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合理调动可以直接推动学生相应的语文素养的养成。而本文就教学内容情绪释放点的厘清、课堂临时情绪触发点的把握和调动情绪的方法选择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调动;学生;情绪;高中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蕴内涵、纳人文、营造氛围、情动于衷、心牵行动,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化功能。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可在引导思路、抑制氛围和提高创造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组织者在课堂上做到合理的情绪调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而到位的情绪调动?关键是抓住情绪点,在课堂中,适时而动、情与理接、收发自如,可有力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着力分解教学内容,厘清情绪释放点
一是从教学内容中厘清主要情绪点,保证情感教育的课堂落实。树立高中阶段的情感培养体系,具体将情感因素梳理、分配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纲举目张。同时,梳理教材体系中的情感因素,真正激发相应的课堂情绪点。
语文教材内容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挖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激发情绪,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落实情感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抓住临时情绪触发点,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错位和同步,就能产生情绪碰撞和共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在意料情况下所出现的“应激”情绪,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引导,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
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予以适当调节,对学生的情绪予以适当的引导,使教学情绪与课堂教学和谐,并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乐教乐学。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而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调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故尤需注意师生课堂中临时情绪的触发点的处理,尤其是教师对在语文课堂中自己所处的焦虑、困惑、兴奋或愤怒等心理状态予暗示调节,可有效有机地调节学生相应的情绪,加强情感的培养。
三、选择方法调动情绪,加强师生情绪体验
1.课前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无情便无味,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情感的渲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精心准备,精心预设情绪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积久达到情感的养成。
2.教学过程以多形式调动情绪,积久培养丰富的情感。第一,教学起始阶段注重课前导入激发相应情绪。教学中间阶段以集体朗读、课堂辩论、课堂表演、音乐刺激等形式激发调动相应的情绪。教学结束阶段的情绪激发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的形式延伸求知情绪。
第二,以适宜的方式释放情绪。释放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这样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第三,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再以学生到堂迟到为例,你可以婉转的告诉他:“你过了上课时间还没到,我们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我好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课堂中、生活中。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功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周萍.调动课堂情绪方法之我见[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调动;学生;情绪;高中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蕴内涵、纳人文、营造氛围、情动于衷、心牵行动,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化功能。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可在引导思路、抑制氛围和提高创造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组织者在课堂上做到合理的情绪调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而到位的情绪调动?关键是抓住情绪点,在课堂中,适时而动、情与理接、收发自如,可有力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着力分解教学内容,厘清情绪释放点
一是从教学内容中厘清主要情绪点,保证情感教育的课堂落实。树立高中阶段的情感培养体系,具体将情感因素梳理、分配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纲举目张。同时,梳理教材体系中的情感因素,真正激发相应的课堂情绪点。
语文教材内容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挖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激发情绪,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落实情感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抓住临时情绪触发点,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错位和同步,就能产生情绪碰撞和共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在意料情况下所出现的“应激”情绪,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引导,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
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予以适当调节,对学生的情绪予以适当的引导,使教学情绪与课堂教学和谐,并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乐教乐学。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而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调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故尤需注意师生课堂中临时情绪的触发点的处理,尤其是教师对在语文课堂中自己所处的焦虑、困惑、兴奋或愤怒等心理状态予暗示调节,可有效有机地调节学生相应的情绪,加强情感的培养。
三、选择方法调动情绪,加强师生情绪体验
1.课前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无情便无味,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情感的渲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精心准备,精心预设情绪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积久达到情感的养成。
2.教学过程以多形式调动情绪,积久培养丰富的情感。第一,教学起始阶段注重课前导入激发相应情绪。教学中间阶段以集体朗读、课堂辩论、课堂表演、音乐刺激等形式激发调动相应的情绪。教学结束阶段的情绪激发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的形式延伸求知情绪。
第二,以适宜的方式释放情绪。释放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这样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第三,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再以学生到堂迟到为例,你可以婉转的告诉他:“你过了上课时间还没到,我们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我好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课堂中、生活中。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功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周萍.调动课堂情绪方法之我见[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