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怎一个“声”字了得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严格把好朗读训练关,让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大餐。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氛围与表面效应,朗读训练时过多地强调了声音的正确、流利、响亮,因此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往往读得格外用心,格外卖力,乍一听效果还真不错,于是教师便大加赞赏,其他学生纷纷效仿。难道读书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地方了吗?
  一、融入情感,让读书绽放个性之花
  语文课堂离不开读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及的: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反复的自主朗读中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以读代讲已普遍成为广大教师的理想选择,既然教师把朗读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就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空间,将自身对文本的不同体验与感受尽情地流露于朗读之中。这种情感的流露可以是一种语调,可以是一种表情,可以是一个动作,甚至可以是一声呐喊。每个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与认识,教师应当尊重并予以保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长江之歌》是一首现代诗,鉴于诗歌内容的抽象性与形式的特殊性,我选择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的重点不在于声音的响亮准确,而在于表达的逼真传神,这种表达在朗读的同时鼓励辅以各种方式,以追求读书的最佳效果。实践证明,融入情感的个性化朗读不但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好课文的主题思想,而且能让教师以逸待劳,事半功倍。
  二、学会思考,让读书成为一种收获
  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固然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思考,缺乏思考的朗读训练是有形无神,毫无价值的。如果语文课上的朗读训练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整齐与热闹,而忽视了学生思考意识的培养与思考能力的发展,那对于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是极为不利的。课上,学生除了应当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外,更多地应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读书时像爱因斯坦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此一定会从中得到新的收获。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共同商讨解决。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问题,如:什么是两端凿进法和竖井开凿法、什么是“人”字形线路、帝国主义国家有哪些、居庸关和八达岭在哪里、华北和西北包括哪些地区,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尽管与本文关系不大,却是学生今后必然涉及的重要知识,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思考中获得,无疑是一笔意外财富。
  三、追求共鸣,让读书产生心灵共振
  读书除了自己应当置身于文本境界,还应当将他人带入这种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以自己的情感渲染一种氛围,影响周围世界,让他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这就好比观众观看了演员的表演后感动得潸然泪下一般,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像演员一样如此强烈地震撼着他人的心,那么学生的朗读训练必然会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记得上《花瓣飘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的心灵,在学习6-9自然段时我特地安排了一名军属学生朗读课文,这名学生由于有着同样的真实经历,读得相当投入,情感的流露可谓淋漓尽致,湿润的双眼代表了她的内心,令我和全班同学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境界里,学生们的心灵能不产生情感共鸣吗?
  四、尝试配乐,让读书给予一份快乐
  读书是表达和释放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美和诠释美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当不断地完善读书的效果,以得到更多的艺术性的享受。配乐诗朗诵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将语言与音乐二者有机结合,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也。语文朗读训练可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选配适宜的背景音乐,辅助课文朗读。学生对音乐的选择,其实已经诠释了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认识与情感。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能使人身临其境,无论是对于朗读者,还是倾听者都能产生一种情感效应,能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变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从而给人带来更多的心灵享受。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我便尝试让学生在乐曲库中自由选曲,配乐朗读,各种版本的配乐朗读虽然感觉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能将自己对刘老师的那种敬仰、爱戴、感激、祝福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训练的同时分享到了读书给予的快乐。
  总之,读书不能仅仅满足于声音的准确与响亮,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肤浅的要求,读书应当在情感和境界上多下工夫,因为这才是内在的、根本的目标。我们应当迎合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反思与完善,让语文朗读训练形神兼备,成为学生施展个性,放飞心灵的强健之翼!
其他文献
晨诵、午读、暮省,新课改实验引领着我们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因为阅读而变得清澈而丰盈。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聆听着朱永新教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和学生们开始了读书的快乐旅程,我们开始用正式的语文课时来指导学生进行整
期刊
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借鉴各地先进课堂模式,启东市教育局在启东教育阵地上竖起了一面辉煌的教改大旗,这就是适合本地教学情况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即152010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上课流程为:1.预习、预习互动展示(15分钟);2.上课训练、总结规律、当堂反馈(20分钟);3.下节新课预习指导(10分钟)。根据这一上课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案有三份:预习学案、课堂导学案、新课预习学案。  接受该模式的过程,我
期刊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袁枚的《祭妹文》均是为自己的亲人而写的祭文,虽然一个是作者的侄子,一个是作者的妹妹,读来感人至深,而两文在写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十二郎虽说是韩愈的侄子,但由于韩愈自小父母早亡,一直随兄嫂长大,与这个年龄相近的侄子相依为命,情同手足。而袁机则是袁枚的亲妹妹,英年早逝,那份于文中表现出来的兄妹之情令人动容。两篇均为至情之文,均采用了不同于一般祭文的格式,但在具体的写
期刊
在实验的基础上,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新的教材也已经诞生,对照人教版(1993年4月第一版)三年制课本第二册《一面》这篇文章课后练习和人教版(2001年3月第一版)四年制课本第三册《一面》这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你会惊奇地发现,后者的课后练习明显减少了,在练习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降低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练出成效,那才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下面就结合课文《一面》和《驿
期刊
《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快乐童年生活的诗歌。教学中,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城里孩子也能充分领略乡下生活的乐趣,感受乡下生活的幸福快乐?笔者尝试架设“情境”这座桥梁,引领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走进农村孩子生活的广阔天地,在感受乡下孩子生活乐趣的同时,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并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图画呈现情境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
期刊
笔者常去听理科教师上课,觉得语文教师应向理科教师学习。数理化课看起来都是符号、算式、公式等,似乎很枯燥,但数学老师讲公式,不是把公式推导过程一股脑儿抄出来,而是一步步演算,每走一步总要问“下一步怎么做”,这实际上是在刺激学生思维。有些题目经过若干步演算已做出答案,教师还要问“谁还能用更简便的办法做?”学生又投入了思维活动。相较于数理化课,语文课缺乏思维活力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语文教师要善于把
期刊
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心深藏着的情感的冲动,这当中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是生命的张力。可是,放眼当今的中学生作文,不少作文缺少当代青年应有的鲜活感,缺少应有的思想深度,就连学生作文杂志发表的一些作文,其写作技巧看来是老练了一些,但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缺少对生活的正确认识,缺乏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缺少应有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开始认同“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中,学生接受、获取意义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体验,使得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呢?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自主、探究、创造”三个方面入手,旨在以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提升。  一、自主性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旧有的知识授受的教学
期刊
新教材上写人的文章很多,如《船长》、《军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这些文章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展现高尚人格魅力起着巨大作用。最近就人物类文章怎么教学,我们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一番研究。接连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感触很深。他们上课风格迥异,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不难发现这些课堂教学出现了共同的弊端,如“蜻蜓点水”赶内容、教学难点没突破、
期刊
阅读是一个让学生综合素养内化的过程,对学生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何调控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呢?我的读书观是要让学生在“乐”中“读”、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记”、在“读”中“议”,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一、在“乐”中“读”  闲暇之时,手捧一本书,让思维在文字间跳跃,会让我们备感充实与幸福;夜深人静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