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惠燕从肝论治消化系统疾病验案三则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wzc2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名医经验;符惠燕;从肝论治;腹痛;便秘;泄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36
  中图分类号:R2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82-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惠燕教授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专擅内科,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发现符师辨治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时,有意加入疏肝调肝之品,收效明显,兹述之如下,与同道共享。
  1 腹痛
  案例1:患者,男,16歲,2012年7月2日初诊。患者腹部近脐窝阵发性胀痛2 d。因暴饮暴食,作息不齐,始发腹痛。现疼痛较剧,肠鸣音亢进,矢气后稍缓解,曾服“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无效,伴纳呆,口臭,嗳气,眠可,无发热,情绪易波动,小便调,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无异常。辨证: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以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柴胡、白芍、茯苓、救必应、麦冬各15 g,枳壳、厚朴、旋覆花、郁金、延胡索、石斛各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兑服。服药7剂后,患者腹痛、嗳气消失,腹部不胀,纳呆,大便偏干、每日1次,余症皆改善。守方去救必应、延胡索、旋覆花,加丹参、神曲各15 g,鸡内金30 g。继服7剂后,大便调,余症皆愈。
  按:腹痛病因多样,临床常见外感寒邪或阳气虚衰所致腹痛。本案患者为饱胀疼痛,情志失调,肠鸣音亢进,嗳气,脉细弦,临证可从“肝”着手;由大便干、口臭、舌边尖红等表现,可排除因寒而痛。辨证属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郁滞,郁久化热,导致腹痛。方中柴胡、郁金、枳壳疏肝理气止痛;麦冬、石斛清热益胃生津;救必应、延胡索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旋覆花、厚朴降逆和胃、行气消积;茯苓、白芍健脾和胃;丹参活血止痛;神曲、鸡内金消食健脾。诸药合用,以疏肝和胃、调理气机为主,清热止痛为辅。全方标本兼治,服之立验。
  2 便秘
  案例2:患者,女,42岁,2012年3月23日初诊。患者便秘2年,大便艰涩、四五日一行、量少干结、粪质呈细杆状或羊粪球状,服用芦荟胶囊等药物可缓解,停药复发。面愁易怒,纳谷不馨,口臭,肠鸣矢气,时咽喉部有异物感,无吞咽困难,舌红、边有齿印,苔白,脉弦细。查体:腹胀,触之不硬。肠镜结果示无器质性病变,排除肠梗阻、阑尾炎等急腹症。中医诊断:气秘。证属肝郁气滞,脾失健运,久病气虚而大肠传导无力。治宜在顾护脾胃中焦之气的基础上,疏肝理气、泻火解毒。方药:白术40 g,枳壳20 g,白芍、厚朴、莱菔子、玄参、火麻仁、柴胡各15 g,佛手10 g,甘草8 g。每日1剂,水煎2次兑服。服药7剂后,患者腹胀和咽中异物感消失,大便两日一行、质不干结,但排便困难,舌黯淡,脉细数,余症改善。原方去莱菔子,白术减为20 g,加麦冬15 g、何首乌15 g,继服7剂后,排便困难基本缓解,短气无力症状消失,守方继服3剂后愈。
  按:本案患者证属肝郁气滞,失于疏泄,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致大肠失润,无力推动肠中糟粕而便秘。《医学入门》曰:“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强调疏泄肝气对治疗便秘等大肠疾病的重要性;再者,气机不畅,久郁化火,灼伤肠中津液,亦加重便秘的病势。习惯性便秘因病程长久,多累及五脏,不可一味补虚,也不可猛进攻伐之剂,而应以疏肝气、健脾胃为先。方用大剂量白术顾护脾胃中焦之气,润肠通便,可谓“塞因塞用”;白芍助白术健脾和胃;柴胡、佛手疏理肝气以调情志;火麻仁、麦冬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何首乌养血活血,精血同源,可助火麻仁“增水行舟”;厚朴、莱菔子、枳壳通腑行气;玄参解肠中之毒。治疗初期实证明显,可虚实并治;后期余邪未尽,正气虚弱,符师审时度势,在疏肝健脾基础上,兼以滋阴活血,以防病情复发,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3 泄泻
  案例3:患者,男,17岁,高中生,2012年4月26日初诊。以反复泄泻1月余为主诉。因高考前压力较大而症状加重,大便每日3~4次、质稀溏,无里急后重,腹部胀痛无定处、餐后更甚,痛时欲便,便后痛减,伴纳差,肠鸣,舌淡红、体胖大,苔薄黄,脉弦。大便常规和肠镜检查无异常,曾服用甲硝唑、肠炎灵等药物,效不佳。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治宜疏肝健脾、渗湿止泻。处方:郁金、佛手各10 g,枳壳15 g,白芍15 g,白芷(后下)8 g,乌药10 g,茯苓20 g,薏苡仁30 g,石榴皮15 g,葛根20 g,甘草8 g。每日1剂,水煎2次兑服。服用5剂后,患者泄泻每日次数减为2~3次、不成形,情志改善,腹痛基本消失,但纳眠仍差,舌淡红,脉细弦。上方去白芷、乌药、枳壳,加神曲10 g、合欢皮15 g、黄芪20 g。并嘱其平衡心态,合理安排作息饮食。继服7剂后,每日排便次数减为1~2次、质已成形,余症皆明显好转,守方继服7剂后愈。
  按:《医宗必读》认为“无湿不成泻”。泄泻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浊,本案患者肝气失于濡养,横逆犯脾,脾虚不运而生湿,湿浊因肝脾不调而下走大肠,发生泄泻。方中郁金、佛手、枳壳疏肝理气;白芍养阴柔肝;白芷、乌药燥湿止痛;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石榴皮、葛根升阳涩肠止泻;神曲消食健脾;合欢皮和血宁心;黄芪健脾益气。全方疏肝理气、健脾燥湿,
  肝脾并治。同时运用心理疗法,减轻患者精神压力。
  4 小结
  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脾属土,若出现病态,可出现“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的情况。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心情舒畅与否紧密联系[1]。上述3个案例,最直接的病位并不在肝,但巧用疏肝调肝药而收奇效,其关键在于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涉及情志因素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从肝论治相关疾病显得至关重要。符师认为:①辨证论治要注意五行的传变特点,拓展思维,经验虽重要,但不可被惯性思维所束缚;②重视中医整体宏观研究,举一反三,不可拘泥一处;③问诊时须认真体会患者各种反应,勿追求速效而忽视了患者的情志因素。   参考文献:
