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机构悄悄入市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酷热天气,但沪深股市却持续阴凉,到月底深沪两市的指数,已经回到6月下旬行情开始后形成的缺口,很明显是要补上这个上升缺口了。A股上市公司开始公布年中报告,最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几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名录中,发现了以前罕见的社会保障部门的踪影。这不像是偶然现象,其趋势对A股市场后市非常重要。
  
  社保资金直接入市有迹象
  
  中国的国情,全社会资产中,国有机构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占有比例最大,但这些机构进入股市却往往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事实上,以社会少数资产拥有者支撑起多数资产机构上市筹资,很显然是不可能的,由此形成了中国股市十分独特的现象: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上市企业股份无法全流通。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上市企业大股东中出现了社保机构的影子,便成为非常重要的事件。北京金融街和天津港的年中报告则显示,北京农村社会养老办公室和“蛇口社保”以及“社保局”(估计是天津社保局)进入十大股东名列,而且都是持有社会流通股,这对中国股市的后续影响非同小可。
  这不太像是偶然事件。因为以前当局对社保资金入市有严格限制,事实上中国股市前十年从未有社保机构公开直接投资股市。所以我们倾向认为这是一个悄悄开始了的新政策。
  问题是,这种政策为什么会悄悄进行呢?相信答案有不少,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恐怕是“政策需要”了。明乎其中道理,便可明白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应该被看好的原因。
  国有股流通和减持是中国股市的焦点问题,但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国有股流通,没有大资金机构的参与,实际效果等同于国有股净减持。这些大资金机构包括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信托公司和银行,只有它们可以直接投资股市,国有股的流通才能平稳进行。所以国有股和法人股问题的解决,肯定是一个双向的开放过程,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和取消国有大机构直接进入股市的过程必然同步或趋于同步。
  
