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
  
  
  〔作者简介〕邬璟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10433。
  (一)
  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关于利益问题的讨论也是极其广泛的,它综合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法律等因素,也涉及到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经济学关于利益理论的研究历史悠长,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就是以个人的经济利益为逻辑基础,主要分析理性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自动或由政府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的模式和影响因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探到了利益问题的本质,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并将经济关系的核心归结为利益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并且,只要阶级存在,那么任何社会的利益都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不同的经济制度追求不同的经济利益。
  我国学界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关系理论逻辑,围绕官方利益理论的思想脉络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建国后较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利益关系阶级性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
  尽管有关利益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很丰富了,这也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创新成果,然而,我们发现,利益关系理论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空间与局限,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不够系统化,二是不够具体化,三是不够现实化。而洪远朋等教授主编的《利益关系总论》,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时期有关利益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性、深入性、广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利益理论的缺憾与不足,还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发展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
  (二)
  《利益关系总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的总报告,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其他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的老中青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大协作的产物。它对已经出版的关于利益关系研究的27部专著,70余篇文章,21篇博士论文作了高度提炼和整体概括,于2011年结题出版,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作品。此项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系统性
  《利益关系总论》总体脉络清晰,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此项研究总报告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三篇:理论篇、现实篇和对策篇。理论篇主要是对我国和西方关于利益理论史的梳理,在总结了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中国新时期利益关系发展规律、深度挖掘导致利益关系变动原因的背景下,分析利益的内涵、外延、性质和特点等利益关系质的规定性,然后从量的方面初步建立利益评价体系。可见,这一理论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质与量、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性,由此也形成了利益关系的理论系统。现实篇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文化利益关系三个方面,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思路,系统地探讨我国利益关系,其中关于经济利益分别从整体、地方、产业、企业、国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策篇则从我国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的十大变化入手,着重十大利益关系的探讨,在以和谐利益关系为建设目标之下,对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十大思路。此项研究的整体逻辑顺序是先基于利益理论和实践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抽象与创新,接着应用这些创新性理论对现实重要利益关系进行解释与分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进行对策性探讨。此项研究既具有宏观系统性,每一分项研究又都自成体系,沿着一定的逻辑进行布局和整合,从而使得这一研究的各个部分都具有有机的联系。
  2.深入性
  综观中外学术界关于利益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来看,已有的研究内容还不够完整、深入、全面,有些仅描述了利益关系的局部现象,缺乏对原因、机理、性质等的进一步探究;有的剖析了某种利益关系的形成、作用方法,但没有延伸至它的特点、性质以及与其他利益关系之间的联系。而《利益关系总论》弥补了这些研究的不足,坚持沿着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在总括各方面利益现象的基础上对利益关系研究作出了较为深刻的阐释和分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此项研究充分论证了利益关系研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化了利益关系的概念,提出: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利益的基本部分——经济利益是一切经济学的核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这就将利益关系上升到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中心和核心地位;其次,扩展了研究的内容,深化了利益的来源、诉求和利益关系主体,既着眼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这些基础利益的研究,又对文化利益、保障利益和环境利益等利益关系研究热点问题着重进行了探讨,将一些整合到整体利益中去的特殊利益分解出来,细分成不同层面、群体的利益关系,多样的利益来源和诉求、多元的利益主体使其研究更细化、更有针对性;再次,深化了我国利益关系矛盾研究,突出了其时代性和中国性,强调了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任务的关键性,指出:利益表达多维、利益差距扩大、利益矛盾公开等现实要求我们正视矛盾,而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共享,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共同性。
  3.创新性
  利益关系虽然反映了社会关系的本质,但是,在现实社会这些利益关系则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利益关系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形成了许多新形式,其利益关系的涵义更日趋丰富和复杂化。《利益关系总论》力图根据利益关系这些新变化趋势和新变化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创新发展。此项研究较早地提出了十个新概念,这对利益关系理论研究具有补白的作用。此项研究还将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概括为利益观念普遍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表达多维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全面化、利益矛盾公开化、利益协调关键化、利益研究深入化等十大特点,将利益关系归纳为中央与地方,国家、企业与个人以及地区、工农、行业、企业、劳资等十大利益关系,与此对应所提出的十大协调思路,是对我国利益关系的较为全面的概括与总结,也是贴近实际的对策分析。这一研究首次尝试构建利益关系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利益的测度原则和利益关系测量指标体系,构建了利益的综合评价模型,它是对利益的衡量、操作研究的初步尝试体验。总之,这些新理论紧密结合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变化,从利益关系的质与量、理论与现实多重角度拓宽了国内利益关系研究的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4.广泛性
  社会利益是一个总体的综合性概念,包含多种基本要素,而社会利益关系更是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社会利益关系必须将视角扩散到整个利益系统的每个元素。《利益关系总论》从多个角度,对多种形式的利益关系主体、客体、时间、过程给予了全方位的探讨,体现了广泛性、丰富性和层次性。诸如从学科上来看,此项研究立足于经济学基础,并融合政治学、社会学、环境学、统计学等领域进行交叉性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角度来看,此项研究主体多元,层次分明,大到世界各国,小到个人个体,分别对应着一国之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个人间,到世界范围的国与国之间,跨度宏大而广远;从利益关系客体来看,有基础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也有新兴的文化利益、保障利益和环境利益等,不仅有物质财富所得的利益,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利益;从利益时间角度来看,不仅研究现实的、当代人的利益关系,还有关于下一代的未来利益论研究;从研究的触角来看,此项研究从理论延伸到新时期全球和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涵盖了现存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从研究的参与者来看,则凝结了老中青三代经济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体现了研究者群体的广泛性。
  5.前瞻性
