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空间化:红色标语宣传与红色经典电影中的标语元素分析

来源 :传媒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向来重视宣传.在井冈山到中国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以红军标语为代表的宣传理念在斗争中逐渐成熟,其宣传内容伴随着外部环境、革命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红色经典电影作为中国革命的艺术化文本,在审美性展示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同时,也将红色标语作为叙事元素呈现在影片之中.论文在总结红色标语宣传经验的同时,从叙事学角度对红色经典电影中的标语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其作用具有红色宣传内容的历史化、红色宣传空间的景观化和红色宣传方式的故事化.
其他文献
扶贫题材电视剧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以广大农村为叙事空间,以党员干部和村民为主要人物,以脱贫攻坚为叙事线索和最终目标.扶贫剧中很多选材来自真实生活,是艺术加工后的虚拟故事对现实社会的观照,需要探索和建构一套完整的话语框架,搭建扶贫剧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本文以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为核心要素,从《山海情》谈中国扶贫剧的话语框架建构,诠释了脱贫攻坚战略的意义,为未来的影视剧创作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随着虚拟和真实的深度渗透融合,未来信息业和实体行业将深度融合.换言之,我们不仅要看到VR/AR(虚拟现实/现实增强)在技术层面的功用,更要注意到其本身承担着的信息传递的载体和渠道等作为媒介的连接功能.它不仅可以像传统媒介那样能连接人与信息、人与人,更可以连接人与物、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人的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等等.进一步讲,场景将决定未来技术的使用方式,媒体也将通过场景触发用户的服务需求,并且让汇聚各种资源的关键节点实现变现.本文通过重点探讨VR/AR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对媒体场景的拓展,来展望场景对
概念是一切学术理论体系的基石.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对新闻传播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概念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远大于其他学科.因为新闻传播学标识性概念本就严重不足,虽然在传播学传入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是互联网智能化传播 的快速迭代更新,对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带来颠覆性影响,亟需改变目前概念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以打造标识性概念为途径,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建设.提炼概念是“十年磨一剑”的过程,在打牢学术根底,搞好学术思想积累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现实感”
“媒介”的概念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本源问题,对其内涵的厘清可以加深对学科发展史及其知识的理解.文章追溯了“媒介”概念的词源,指出“媒介”被主体所使用进行信息生产与传播从而得以成为“媒体”;从“媒体”到“自媒体”概念的演变体现了主体的“把控”与“确认”;而“个体”真正成为“主体”,则是“自媒体化”这一命题的内在要义.
1976年10月,十年的“文革”彻底结束,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彻底变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预示着将回归到经济建设的主题上来,开启改革新时代.经济建设替代原有的阶级斗争,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投入到社会改革的实践中,迫切想要改变“文革”遗留的社会创伤,努力向“四个现代化”迈进.
期刊
媒介即关系意味着媒介以自身特性结构了人与社会的亲密程度.当本质上属于硅基生命的类人智能有朝一日走入人类家庭生活中,古已有之的家庭关系将会现出新式困扰.按家庭关系的不同类型来说,或有代际之间的“智能鸿沟”,夫妻之间的新型“第三者”,兄弟姐妹之间的攀比之争;按家庭关系的普遍困惑来讲,则有家庭决策权旁落、家人交际弱化、家庭情智动摇、家庭生态重构的可能.有鉴于此,开发者应当引入类人生产家庭协商机制,传播者需要注重采集、传递与引导的多措并举,使用者不断深化家庭认知与“自由意志”,监督者同时以行政力量铸就家庭技术防线
电影《1921》选取1921年作为历史“横截面”刻画建党历程,以影像传承革命历史.电影通过陌生化视角转换再叙述建党历史,拓展期待视野;以类型化元素介入赋予建党故事新体验,扩展新主流电影的美学品质;同时,追求年轻态的多维度审美重塑,引发观众与建党初心的强共鸣,实现了陌生化、类型性与年轻态的三重创新,彰显了新主流电影创新生产的想象空间与多元路径.
创刊于抗日烽火中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取得全国政权的民主革命时期,于国统区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同时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更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忠实报道者、历史见证者和真实记录者.《新华日报》在揭露日寇暴行,报道抗战事迹,宣传抗战言论,宣传组织国统区的工人及青年运动,以及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等诸多方面功勋卓著,也为抗战胜利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全世界携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频繁使用概念隐喻,建构出“疫情防控是战争”的国家话语新形态.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国家修辞能力和国家传播能力,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智慧和全球治理能力.具体而言,“疫情防控是战争”这一概念隐喻由“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疫情防控两条战线”“抗击疫情两个阵地”等子系统构成.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面对国际疫情的持续蔓延
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德树人成效是衡量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部推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计划2.0,指出"深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明确了建设课程思政、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课程《微视频制作》课,应遵循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的理念,在专业教学中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为新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后备力量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