标,要求高校非语言类专业的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设课程的10%以上。因此,双语教学便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施双语教学必需要有合适的双语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双语教材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
1.双语教材使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包括进口的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外教材国内影印版等形式;第二类是国内教师自编、改编教材或讲义。
(1)原版教材
直接引进或影印原版教材有其一定的益处。首先,原版教材具有地道的语言背景,语言流畅、标准,专业词汇精确,专业概念准确,专业内容精练,能保证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其次,原版教材能更全面、及时地反映国外学科发展潮流、动态,观点较新,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科优势,使学生能够直接接受到国外最新的学科知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原版教材比较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内容浅显易懂,信息量大,案例丰富。
但使用原版教材也存在一些弊病。首先,使用原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语言和知识的双重障碍,学生很难跳出“纯语言”学习的怪圈,原有的用母语授课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原版教材一般以欧美文化为背景编写,与国内实际联系较少,缺乏针对性,有些隔靴搔痒,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有,国外的教育体系、思维方式、教学习惯、知识体系、课程标准都与国内的不同,因此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编写体系、难易程度、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都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还存在与后续专业课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另外,原版教材大多价格昂贵,超出了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原版教材的国内出版社影印版教材在版权页上明确表示:此版本仅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当学生将其带出境将会引来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鉴于原版教材的上述特点,有些高校老师根据手头的外文原版资料,选出重要的章节复印给学生,或汇编成册给学生。这种变通的做法虽然解决了既让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又不至于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但它归根结底是没有教材的双语课程学习,其缺陷是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散乱,影响了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但无法改善和提高外语水平,也不便对课程内容理解。
(2)自编、改编教材(讲义)
目前许多高校的双语教学的教材采取了自编、改编等方式。自编教材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提供对应的中文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例如,针对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出版社对[美]Efraim Turban著的《Electronic Commerce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美]Gary P.Schneider著的《Electronic Commerce》的前后数版出版了中英对照成套书;②在中文版的基础上翻译成英文的中英对照合著版教材;③对英文原著教材进行改编,并对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进行注释。
2.双语教材使用效果
在进行双语教材改革实践过程中,为了了解双语教学实践的质量,了解什么样的双语教材最为合适,许多学校都对双语教材的选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
电子科技大学彭启琮老师的调查结果是平均有75%的学生希望选用原版教材[1];东北大学陈肖慧、沈峰满等老师的调查结果是有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看汉语参考书[2];西安交通大学陈思本老师对两个采用原版引进教材的班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是:6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困难在于自身的外语水平较低;24%的学生认为困难在于书本知识本身的难度;余下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较低,造成学生对教材理解的不充分或偏差。另外,在預习时,55%的学生在语言疏通上花的时间、精力最多,34%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花的时间、精力最多[3]。笔者曾在广东财经大学任教《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曾对使用原版教材的学生和使用双语教材的学生进行了对比问卷调查。调查结论如下:首先,希望使用全英原版教材的学生数前者是14%,后者是6%,而希望使用双语教材的学生数前者是25%,后者是50%。其次,对中英对照的教材,认为“即能学到专业的核心知识,又能提高专业外文阅读能力”的前者是28%,后者是60%,认为“会诱惑学生抛弃其英文部分而直接阅读中文部分,以致对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帮助。”的前者是51%,后者是17%。
3.双语教材建设建议
(1)同行专家学者的观点
清华大学王青、王虹老师认为:双语教材建设的着眼点应是取长补短,必须以既有国际先进水平,又贴近中国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学生买得起,教师愿意用为原则。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合著版教材。即由国内学者根据国内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国外己有的教材为基础,与原作者合作,在内容编写和文字表述上由其把关,力争符合国外教材的语言习惯。在案例和习题设计上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尽可能接近国外教材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国内教学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这一需求渗透到国际通行的教学体系当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国际交流[4]。
浙江大学潘丽萍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将语言作为载体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将学科作载体学习语言[5]。
华南理工大学曾志新等老师认为:“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应当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双语教材若偏离了这一宗旨,过分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照搬国外原版教材,可能会脱离双语教学的初衷,造成知识链条上的脱钩现象”[6]。
(2)双语教材分层建设设想
本人认为,采取何种双语教材应该根据学校层次、生源情况,对国内教材和外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引用、编译,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
重点大学、普通高校、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的生源情况差别很大。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的生源在就读大学期间,已经具有相当好的英语阅读、会话和应试能力,甚至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具有了相当于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该达到的英语水平。而一般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的生源英语基础相对来说就差些,有些甚至本科毕业还达不到四、六级英语水平。在学生英语阅读存在较多困难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原版阅读就变成舍本求末。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高校的层次、生源的情况因才选材。重点高校可直接选用原版教材。普通高校可选中英配套的原版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力,可使用改编的中英对照教材,即选择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而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等学校则可选择国内自己编写的双语教材,即在中文基础上翻译成英文,请外籍专家终审,以保证中、英文都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1]彭启琮.从学生的角度看双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陈肖慧,沈峰满等.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看双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陈思本.大学生对双语教材的反映[J].高教探索,2007(3).
[4]王青,王虹.浅谈双语教材建设[J].高教探索,2007(6).
[5]潘丽萍.“双语教学”之我见[J].高教探索,2007(6).
[6]曾志新,刘旺玉,林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材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作者简介:胡玫艳(1958—),女,江苏南京人,广东科技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