  此项研究不仅包括对过去的利益关系总结和现实利益关系的描述,还有对未来利益的展望和预测。《利益关系总论》里关于虚拟利益的展望研究可为解释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预防将来的虚拟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关于文化利益的超前研究对于我国当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利益矛盾的解决以及对较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繁荣我国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关于政治利益的前瞻研究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保持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政治体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理论意义。此外,此项研究关于开放利益、机会利益、风险利益、分享利益、休闲利益、保障利益、补偿利益、未来利益等问题的研究也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未来性。
  (三)
  《利益关系总论》作为我国新时期理论界的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此项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首先,这一研究成果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应用经济学的指导作用。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借鉴了西方经济学有价值的理论,使两者相互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两个经济学的交叉边缘,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设成为超越西方经济学的精华经济学起到理论上的支持作用。再次,将微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有效的对接,使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成为一体化的理论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打破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界桩,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提供了基本条件。第四,将一般理论经济学与国别经济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既具有一般普遍意义,可以指导全球经济活动,也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用的理论体系。
  2.此项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夯实提供了理论支撑
  首先, 《利益关系总论》以利益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核心理论为基础,将诸多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并构建了许多新的研究框架。其次,在利益关系的大框架下,不拘泥于劳动价值论或者要素价值论的争论,大量使用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广泛地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以及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这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大量借鉴和使用西方经济学作了有效的尝试。再次,此项研究沿着利益关系脉络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内,从而为我国主流经济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过程中,克服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离以及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的局限提供了线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密切相连的理论体系这一特点。
  3.此项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对于我国较好地处理现实社会存在的利益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贴近生活利益关系现实,具有借鉴性和参考性。
  (责任编辑:张 琦)
其他文献
〔摘要〕 新常态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过剩问题具有必然性,我国具有市场机制下发生产能过剩的共同原因和因素。借助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国当前由特定原因形成的产能过剩,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产能过剩的内在可能性和原因。因为市场机制同样存在有限性和副作用,甚至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本身就是引发产品和产能过剩的环境,而干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存在不少问题,回顾过去几年政府采取
期刊
〔摘要〕从世界经济长波演进决定的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各阶段的相对竞争力变迁与市场经济动力机制角度,分析今后10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10年后至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增长趋势显示,我国经济或将进入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增长速度有可能持续下降,之后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同时,由于牵引经济增长的技术来源仍以引进与模仿为主,由此决定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虽然会继续缩小,但在一个较长时期尚无法取代美国在引领世界
期刊
〔摘要〕管辖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内容,不仅增设了公司诉讼管辖,拓展了协议管辖,而且还增加了应诉管辖,限制了管辖权的“下放性”转移。这些管辖的新制度对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解释论的视角,管辖制度还有许多有待明确、完善之处:明确公司诉讼管辖的适用范围和专属管辖属性;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协议管辖 “实际联系地”的规则,考虑不平等约定的救济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协调
期刊
〔摘要〕公民国家认同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公民国家认同需要一定文化条件的支持, 政府的公共信任奠定公民认同国家的道德基础,政务诚信作为政府信任的核心价值是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伦理条件,而政务失信则是公民国家认同危机形成的文化原因之一。政治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政府诚信形象重塑的第一步,也是公民国家认同信念增强的重要一步。促进公民国家认同,政府还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坚持诚信的
期刊
〔摘要〕 作为一种看问题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学方法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它能向每个普通人揭示出属于他自己的“能在”,从而让人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并不是死的法则,而是动态、无限、生机活泼等一切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代名词。依道而看,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最适宜的方式向着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最适宜的良性关系
期刊
①安杰罗·梅(1782—1854),1813年任盎博罗肖图书馆(米兰)的抄写员,后被任命为教廷祭司(1819),并于1838年担任枢机主教。正是在罗马和米兰,他发现了大量不为人知、以隐迹纸本保存的大量文学著作。  ②苏多尼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q201342)  〔作者简
期刊
〔摘要〕沃尔策的政治哲学是多元主义的和特殊主义的,他反对任何一种正义原则支配所有分配领域。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沃尔策关于分配正义的各种著述,就会发现有三个原则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即平等、需要和应得。它们是分配正义的原则,因为它们规范了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但是,这些分配正义的原则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各自只适用于某些领域。  〔关键词〕沃尔策;分配正义;平等;需要;应得  〔中图分类号〕B71259〔
期刊
    〔摘要〕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现代科学发现世界上有正物质、反物质和暗物质。弦理论表明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粒子”,而是闭弦的不同振动模式。中微子振荡的发现更证明了反物质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发现对哲学的“物质”范畴起了很大的丰富和拓展作用。物质概念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但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
期刊
      〔摘要〕 消费主义文化是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体现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安顿自我身心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丰富的身心安顿之道,能够有效地淡化或消解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倡导回归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在山水、田园中安顿心灵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种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具有可持续性的消费方式,它通过回归山水、
期刊
〔摘要〕 “罗马化”研究模式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罗马文明的单向传播和同化作用。本文以高卢行省为中心,考察“罗马化”过程中的双向文化互动和文化转型现象。不仅被征服地区被罗马文明同化,而且在行省立足的罗马文明自身也因行省传统文化的抵抗和渗透而发生变异,结果导致以意大利本土为核心的罗马古典文明逐渐演变为包含行省多元文化基因的“罗马化”文明。  〔关键词〕 罗马化;行省;高卢;凯尔特;文化抵抗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