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回归现场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定义美是生活。非遗的传播形象,从“后继无人”“工序复杂”到今天,应该回归审美本质。让文化遗产重回现场。不是外在的形式和概念,而是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其根基在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从历史走来,非遗在历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引领过潮流和时尚。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需求极大丰富,特别是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机器化大生产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的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美的追求。从雕漆的朱红、从宫毯的经纬、从景泰蓝的珐琅色彩里学习美,这样的中国美才能影响大众。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代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融合回归现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保护”表述为“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公约》中的表述拓宽了“保护”的内涵和外延。非遗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不但需要非遗从业者的努力,更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激活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动能,使其通过文化消费走进生活,永续造福人类,成为后非遗保护时代的题中之义。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利用什么,成为目前进行非遗产业开发的重要问题。
  非遗渐渐离场——这个现场是审美现场、消费现场、时尚现场、生活现场、话语现场。重回,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以“供给侧改革”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当下的审美语境和生活方式。正如刺绣,百年间经历了从“身上到墙上再回到身上”的过程,而如何回,就需要当代织绣类非遗的传承人及从业者,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意趣、身材特点……以古老技艺重新定义中国时尚。
  每一次对美的探索都是重新出发。回归审美现场,是让非遗回归大众审美.以当代审美意趣进行审美改革;回归消费现场,是让非遗通过文化消费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回归时尚现场,是通过艺术再造、时尚表达以“+非遗”的形式将非遗作为生产资料寓于时尚产业中;回归生活现场,是让非遗走进生活,将符合當代生产生活方式;回归话语现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以非遗为视域,进行跨界研究。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专注拍戏的“工作狂”,虽然有着很多经典作品,但李小冉却被贴上了“戏红人不红”的标签,但她依旧低调行事、我行我素,保持着“三不原则”:不张扬、不做作,不浮夸。这一次李小冉穿上制服,化身理性正义的检察官邹桐,一头利落的短发配上帅气干练的制服造型使她成为这部剧的一大看点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北京卫视热播剧《因法之名》自开播以来,网上围绕李小冉的话题讨论层出不穷,有网友称赞邹桐是个“为人正直,
期刊
作为国内少有的风格化导演,宁浩早已在观众中拥有了独特的标签。让人眼花缭乱的多线叙事、犀利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大尺度暴力镜头、荒诞喜剧黑色幽默……  然而这一切“宁氏喜剧”的独特风格,在过去的新年春节档新片《疯狂外星人》中都被淡化了。  追求永不停歇,这便是宁浩。如果说以前的宁浩是“混”,后来宁浩的身上则散发着更多的“闯”。—开始,宁浩与同学们一起打架,看不到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
期刊
众所周知,阿兰·德隆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觉得自己为名所累。多年来,他的知名度让他无法自由自在地走在大街上、在餐馆就餐、到剧院看演出  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日前宣布,授予83岁的法国影星阿蘭·德隆戛纳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以表彰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  电影节组委会在新闻公报中说:“阿兰·德隆全身心投入电影创作,作品优秀、人生传奇,本届戛纳电影节决定将荣誉金棕榈奖授予阿兰-德隆,以表彰他在电
期刊
在诺奖症候群的压力下,莫言既没有冒进求成,也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一路走来,这是我们最为乐见的。以2018年度他最受关注的短篇小说《等待摩西》来看,莫言没有太刻意的语言、太花哨的手法,只是以第一人称方式按年代叙述,近于纪实性的回忆录。主角的故事是荒诞的,却是以旁观者的冷静视角交代出来,体现了大匠若拙的功力。从《红高梁》到《檀香刑》,莫言的写作对象集中在底层的乡土小人物,《等待摩西》仍然延
期刊
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夏穗生共获56项次各级科技进步奖,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70余篇,主编专著26本。如今,夏穗生开创的肝移植技术方法仍在惠及肝移植患者。  日前,中国“器官移植的开创者”、武汉同济医院教授夏穗生与世长辞,走过了他95岁的生命历程。家属遵照他生前遗愿,捐出眼角膜,同时代他向自己亲手创立的新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献100万元,用于器官移植研究和人才培
期刊
我的母亲生于1906年,去世于1965年8月。母亲个头不高,端庄大方,心地善良,勤快朴实。因受封建礼教制约,从小就裹脚缠足,是个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小脚老太太。就是这样,她也能在农忙时,下地和父亲一起播种、除草、收割、打场,样样农活不落后面。  母亲一辈子就生养了我和姐姐二人,我从小就体弱多病。曾听姐姐说,在我两岁时,得了一次痢疾,拉得我面黄肌瘦,一天到晚哭闹不止。白天怕吵家人午休,母親就抱着我
期刊
我曾无数次的欣赏徐悲鸿老先生的奔马图,每次都不由自主的想到我那逝去的婆婆。  我的婆婆属马,看到马,就想起了她。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的遗产,但她却留下了善良宽厚的为人之道,留下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方式。上世纪五十代,我的公公因病去世,从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要支撑这个家,柔弱的婆婆承担起了重担。上有多病的老人,下有五个未成年的孩子。每一天,她第一个
期刊
28歲的侗族青年兰才生,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贵州黎平,在肇兴侗寨内创立“兰才生插画馆”,以茁族侗族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创作插画,开发衍生文创产品。画风细腻的艺术插画在当地小有名气,受到海内外游客的肯定。“以插画的形式,让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被更多人喜欢和了解是我最大的心愿。”兰才生说。
期刊
他们是创作型作家,又是成就斐然的翻译高手  日前,皇皇十卷本的《巴金译文集》出版,这套书收入了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及其他》《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作品,扩宽了读者对巴金的认识,也引发了人们对巴金、鲁迅、周作人、张爱玲等那个时代的、同时兼有翻译家与写作者双重身份的作家的关注。  巴金:代表译
期刊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疯子”,其中之一就是黄侃。  黄侃,字季刚,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湖北蕲春人。他不光是一位大语言文字学家,还是一位民主革命家。  那为什么说他是个“疯子”呢?他当然不是真疯,而是太狂,以至于在待人接物、说话办事上,每出常理。  他跟近代史上的另一个著名的“疯子”——章太炎,还是师徒。说起黄的拜师,也很有趣:  黄早年去日本留学,租住的公寓里,住着好几个中国人。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