  [1] 吕占春.韩斐从肝论治儿科疾病验案[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 19(8):85-86.
  (收稿日期:2012-08-15,编辑:梅智胜)
  又补气养阴,配红藤清泻大肠湿热,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首乌藤养心安神,龙骨镇静安神。服药7剂后,患者白带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则转为肾阳虚证,故原方加缩泉丸温肾祛寒、缩尿止带。全方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3 慢性前列腺炎
  案例3:患者,男,42岁,2010年12月18日初诊。自诉小便时有不适,次数多,排尿时尿道灼热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终末常有乳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潮湿并有坠胀不适感,入睡困难,心烦,纳可,大便黏腻,舌黯红,苔黄,脉滑略数。B超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楚、紊乱。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辨证为湿热蕴结,阴虚火旺。治以清热利湿、滋阴降火。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莲子15 g,党参20 g,黄芪30 g,茯苓15 g,地骨皮15 g,麦冬15 g,车前子15 g,柴胡10 g,炒黄芩15 g,败酱草20 g,蒲公英15 g,赤芍15 g,瞿麦15 g,萹蓄15 g,茵陈15 g,甘草10 g,生姜9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14剂后,患者小便次数明显减少,灼热感减轻,会阴部不适好转,睡眠好转,大便正常,舌黯红,苔黄,脉滑。守上方加川楝子15 g,继服14剂后,患者诸症消失。
  按:本病当属中医学之“淋浊”范畴。其病机特点是湿热之邪蕴结,脉络瘀阻,排泄不畅,致瘀血痰浊阻滞。膀胱为“州都之官”,与肾相表里。本案患者体内湿热蕴结,流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适、大便黏腻不爽;热扰心神,心失所养,阴虚火旺,故失眠,心烦,舌黯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心莲子饮清利湿热,配败酱草以清热解毒、活血行瘀;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瞿麦、萹蓄、茵陈清利湿热、通利小便。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再加川楝子疏泄肝热、行气止痛以收全功。
  4 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案例4:患者,男,63岁,2011年3月3日初诊。患者小便次数增多,以夜间尤甚,小便停止时有疼痛和灼热感,直肠B超示排尿时尿道内变形、移位,伴有入睡困难,舌黯红,苔黄,脉滑略数。诊断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辨证为肾元亏虚,湿热下注。治以补肾培元、清热利湿。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莲子15 g,党参20 g,黄芪30 g,茯苓15 g,地骨皮15 g,麦冬15 g,车前子15 g,柴胡10 g,炒黄芩15 g,瞿麦15 g,萹蓄15 g,蒲公英15 g,败酱草20 g,远志10 g,甘草10 g,生姜9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用7剂后,患者小便次数明显减少,无疼痛及灼热感,但睡眠无明显好转,舌红,苔白黄,脉滑。守上方加酸枣仁15 g、木香7 g、龙眼肉15 g,继服10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病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多因湿热壅结,肾元亏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本案患者年高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水,“无阳则阴无以化”,致排尿不畅;下焦湿热蕴结,耗伤津液,终致肾阴亏虚,水府枯竭,而成癃闭。方予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配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瞿麦、萹蓄除湿热、利小便;久病多瘀,故以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远志宁心安神。患者服药后睡眠无明显改善,余症好转,故酌加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增强养血安神、补益心脾之力而收效。
  5 少精子症
  案例5:患者,男,35岁,2011年5月14日初诊。患者婚后4年不育,夫妻双方曾做相关检查,女方正常。男子精液常规示:精子密度为1400万/mL。西医诊断为“少精子症”。曾多方求治,迭进中西药,均无丝毫改善。刻下:小便短少,心烦,口干口苦、口中黏腻不爽,大便黏腻、二三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阴虚火旺,湿热下注。治以滋阴降火、清利湿热。处方:莲子15 g,党参20 g,黄芪30 g,茯苓15 g,地骨皮15 g,麦冬15 g,车前子15 g,柴胡10 g,炒黄芩15 g,蒲黃15 g,滑石20 g,生地黄15 g,甘草10 g,生姜9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7剂后,小便不适减轻,余症好转,大便明显改善,舌红,苔白黄,脉滑。守上方加瞿麦15 g、萹蓄15 g。继服14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患者精神状态佳,守上方继服14剂。患者于6月17日复查精液常规示:精子密度为6000万/mL,精子活动度正常,疗效满意。
  按:本病属中医学“精少”、“精薄”、“精冷”及“无子”等范畴。肾藏精、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男子肾亏,则影响生殖之精,导致不育。本案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厚味,滋生湿热,湿热循经下扰精室,精为之伤,故致精子量少;湿热壅结,肾气亏虚,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少;湿热蕴结肠道,则大便秘结;热扰心神,阴虚火旺,可见心烦、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首诊方以清心莲子饮配蒲灰散和生地黄增强泄热利湿、通利小便之效。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原方酌情配伍瞿麦、萹蓄。全方用药得当,配伍合理,故疗效显著。
  6 结语
  上述案例分属于不同疾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均以湿热蕴结、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故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法则。张师紧扣病机,以清心莲子饮为主辨证加减,获效显著。
