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翻译:《孝经》误读的历史性纠正与重构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经》的重译过程,也是对误读的不断纠正及重构的过程。译者的翻译意图及所处时代历史语境导致了对《孝经》中主要哲学概念的误读,遮蔽了《孝经》的哲学思想及哲学价值。罗思文、安乐哲利用深度翻译的方法,采用文本内外共同诠释的深度翻译模式,对《孝经》中的误读现象进行了历史性纠正和重构,还原了《孝经》的哲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国哲学话语应有的世界地位。
其他文献
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自然”概念,实际上是指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整体,人与万物统一于世界之中,世界的本质是贯通于其中的生命“力量”(conatus)。然而,在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分析的阐释框架下,斯宾诺莎的“自然”概念往往具有机械性特征,而自然内部的“生命力”(conatus)也无法真正解放出来。本文借助中国哲学的“生生”概念,重新阐释斯宾诺莎自然本质的生命之力,并通过生生之力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阐发其在实践领域中的美学意义。
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产生了典型的移民社会故乡情结式的原生态乡愁。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内部社会结构的变迁,城市居民因城市改造、拆迁而搬离家园,形成了城市内部移民。搬迁居民的空间迁移造成了居住环境、邻里关系、生活方式的变迁,产生了中国式“城愁”。“城愁”是城市空间再生产所导致的原住地居民的社会关系变迁及其社会心理的变化,同样需要被审慎认知和纾解。
选育经过与基本特征特性 紫金糯原名20285。1976年武进滆湖农场育种组用复虹3作母本,辛尼斯/南粳15rF_1作父本复交,同年冬季加代繁殖。1977年F_2选种圃系谱号为76-4,当年江
消费新闻涉及的衣、食、住、行,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是“最贴近”读者的一类新闻。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对消费信息有不同的注意性选择和吸收性选择,而枯燥、专业、局限
中华民国早期历史,在革命话语体系下是黑暗反动的北洋军阀统治史。但把丰富的民初社会称之为北洋军阀的统治,过于简单化,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客观研究中
初起唐诗的典型特征是表现的盛大化和恢弘豪雄、刚健厚朴的风格。吴地山水形胜以及吴文化的精雅形式,对唐代文人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审美感召。随着吴风日渐,大量诗人涌入吴地,使原本具有高度开放性、兼容性与浸润性的吴文化加速度发展,有力地促成了吴文化的北渐而与中原文化交融,促使唐诗发生了从伦理诗到美学诗的渐变。诗人自觉与不自觉地融合南北两种美学,改造和重塑了唐诗的初发形态,推动了唐诗的全面转型:一是形成了唐诗南北份额对等的格局;二是形成了唐诗雄放厚朴、清婉深雅的二元复合审美格调;三是出现了风骨与气韵并存、气势与闲静共生
为了获得茶树钾素的适宜施用量与营养诊断的基础资料。自1974年8月——1975年6月,用一年生的薮北种茶苗进行水培试验。培养液的钾浓度分为:0K、1K、2K、3K、4K、5K、6K(K为
在4G技术趋于成熟的今天,5G研发进程也在不断提速。随着2020年5G商用期限的临近,目前产业界纷纷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以推动标准尽快形成、促进5G产业走向成熟商用。《国家无
明末来华传教士对《周易》的态度和诠释,是西方天主教“适应”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梳理当前学术界研究明末传教士《周易》观研究的两种倾向出发,对深化明末传教士《周易》观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通过系统阐释明末传教士对《周易》的借用和批判,指出明末传教士对《周易》的态度十分纠结,既有借用,也有批判,同时提出宋明理学是明末传教士理解《周易》的中介。
多药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ultidrug-resistant.Stapylococcus aureus,MDR-MRSA)为近年来医院内的一种常见严重的传染致病菌。研究开发新的抗多药耐药MRSA药物的形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