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权威型领导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展望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亚洲国家及地区中,日本率先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亚洲四小龙”紧跟其后,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大陆也实现了更加宏伟壮阔的经济腾飞。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世界其他区域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亚洲地区大多处于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其社会细胞、社会组织都属于传统权威型领导。这一现象引起广泛探讨,也引起了对东方权威型与西方自由主义型领导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对比中产生了理性认识,即传统权威型管理模式和领导风格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这正是传统儒家文化圈的国家能够在现代化进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始终如一加强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三大思想节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二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政策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三是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重要的里程碑.它们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方向.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两个划时代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期刊
今天,我们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更加需要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基石,结合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包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探索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奉献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担当精神;在新的时代历史发展条件下,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具体表现为以坚定革命理想作为首要任务、以勇于自我革命作为内在动力、以斗争精神推动革命精神落到实处.
目前,"绿色信贷"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主题,贷款人的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作为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近年来也在中国引发了热议.一段时期以来,英国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贷款人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类型、责任范围、构成要件、责任形式、免责事由等内容都做了体系化的安排.尽管它们的具体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略有不同,但其经验对于建制初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任何制度的构建均需"本土化"方能确保其运行的效果,因此本文在对中国现实国情进行分析、境内外建制差别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吸取域外先进经验,对推动中国贷款人环境损害
一百年前,中国刚刚从封建社会压迫中解放出来,但仍然饱受内部纷争之苦.在这种非常混乱的局面下,几位中国的有志之士集聚在一起.受马克思的启发以及苏联建立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共和国的鼓舞,这些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者们希望探索一种有效的变革途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在军阀控制下的中国,许多统治势力强烈反对共产主义运动.组织者不得不将第一次会议的地点更改为一艘游船,以避免当局的骚扰和镇压.会议最终得以成功举行,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期刊
法律和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平稳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共同对社会各主体的行为有约束和控制作用,尤其是处在法治社会,利用法律在社会管辖范畴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行为制约条例,法律这种强制性制度发挥着调节主体行为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法律约束的底线较低,且通常是硬性制度安排,弹性和灵活性较为缺乏,而道德则高于法律的约束,并能够渗透到法律所顾及不到的边线地带,道德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在公共管理领域亦是如此。这里将道德机制中的声誉问题单独进行分析,寻求为何声誉能够作为一种隐性资产和激励约束要素在公共组织和官员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海外传播是人们喜闻乐见且效果持久的文化交流方式,也是塑造国家形象和传播文化影响力最重要的工具.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经历了低潮、曲折发展,直至近年来的稳定增长等阶段.初期以汇编多位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选集为主,逐渐发展到出版单一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集、成系列的主题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近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俄传播取得较大进展,中俄两国联合实施了一系列译介和推广文学作品的项目,俄罗斯一些综合性出版集团还抓住商机,通过商业途径主动引进中国小说版权.本文不仅梳理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
机关事务为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和物质环境保障,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内在规定,且体现了国家机关内部的分配行政与分工协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新时期,立足更好地发挥国家机关事务对政府运行的保障职能,从历史、本体和法律三个维度准确把握机关事务保障的内涵和外延,审视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机关事务的保障实践与现实困境,以系统性整合与整体性协调为治理核心,重塑公共价值理念,凝聚多元主体共识合作;革新组织机构,加快机关运行保障功能整合;重构沟通协调机制,提升机关行政保障效能;转变公共服务方式,实现运行保障标准化信
身处风险社会,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为基本前提预设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无法实现对不确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预防.这种制度性责难已经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常态.同时域外经验表明,生态环境预防性法律体系的转型是对生态环境风险调整的必然.要弥补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风险预防能力的不足,应当适当地借鉴域外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转型的经验,立足于本土国情,重新审视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发展,建立系统性的生态环境风险预防性法律体系.
日本社会科学领域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研究涵盖环境政策、特定领域、热点问题、对华环保合作等内容,在实践中积极推动了"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对华合作机制的发展.从亚洲、全球角度思考经贸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区域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构筑等研究为我国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环保治理提供了镜鉴.中国学者积极参与环境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能够推动区域环保事业与环保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