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08年新学期开始,我省全面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同时山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这实际上是一场教育变革,是一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建立。规范要求“把时间还给孩子”, “把健康还给孩子”,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用过去一半的时间完成教学进度。于是构建高效的课堂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是否高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能比较充分地估计学生的可能性起点并进行了针对性预设,在课中起点的动态推进过程中找准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并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最近发展区”。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物理课堂中,检测本的微循环如何在初中教学中起到大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对于最最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学生们往往在卷子上答的不知所云,张冠李戴。同时,初中的家长和学生们又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物理是理科,只要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强行记忆。实际上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那就在于这些基本的概念。初中重视物理知识的科普性质,也就是需要对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而高中物理则偏重于计算推导。那也就是说在初中物理阶段,能够准确的记忆概念,基本公式,基本结论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能让学生把当堂的知识概念记住,回家之后又能进行复习巩固,最终准确把握这些知识,对于后面进行的新课课堂能否高效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有效提高物理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学生能够把讲过的基本概念烂熟于心,那么讲新课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考试成绩也基本能够稳定在80分之上。
在抓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但效果始终不是很好。在经历了课堂提问,课下抄写等一系列的办法失败之后,我采用了文科老师们使用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课堂检测本,到目前为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使用方法是这样的:
新课讲授过程中,分段分区间,将讲过的知识概念应用多媒体采用填空的简单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当堂反馈练习。课下老师进行批改纠正。第二天要进行新授课时,课前拿出3分钟的时间,让同学对照检测本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概念,3分钟结束之后,老师再用大屏幕打出提升了难度梯度的填空题,用2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下课之后再一次进行批改纠正。这样就将知识点通过检测本进行了微循环,对于加固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记忆效果显著。实施的过程如此简单,但要做到每天每节课都这样进行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坚持了半个学期之后,期中考试的试卷上,同学们能够对于选择题中的基本概念问题,专题中实验的基本结论回答的像模像样,其实这样就保证了大约80分的简单题目得分。
将物理检测本贯彻执行之后,新授课的高效就体现出来了。由于对前面的知识内容把握的牢固,老师如果能够把握住备课关,选题关,上课关,45分钟课堂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以下几点,将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非常关键。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全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要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且行且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多总结多摸索,在不断的思考中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是否高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能比较充分地估计学生的可能性起点并进行了针对性预设,在课中起点的动态推进过程中找准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并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最近发展区”。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物理课堂中,检测本的微循环如何在初中教学中起到大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对于最最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学生们往往在卷子上答的不知所云,张冠李戴。同时,初中的家长和学生们又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物理是理科,只要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强行记忆。实际上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那就在于这些基本的概念。初中重视物理知识的科普性质,也就是需要对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而高中物理则偏重于计算推导。那也就是说在初中物理阶段,能够准确的记忆概念,基本公式,基本结论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能让学生把当堂的知识概念记住,回家之后又能进行复习巩固,最终准确把握这些知识,对于后面进行的新课课堂能否高效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有效提高物理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学生能够把讲过的基本概念烂熟于心,那么讲新课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考试成绩也基本能够稳定在80分之上。
在抓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但效果始终不是很好。在经历了课堂提问,课下抄写等一系列的办法失败之后,我采用了文科老师们使用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课堂检测本,到目前为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使用方法是这样的:
新课讲授过程中,分段分区间,将讲过的知识概念应用多媒体采用填空的简单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当堂反馈练习。课下老师进行批改纠正。第二天要进行新授课时,课前拿出3分钟的时间,让同学对照检测本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概念,3分钟结束之后,老师再用大屏幕打出提升了难度梯度的填空题,用2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下课之后再一次进行批改纠正。这样就将知识点通过检测本进行了微循环,对于加固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记忆效果显著。实施的过程如此简单,但要做到每天每节课都这样进行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坚持了半个学期之后,期中考试的试卷上,同学们能够对于选择题中的基本概念问题,专题中实验的基本结论回答的像模像样,其实这样就保证了大约80分的简单题目得分。
将物理检测本贯彻执行之后,新授课的高效就体现出来了。由于对前面的知识内容把握的牢固,老师如果能够把握住备课关,选题关,上课关,45分钟课堂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以下几点,将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非常关键。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全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要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且行且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多总结多摸索,在不断的思考中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