  A股价格偏高并非不正常
  
  对比A股和H股的价格,是个有趣的事情。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高于H股三到五倍,很多分析家简单地认为这和投资者对企业增长前景预期不同有关。然而如果衡量日本和香港,却能发现经济已经衰颓十年的日本,其股价普遍高于刚衰颓五年的香港。
  事实上,股价的高低,和当地投资资金所得回报的“背景值”有关。这个背景值,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利率来衡量。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像之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企业规模高速扩张迅速占有市场。它的基础是低利率和高储蓄,高国民储蓄率是企业高速扩张的基础之一。为了这个目标,通产省多次否定提高日本国民社会保障待遇的计划,使得国民为了日后生活安全,而不得不进行储蓄。
  另外,日本大企业以家族为核心,追求企业高速扩张,而较为忽视(和欧美比较)利润回报。这种文化被带到股市中,必然促成股价偏高。
  中国的上市公司并非以家族企业为主,但中国经济文化中,同样有追求企业规模的特点。企业的规模(而不是利润)决定了企业经营者的级别和待遇,使得中国企业同样倾向扩张规模。
  这大概决定了中国股市的价格定位更接近日本,而不是欧美甚至香港。所以那种认为中国股市四五十倍市盈率“不正常偏高”的论点,是套用了西方追求利润的经济文化的结果。
  利润无疑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但在企业和政府关系过于密切的经济体制中,利润的追求往往被放在一个更为长远的背景中去考虑,迫使整个社会的投资回报预期降低。这个“背景值”的降低,也必然迫使股票市场中的价格上升。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日本、德国的股市价格更高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上去分析,中国股市的价格定位,也就比较明了了。
其他文献
“摸着石头过河”常常被称做“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战略”。以中国改革的实际来检验,我认为这个论断很值得怀疑。现代市场制度是一种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形成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要通过改革行动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把这一系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没有对反映这一系统运动规律的现代经济科学的深切把握,没有改革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从这个观点看,“摸着石头过河”充其量是在改革初期改革的领导人和一
期刊
2002年7月,上海爱建信托的“上海外环隧道建设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该计划的预期收益率高达5%,在相对控制面向机构销售的情况下,5.5亿元的信托计划从7月18日到7月24日一周之内全部售完,其中机构投资约9000万元,个人投资者最高的投资金额是300万元,平均投资额约1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终于给了信托公司一个证明自己独特价值的机会,并非如有些人抱怨的“信托公司做的别人都
期刊
美国既不会有银行危机,也不会有国际收支危机,所以不会有全面的经济危机  对于世界上数十亿的人来说,即使他们没有在美国股市上投资,美国股票价格的急跌仍然牵动众人的心。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股票市场从繁荣到衰落,是否会导致美国经济的崩溃,并且蔓延到整个世界?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许多金融泡沫的破灭的确曾经导致产出和就业的萧条。  我们现在只能猜测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的答案是,美国经济将只会放缓增长而非
期刊
吴敬琏教授的文章围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科建设”两个主题,切中时情,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该文引证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来说明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是与我们对现代经济学的认识深化分不开的。反面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改革尝试,当时完全缺乏对现代经济学的了解,没有走市场取向的改革道路。正面的例子是1978年以后几次重大的改革推进,都是与对现代经济学的认识深化有关。吴教授列举了他亲身参
期刊
中银香港(2388.HK) 于7月25日在香港上市后,迅即被MSCI及FT指数系列纳入为成分股,这除了基于该公司本身流通市值及公司分量等因素外,更反映了现有上市蓝筹股的代表性出现问题,更甚者为“纯香港企业”的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以致在各香港市场指数中的“纯香港概念”重要性大幅下跌。相对而言“中国概念股”如中移动、中海油,“环球概念股”如汇丰集团、和黄集团及利丰等则远远超越本地公司的重要性。中银香港作
期刊
7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有关条件作出补充规定。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第二条同时废止。  通知说,上市公司申请增发新股,除应当符合《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还应当符合以下十个条件:一是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
期刊
电信大崩盘     《经济学家》 2002年7月20~26日  过去几周,全世界的股市都在下滑,而位于企业丑闻漩涡中心同时也饱受其苦的是电信行业。一旦新的管理模式就位,同时投资者也能够确信不会出现新的财务问题(或者至少不会马上出现),新一轮的合并浪潮就将拉开帷幕。很明显,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就是美国的地方贝尔电话公司及欧洲的一些前垄断巨头。短期内,这些公司将吸收大量投资、接收破产公司的资产并在电信行
期刊
从6月20日到7月3日,短短的13天里,出自中国境内各地的“矿难”事故共有10起,已确定死亡187人,另有70人生死不明。   靖继超一言不发,只是不停地吸烟。他在等待着井下的消息。他二哥还在井下,生死未卜。  6月24日,河北蔚县境内一天发生三起进水事故。那天下午,靖继超从井下上来,他的二哥靖继阔则下了井。5时,在一场暴雨之后,靖继阔和其余15位矿工,就再也没有出来。洪水淹没了建在沙河河道上的涌
期刊
2002年7月12日,正值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香港)公开招股发行的关键时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下称纽约中行)在美国赢了一场重要的民事官司(参见本期报道《骗贷者周强》)。根据陪审团裁决和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纽约中行有望获赔上亿美元。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迅即做出分析报道,称此事“廓清了中银香港上市的阴云”,属一大利好。  市场反应很快。而对于关心中国银行业的人来说,纽约中行案的意义
期刊
是若干年前同一主题的重复。我们曾经愤怒过,设身处地发表了一番议论,那些矿工们的处境并不因我们的议论而有多少好转。现在,让我换一种方式,一种更加哲学的议论方式,把我们对这“16条生命”的关注转换到对我们自己和一切生命的普遍关注上来。哲学的视角,用不着到哲学系去听课,永远是对设身处地的视角的必要补充。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9)劝告我们:不要盲目追求财富和权力,因为幸福的三要素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