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力”:儿童阅读成长的关键词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56-01
  “体验力”的课程视野广阔,适宜儿童开发鲜活而生动的语文知识,发掘文本的内涵与神韵,实现语言精神和文化心理之间的内在转换与构筑,从而使儿童逼近文本的“真理”,同时体验力也促使儿童的体验不断走向深刻和智慧。可见,提升体验力对于儿童学习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阅读教学出发,儿童体验力的形成需要在对立冲突中寻求平衡,在创造知识中品味乐趣,在交互作用中实现融合。笔者以为,体验力应围绕找准起点“度”、品味过程“趣”、执守境界“格”等三个主要维度进行构建,为儿童阅读提供一种可能选择与价值实现。
  一、找准“度”——体验发展的逻辑起点
  儿童体验是经历自身非本性的紧张与充满冲突的过程,而“度”的把持则是对这一过程的缓解与平衡。观照中庸之“度”即“用其中”,教师可以准确机智地选择好体验的逻辑起点。
  1.毋意:不悬空揣测
  准确触摸语言的意义世界,不能脱离语言的情境妄自体验,“想当然”“自以为”不可取,应以文本为本。如《早》一文,以花喻人的梅花意象朦胧、“早”字故事简单易读,学生可能不会及时建立起鲁迅的伟大形象。这时不能让学生凭空交流体会,应引导他们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到:梅花的品质正是鲁迅的品质,梅花就是鲁迅本人。
  2.毋必:不绝对肯定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珍视”的基础是尊重。我们对学生的体验应有所肯定、有所区别,不能不加选择照单全收。这样的泛体验之如果存在,是对“珍视”的曲解,导致“绝对肯定”以“独特”的方式存在。
  3.毋固:不拘泥固执
  对学生的体验感受,我们要筛选、有价值地甄别,但也要适度包容。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学生体验的关键词隐藏在课题里,一读便知。但文中“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语句,让学生产生了一些新体验。
  4.毋我:不唯我独是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2]阅读教学最忌“早有定论”和“集体意见”。真正的教学应挖掘语言的“潜在物”,如从调达的前后变化中来看其品质,学生的认识就会走向深刻,体验也就更加强烈。
  二、品味“趣”——体验内化的过程建构
  体验是一种过程思维,也是创造并内化知识的过程。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的结构特点与心理发展之间的联结点,通过对过程思维的经历反思建立自我概念,并在新的情境中不断完善对文本知识的主动建构。
  1.入境:发现意象流动的美趣
  儿童入境应建立在文本还原的基础上,在生活情境中才能对语言提供的审美领域自由地欣赏与感受,用直觉捕捉并构建文本的形象。
  教学《望月》片段:
  师: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那么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生:月光的美是一种安详的美。文中说,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她的清辉,真像母亲安详地、慈爱地看着我们。
  生:我觉得月光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多么宁静而祥和的月夜啊,我被深深地陶醉了。
  生:月光的美是一种跳动的美。
  这种喜爱使学生在情感逻辑的驱动下,在一种妙不可言的状态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深思、移情、悟解等心理因素碰撞、融合,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的意义。
  2.亲历:追求思维砥砺的理趣
  儿童对语言文字的习得实则就是要不断经历着创造、验证、获取的过程,每个新意义的产生都使思维处于积极提升、富有张力的状态。
  教学《半截蜡烛》片段: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杰奎琳,二是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服对方吗?
  生:应该是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杰克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不,应该是妈妈,她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辩论使学生的体验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种意见”引发学生深入文本,寻找支撑性的证据,得出三种不同的观点,呈现出思维的理性之美。学生发掘的文本价值越高,不断生成和有待拓展的经验时空就越广阔,审美的意义就更加丰富,认知图式的建构也就不断深刻。
  3.同行:享受心灵共振的情趣
  儿童带着积极的情感对文本全身心投入探究,在情趣不断获得和生成的过程中,尝试循着作者创作的路径,与其对话“同行”。
  教学《黄鹤楼送别》片段:
  师: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这是一杯深情厚意的酒。
  生:这是一杯充满敬仰的酒。
  生:这是一杯充满不舍之情的酒。
  ……
  情感是学生体验的内容、过程和动力。多个角度诠释“酒”的厚重,说明学生对诗有解读的渴望,情感体验的产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揭示了学生探求文本路径的思维轨迹,把揣摩作者的内在情感从潜在的“猜想”变成现实的语言实现。
  三、执守“格”——体验归宿的应然境界
  任何活动都有其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则。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在于“物我合一”,映射到现实教学中,儿童体验就要遵循包含其自身在内的诸多之“格”,这样才能快速深入文本核心,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1.情境言说:主客交融
  儿童体验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文本语义、经验向自身的“转换”。一旦阅读开始,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审美心理因素同时介入,儿童通过客观的“精神世界”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对象化为一种客体存在,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获得高扬的生命体验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于是就有了“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的交融之境。
  2.文本意味:言意共生
  文本内容与形式带有作者的思想意味,儿童体验应得言得意,观照文本的整体存在。文本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形态应该是立体的。儿童的体验只关注文本的内容或形式都会造成审美对象的缺席,走向肤浅。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学生的体验容易滞留在故事情节中,忽视三次杀大黑骡子的对比以及对文本意图和时代背景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只能是表层的浅体验,并不能触及语言的内核。
  3.儿童本真:情理合一
  在体验中,理性和情感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二者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一旦理性占据文本,势必将语言规范化、制约语言的情感生成,走向技术阅读,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过多的情感体验容易获得人物形象,却不容易获得语言的表达形式以及语言的本质力量。只有理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体验,而且儿童的情感与理性都是积极的、自由的,当体验达到顶峰就会获得一种至美至乐的生命感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师大出版社,2011.
  [2]语文课程标准[M].北师大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通过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主动脉斑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普通级新西兰雄性家兔6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15只/组。正常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喂饲普通饲料;其他组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喂饲高脂饲料制备AS模型。各组家兔均自由采食,饮
【摘 要】 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多采用探究法教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在看似平静的第一人称叙述中.隐含着作者深深的悲哀和强烈的愤怒……
以甬台温铁路台州南车站、温岭车站软土地基加固为例,介绍布袋注浆桩加固深层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办法和标准、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等。经试验结果分析,
底栖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组分,发挥着多种生态功能。本论文基于2006年11月—2008年7月按季度对乌伦古湖大型底栖动物的取样调查,分析了乌伦古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
这也是一种力量  一考生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
期刊
龙抖雄姿归大海,蛇含瑞气报华年。时光荏苒,迢迢不停,惜别了2012的成功与荣耀,怀抱着崭新的憧憬,我们又迎来了2013年的激情畅想和锦绣展望。
目的:建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时颅内压(ICP)的变化对脑脊液吸收阻力(Ro)和颅内顺应性(Cic)影响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方法:建立一种新的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前人动物实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8例均为本院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妇产科诊断为产后胎盘、胎膜残留,因不适应或拒绝接受清宫术治疗者,其中人工流产9例占15.5%,中孕引产39例占67.2%,
【摘 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督导听课的基础上,对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教学主体、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主体 教学形式 学习策略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