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谈小学语文“读”的教学。首先,分析五个“读”的误区及对策;其次,谈“读”要占领课堂主阵地;第三,让“读”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第四,让“读”和“写”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 写
苏东坡说:“三分诗,七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可见,“读“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以下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
一、让“读”走出误区
读,就是阅读,朗读,读书,读课本。但在读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1、思想认识不到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五种能力不是主从关系、因果关系,而是对等关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这足以说明“读”的重要。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把读放在应有的位置,只是要求读,放任学生去读,缺乏具体的要求,读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误区2、没有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也应如此。何况,语文课本就明确把课文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有的教师不分课类,都以讲读课来进行教学,这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读的机会。
误区3、不能分年级,分层次推进。读,也有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不能统一要求,搞“齐步走”。但有的教师往往满足于读几遍,背几篇,没考虑“读”的量与质。
误区4、不重视把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读书的一般常规,读书怎样拿书,怎样看书,放书的位置,坐的姿势,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口齿清晰,语句连贯,等等。对这些常规不重视训练,就会影响读的效果。
误区5、读书中存在着不良的习惯。比如,一些小学生一道腔的唱读等,教师都不重视纠正和引导。习惯成自然,这对提高“读”的能力是有影响的。
二、让“读”占领教学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读,也要占领这个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读出质量,这是很重要的。
占领主阵地,教师要转化观念。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就是讲读课也要绝对避免教师一讲到底,要通过反复读,使学生理解字、词、句,归纳段意,提炼主题。当然,教师必要的讲,也是必不可少的。自读课,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教师就做些指导,起到“扶”的作用就行了。对这两类课文,在不少情况下,我是让学生通堂来读。重要的问题是,让学生掌握自学工具,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证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对的。
占领主阵地,要分层次推进。不管是低、中、高年级,都应该掌握和运用规范的读书常规。与此同时,要按年级实施读的具体要求。低年级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利。二年级后
学期,要能读得有感情,并开始独立阅读的训练。中年级以后以培养学生半独立阅读能力为主,学会读书的方法。高年级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读课文的方法,应该是:初读——细读——深读——熟读。凡是课文后面“思考·练习”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我都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下来。而且要达到“熟背如流”的程度。有的学生学有余力,还要他们把一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背诵下来。这就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读的位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占领主阵地,就要在课堂上形成读的热潮。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读:个别读,集体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等等。让读实实在在地占领了主阵地。事实也证明了“熟读成章”是很有道理的。
三、让“读”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
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是主要的,但还必须占领课外阅读这块广阔的阵地。因为课内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本上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才能开阔学生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做好课外阅读,可以这样做:1、建立图书角。就是在教室的一角,建立一个图书角,把图书陈列起来,方便学生阅读。2、解决图书来源的问题。群策群力,采取“买一册,读多册”的办法,全班每人提供一本不同的书,大家轮换着看。3、组织管理问题。全班组织了四个课外阅读小组,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读书,并由两个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收集、借还、管理工作。4、辅导问题。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有图书的内容,针对班、组、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推荐书目,使学生带着问题读,读与用紧密结合。5、巩固读书成果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主持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体会、诗歌朗诵会、表情朗读比赛、故事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自学能力,巩固了读书的成果。
四、让“读”和“写”结合
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是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为了写,要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我是这样做的:1、在课堂上要使读和写平分秋色,用一半的时间读,用一半的时间写,读什么就写什么,读一篇就写一篇,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2、加大课堂上的“小练笔”的力度。以所学的课文为依据,采取延伸课文内容校练笔,课文动情出小练笔,填补课文内容小练笔,对课文进一步想象小练笔,课文联系实际小练笔,等等。这就在读的基础上,引深拓宽了写的内容。3、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通过熟读,让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这是读与写结合的较高要求,宜稳步推进。4、综合练习。就是读了一个单元的课文,或是一组同类课文之后,进行命题作文,运用已读课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的方法,即读写结合的“联系点”,“吃进——消化——吐出”,把他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把读和写真正地结合起来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 写
