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招工难”是目前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劳动力供需失衡,积极引进外地劳动力,缓解我市企业用工不足。
关键词:招工;就业;提高待遇;加大监察力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近期,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镇处和有关部门,就企业“招工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招工难”现象透视
调查发现,“招工难”是目前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企业中,6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20%的企业长期存在。通过对“招工难”的具体分析,透视出以下现象。
(一)农村闲散劳动力减少。据对姜疃、冯格庄、高格庄、古柳、沐浴店、万第、山前店等镇处所属村庄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我市18—30岁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除在校的大中专生外,外出务工人数达到90%以上;30-40岁的已婚妇女以及30-50岁的男劳力,外出务工人数也达到了40%以上,剩余部分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基本上都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到就近企业从事季节工或到自发劳务市场打短工,我市农村适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
(二)中小企业缺工严重。调查显示,我市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及鲁花、龙大等规模企业的招工情况比较乐观,但许多中小企业却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缺工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据对企业用工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市企业缺员5000人左右。其中服装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首当其冲,缺工现象比较严重。
(四)男工过剩,女工短缺。据调查,我市男女求职者比例往年大致为6:4,而目前上升到7:3。人力资源市场应聘的大多数是男工,而且年轻一些的女工,只要本人愿意,马上就能找到工作,而男工则不然。从我市企业用工需求看,需求的女工人数明显多于男工。
二、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企业“招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供需失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项目和企业数量快速增多,再加上原有企业的快速扩张,致使社会用工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求职人数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人力资源市场登记的劳动力需求达12217人次,而登记求职的劳动力只有10319人次。
(二)劳动者求职条件提高。据调查,与往年相比,今年劳动者对工资待遇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工种的工资要2000-3000元左右,技术工种都在3000元以上,还要求用人单位包吃包住,希望工作相对轻松。而且由于担心加班不给工资,因此多数人不愿意到经常加班的企业以及季节性很强的生产企业工作。他们更希望进入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的大中型企业或较有名气的企业,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工资待遇和较好的工作环境。
(三)择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下岗失业职工和18-25岁的青年人当中,这部分人普遍存在要面子、怕吃苦、缺乏竞争意识等弱点。
三、破解“招工难”问题的对策思路
过去,低工资和低成本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条件,现在,有条件吸引足够的产业工人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招工难”已经从影响企业生产的微观层面向影响投资环境的宏观层面纵深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员工待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服装、食品加工行业改变经营策略,服装行业要创自己的品牌,改变现在来料加工的状态,食品加工行业要向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个服装、食品加工行业的利润率和竞争能力。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保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和各镇处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并形成市、镇(处)、村三极培训网络体系,使广大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对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可从土地收入中给予适当生活补贴,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
(三)充分发挥就业载体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要继续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尽快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镇(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作用,全面掌握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建立动态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快与用人单位、职业技术学校及周边区域的联系与合作,扩大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四)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建立企业欠薪预警制度,凡一年内被投诉举报一次并查实的,由劳动监察部门给予书面提醒,一年内被投诉两次以上的,由劳动监察部门给予责令限期改正或实行行政处罚。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各类违法行为,有效地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教育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加强对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前教育和失业下岗职工的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只要有活干、有合法收入就是就业的新观念。同时,要积极宣传就业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爱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全面提高求职者的思想境界,克服“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思想。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以促进我市劳动力充分就业。
(六)积极引进外地劳动力,缓解我市企业用工不足。企业要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打造良好用工环境。坚持“人格平等,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的用工原则,按照“政治上被信任,经济上能平等,社会上受尊重,文化上能共享”的要求,构建和谐用工氛围。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西部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劳动力输入基地,积极做好“红娘”,搭建平台,为企业外出招工做好组织联络工作。
关键词:招工;就业;提高待遇;加大监察力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近期,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镇处和有关部门,就企业“招工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招工难”现象透视
调查发现,“招工难”是目前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企业中,6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20%的企业长期存在。通过对“招工难”的具体分析,透视出以下现象。
(一)农村闲散劳动力减少。据对姜疃、冯格庄、高格庄、古柳、沐浴店、万第、山前店等镇处所属村庄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我市18—30岁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除在校的大中专生外,外出务工人数达到90%以上;30-40岁的已婚妇女以及30-50岁的男劳力,外出务工人数也达到了40%以上,剩余部分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基本上都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到就近企业从事季节工或到自发劳务市场打短工,我市农村适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
(二)中小企业缺工严重。调查显示,我市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及鲁花、龙大等规模企业的招工情况比较乐观,但许多中小企业却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缺工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据对企业用工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市企业缺员5000人左右。其中服装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首当其冲,缺工现象比较严重。
(四)男工过剩,女工短缺。据调查,我市男女求职者比例往年大致为6:4,而目前上升到7:3。人力资源市场应聘的大多数是男工,而且年轻一些的女工,只要本人愿意,马上就能找到工作,而男工则不然。从我市企业用工需求看,需求的女工人数明显多于男工。
二、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企业“招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供需失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项目和企业数量快速增多,再加上原有企业的快速扩张,致使社会用工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求职人数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人力资源市场登记的劳动力需求达12217人次,而登记求职的劳动力只有10319人次。
(二)劳动者求职条件提高。据调查,与往年相比,今年劳动者对工资待遇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工种的工资要2000-3000元左右,技术工种都在3000元以上,还要求用人单位包吃包住,希望工作相对轻松。而且由于担心加班不给工资,因此多数人不愿意到经常加班的企业以及季节性很强的生产企业工作。他们更希望进入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的大中型企业或较有名气的企业,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工资待遇和较好的工作环境。
(三)择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下岗失业职工和18-25岁的青年人当中,这部分人普遍存在要面子、怕吃苦、缺乏竞争意识等弱点。
三、破解“招工难”问题的对策思路
过去,低工资和低成本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条件,现在,有条件吸引足够的产业工人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招工难”已经从影响企业生产的微观层面向影响投资环境的宏观层面纵深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员工待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服装、食品加工行业改变经营策略,服装行业要创自己的品牌,改变现在来料加工的状态,食品加工行业要向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个服装、食品加工行业的利润率和竞争能力。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保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和各镇处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并形成市、镇(处)、村三极培训网络体系,使广大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对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可从土地收入中给予适当生活补贴,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
(三)充分发挥就业载体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要继续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尽快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镇(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作用,全面掌握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建立动态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快与用人单位、职业技术学校及周边区域的联系与合作,扩大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四)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建立企业欠薪预警制度,凡一年内被投诉举报一次并查实的,由劳动监察部门给予书面提醒,一年内被投诉两次以上的,由劳动监察部门给予责令限期改正或实行行政处罚。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各类违法行为,有效地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教育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加强对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前教育和失业下岗职工的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只要有活干、有合法收入就是就业的新观念。同时,要积极宣传就业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爱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全面提高求职者的思想境界,克服“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思想。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以促进我市劳动力充分就业。
(六)积极引进外地劳动力,缓解我市企业用工不足。企业要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打造良好用工环境。坚持“人格平等,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的用工原则,按照“政治上被信任,经济上能平等,社会上受尊重,文化上能共享”的要求,构建和谐用工氛围。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西部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劳动力输入基地,积极做好“红娘”,搭建平台,为企业外出招工做好组织联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