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语文课堂,因简约而精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y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简明,把握文本脉搏
  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就是方向,就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课堂问题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它就好比是一堂课的“心脏”。一堂课设定的目标太多,每个目标都想抓,不分主次,那么你的课只能是什么都抓不了,什么都抓不好。一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是制定不完的。这时就需要智慧教学,制定最简明有效的目标,学生才能把握文本脉搏 ,会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揣摩文本,获得最真切感受。
  如《观潮》一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是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二是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1)知潮声。(2)知潮形。(3)知其序。(4)训其说。(5)解其声。(6)解其形。(7)解其情。(8)表其情。
  三是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四是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五是师生归纳板书。
  二、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简约”,是实现“简约”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要做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1.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我们备课时,需要对整组教材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接下来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地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2.精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问简约
  “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什么来确定每课教什么呢?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已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一位特级教师在一次公开课后曾经说:“我备这堂课直接的时间只有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一堂课。”
  3.我们应立足文本,学会精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扎实、紧扣读写
  何为基础训练?就是立足于字、词、句、段、篇的语言文字基本技能训练和着眼听、说、读、写、观、习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但是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我们逐一讲解、训练,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满堂问”“满堂练”“满堂讲”,不仅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也讲不透、讲不完,因此,教师应善于“精选”、“精讲”。
  4.教学导入简洁,手段简化,静心研读文本
  如今的课堂,活跃的气氛往往成为一堂优秀语文课的标志,环节多了,形式也多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演讲,表演,辩论会,讲故事,看录像,还有丰富多彩的奖励措施等诸多方式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似乎为语文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是透过热闹的表象,冷静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是的,我们课堂就是缺少那一份“静”界。而简化教学手段,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现状。
  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让孩子们专心地读书,静默地读书,自由而不受外界干扰地读书,即自然状态下读书,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快乐和启发,获得基本鉴賞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现在学生的课堂阅读基本是“戴着镣铐跳舞”,少有真正的心灵自由。各种各样的“活动”代替了学生潜心品读,深入体悟,自主表达,课堂上没有让学生静思,细读的空间,教师的强势主导压迫着学生,学生已剥夺自由阅读,自由思考的权利,更别谈惊喜和体会。
  我认为语文课繁琐的教学手段可以少些,再少些,课堂需要宁静。对于文本,只有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才能走进文本,感知文本,智慧的火花才会绽放得更加舒展艳丽。这种成效老师的各种“活动”是无法代替。
  最后,我想到了汪潮教授的话 “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因简约而变得更丰实。
其他文献
寄宿制学校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部分学生的食宿、生活管理责任。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不少家长为留守子女选择寄宿制学校,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和管理。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寄宿制学校生源来源广泛,各自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文化环境不同,导致寄宿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不少陋习,进而为寄宿学校管理带来不少难题。针对寄宿生生活陋习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矫正对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  以应用型物流人才岗位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调研和逐层剖析的方法,确定物流人才能力要素和各项专业能力的评价指标点,并进一步对课程“物流单证制作”进行能力指标点的细化,运用相应的项目教学法和评价方式来达成能力培养,实现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岗位能力 评价指标点 能力要素 项目课程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ost compe
期刊
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觉发展较快,注意力比小学生更集中,更稳定。记忆力明显增强,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自我控制力也有了增强。这是学生身心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有利时期。教师应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要求,加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是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勤思善问的习惯。三是多读善读勤动手的习惯。四是合作探究的习惯
期刊
一、为人师表讲良心,爱的教育是永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其职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不仅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真、善、美,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更应以爱为初衷、为方式、为目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工作以来,我也一直坚持着“爱的教育”这一理念,从刚开始接触学生、走近学生再到走进学生最后教育引导甚至
期刊
2016年上半年,我校有一个省级专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素质评价档案材料的分类记录和有效管理的研究》,探讨高中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建立、存档问题,实践证明“两条线”(自上而下传达通知,自下而上提交作业),辅导方式“微信+二维码”可行的,首创用指尖技术管理学生的档案材料。这个工作为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指尖技术在我校实施一年多,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有成效。  一、指尖技术与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
期刊
一、串线结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纵向串线  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从教材本身的结构可以体现,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内容,其结构为: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面积。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知识的重点,沟通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题.如让学生将学过的计算公式编成下面的图表:
期刊
在全世界欢度六一儿童节之夜,受普洱市一中高333班首席导师何东良老师的邀请,我以一个普通科任导师的身份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沟通交流会。在听、看、思之余,似乎进一步验证和明白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性不足的根疖所在。在此,我愿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与交流,共同探寻提升高中有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持续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围绕《走进父母》主题,主
期刊
优良的班风是优秀班集体的灵魂,它一旦形成,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提高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对教育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抓好班风建设,更是班级管理这门艺术之中的艺术。对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谈几点。  一、在“德”上作垂范  小学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才跨进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摆脱了学前那种“手牵手、抱着走”的保护式教育模式
期刊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有一个片段给出了极好的解释: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 
期刊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这次的改革无疑是近几次课改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面向全体学生,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