苏东坡说:“三分诗,七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可见,“读“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以下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
一、让“读”走出误区
读,就是阅读,朗读,读书,读课本。但在读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1、思想认识不到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五种能力不是主从关系、因果关系,而是对等关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这足以说明“读”的重要。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把读放在应有的位置,只是要求读,放任学生去读,缺乏具体的要求,读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误区2、没有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也应如此。何况,语文课本就明确把课文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有的教师不分课类,都以讲读课来进行教学,这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读的机会。
误区3、不能分年级,分层次推进。读,也有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不能统一要求,搞“齐步走”。但有的教师往往满足于读几遍,背几篇,没考虑“读”的量与质。
误区4、不重视把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读书的一般常规,读书怎样拿书,怎样看书,放书的位置,坐的姿势,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口齿清晰,语句连贯,等等。对这些常规不重视训练,就会影响读的效果。
误区5、读书中存在着不良的习惯。比如,一些小学生一道腔的唱读等,教师都不重视纠正和引导。习惯成自然,这对提高“读”的能力是有影响的。
二、让“读”占领教学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读,也要占领这个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读出质量,这是很重要的。
占领主阵地,教师要转化观念。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就是讲读课也要绝对避免教师一讲到底,要通过反复读,使学生理解字、词、句,归纳段意,提炼主题。当然,教师必要的讲,也是必不可少的。自读课,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教师就做些指导,起到“扶”的作用就行了。对这两类课文,在不少情况下,我是让学生通堂来读。重要的问题是,让学生掌握自学工具,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证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对的。
占领主阵地,要分层次推进。不管是低、中、高年级,都应该掌握和运用规范的读书常规。与此同时,要按年级实施读的具体要求。低年级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利。二年级后
学期,要能读得有感情,并开始独立阅读的训练。中年级以后以培养学生半独立阅读能力为主,学会读书的方法。高年级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读课文的方法,应该是:初读——细读——深读——熟读。凡是课文后面“思考·练习”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我都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下来。而且要达到“熟背如流”的程度。有的学生学有余力,还要他们把一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背诵下来。这就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读的位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占领主阵地,就要在课堂上形成读的热潮。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读:个别读,集体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等等。让读实实在在地占领了主阵地。事实也证明了“熟读成章”是很有道理的。
三、让“读”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
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是主要的,但还必须占领课外阅读这块广阔的阵地。因为课内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本上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才能开阔学生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做好课外阅读,可以这样做:1、建立图书角。就是在教室的一角,建立一个图书角,把图书陈列起来,方便学生阅读。2、解决图书来源的问题。群策群力,采取“买一册,读多册”的办法,全班每人提供一本不同的书,大家轮换着看。3、组织管理问题。全班组织了四个课外阅读小组,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读书,并由两个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收集、借还、管理工作。4、辅导问题。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有图书的内容,针对班、组、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推荐书目,使学生带着问题读,读与用紧密结合。5、巩固读书成果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主持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体会、诗歌朗诵会、表情朗读比赛、故事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自学能力,巩固了读书的成果。
四、让“读”和“写”结合
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是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为了写,要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我是这样做的:1、在课堂上要使读和写平分秋色,用一半的时间读,用一半的时间写,读什么就写什么,读一篇就写一篇,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2、加大课堂上的“小练笔”的力度。以所学的课文为依据,采取延伸课文内容校练笔,课文动情出小练笔,填补课文内容小练笔,对课文进一步想象小练笔,课文联系实际小练笔,等等。这就在读的基础上,引深拓宽了写的内容。3、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通过熟读,让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这是读与写结合的较高要求,宜稳步推进。4、综合练习。就是读了一个单元的课文,或是一组同类课文之后,进行命题作文,运用已读课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的方法,即读写结合的“联系点”,“吃进——消化——吐出”,把他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把读和写真正地结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