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持续性瘙痒(尤以夜间为重)为主要症状的遗传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组胺可诱导减轻特应性皮炎患者主观的和血管的反应(至少在慢性患者中如此),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而言,组胺也许不总是一种重要的瘙痒性介质.Schmelz等用皮肤显微透析法研究表明:皮内给予组胺及其释放剂──化合物48/80可减少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微循环中蛋白质外渗;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些血管活性物质还可减轻特应性皮炎患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持续性瘙痒(尤以夜间为重)为主要症状的遗传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组胺可诱导减轻特应性皮炎患者主观的和血管的反应(至少在慢性患者中如此),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而言,组胺也许不总是一种重要的瘙痒性介质.Schmelz等用皮肤显微透析法研究表明:皮内给予组胺及其释放剂──化合物48/80可减少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微循环中蛋白质外渗;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些血管活性物质还可减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瘙痒.在灌注液中同时给予H1受体拮抗剂──西替利嗪可减少对照组中48/80所诱导的瘙痒,但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无效,提示可能有非组胺介质参与这一过程.
其他文献
回顾性比较韩国幼年黄色肉芽肿(JXG)与成人黄色肉芽肿(AXG)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病例和方法:黄色肉芽肿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其中JXG(<14岁)30例,AXG15例,获取所有病例的活检标本.对两型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皮损特点、有无内脏受累、伴发病及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行t检验.组织学上按照细胞浸润程度记分,主要的浸润细胞类型,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受累情况,有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调节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皮肤肿瘤中表达,并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判断皮肤肿瘤的良恶性有关,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皮肤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花斑癣是一种慢性马拉色菌感染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在躯干和四肢近端有鳞屑的色素沉着斑或色素脱色斑,它是夏秋季最常见的皮肤病,常复发和再感染,外用抗真菌药物很难根除.该研究为前瞻性、开放式、随机同类对比观察,共有105例花斑癣患者,男54例,女51例,年龄为18~55岁不等,临床上25%躯干至少体表面积有皮损,所有患者用KOH溶液检查马拉色菌均呈阳性.病例排除标准为年龄18岁以下、孕妇或未避孕的育
银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旨在评估间断短疗程应用环孢素对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生活质量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瘙痒之间的关系。
用PCR法诊断系统性念珠菌病既可以使用血清,也可以使用全血,但比较这两种类型样本检测的结果还未见正式报道.作者设计了含有5对特异性内引物的嵌套式PCR方法,可以扩增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核糖体RNA(rRNA)的特异性靶序列.
生殖道的HPV感染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关系密切.HPV检测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巴氏细胞涂片异常的女性的临床管理和宫颈癌的筛查.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阴道干拭子HPV的有效性并简化女性生殖道标本的收集方法.1997年3月至9月对某军队诊所就诊的189例女兵(平均年龄24岁)的标本进行细胞学和HPV的PCR检测,并对HPV检查的3种收集标本的方法:阴道干拭子(v-DRY)、运送培养基阴道拭子(v-STM)和
马拉色菌属为嗜脂性酵母,多从人或动物身上分离出来。作者首次报告从环境中分离出糠秕马拉色菌。分离地点为日本千叶大学附属医院。培养基为含抗生素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取材:①用无菌棉棒在地板上10cm2范围内涂擦后接种;②暴皿30分钟。先在37℃下培养1周,再放在室温下培养1周。若完全无菌落或只有很小的菌落生长时,就加少许橄榄油入培养基继续在室温下培养。待长出奶酪色酵母样
研究表明20%~85%的HIV感染者伴有疲劳症状,这种疲劳可使患者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影响患者的存活。故在治疗疾病同时,对疲劳症状进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发现,这种症状使患者难以履行伴侣、父母/祖父母等重要角色,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社交孤立。尽管这些感染者的免疫系统相对健康,但是他们的生活受到疲劳的严重干扰。作者认为:HIV感染者需要护理疲劳症状,护士能给予他们以下的帮助。
Spitz痣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细胞学与黑素瘤(MM)的垂直生长期相似,有时在形态学上难以区别.细胞周期蛋白D1是一种通过调节转录因子E2F1的功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展到S期的调节蛋白.Inohara曾报告细胞周期蛋白D1在MM中过度表达,而获得性痣中少见.假设Spitz痣似普通获得性痣,则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可将之与MM区分.
治疗白癜风可作外科的自身表皮移植和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但非外科治疗仍被认为是一线疗法,包括皮质类固醇口服或外用、PUVA。最近有两项应用UVB治疗的报告。作者报告了1998年11月至1999年11月间单独应用窄谱UVB治疗的11例患者。治疗均在一个有48个荧光管(发射峰为311~312nm)的光疗仪中进行。所有患者病灶部位未经光测试,均定为Fitzputrick的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