  (收稿日期:2012-07-21,编辑:梅智胜)
其他文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已达515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31.24%。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药产业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标准体系逐渐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能力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整体思维、辨证论治和“治未病”预防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生肌象皮膏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初步机制。方法 将处于生肌收口期的慢性难愈性溃疡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生肌象皮膏换药,对照组(3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4周。观察愈合率、创面缩小情况及创面分泌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
期刊
日前,商务部公布了2012年全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报告将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菌类和动物类五大类,分别对其流通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价格同比上涨的有17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三七、天麻、人参、当归等根茎类药材,这些品种种植周期较长且产地集中,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价格同比跌幅较大的有7种,分别为山药、金银花、麦冬、白芷、川芎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尿毒清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探讨共有特征峰的药材所属。方法 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为Synergi(4 ?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通过药材阴性和阳性对照试验进行原药材与成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建立23个共有特征峰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中共有
期刊
关键词:平秘补肾汤;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30  中图分类号:R259.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75-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西医主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进行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黄尧洲;寻常型银屑病;清解里热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40  中图分类号:R275.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91-01  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鳞屑伴瘙痒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疾病,其西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病属中医“白疕”、“松皮癣”、“白壳疮”等范畴。本院黄尧洲教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藏药镰形棘豆中鼠李柠檬素和2’,4’-二羟基查耳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色谱柱:Lichrospher C18柱(5 ?m,4.6 mm×250 mm);流动相:0.4%磷酸水溶液-甲醇(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6 nm;柱温:30 ℃。结果 鼠李柠檬素、2’,4’-二羟基查耳酮分别在0.080~0.60 ?g(r=0.999 8)、
期刊
关键词:苗药防感香囊;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预防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24  中图分类号:R25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63-02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全球性传染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流感病毒分甲、乙、丙3个类型,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造成流行或大流行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中风恢复期(2~24周)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及中医四诊资料采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判断中医体质,根据《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确定中医证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主要为瘀血质(20.97%)、痰湿质(18.71%)、气虚质(16.29%),证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刘家瑛;针灸;中风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33  中图分类号: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77-02  刘家瑛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风治疗中心及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经验颇丰,尤其对中风的辨证施治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