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1日早上7时,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2岁。常香玉是伟大的爱国者,是文艺界的楷模。在她的一生里,有许多值得后辈终生效仿的光辉篇章。
成长经历
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的一个贫苦人家。原名张妙玲。常香玉的父亲也曾经是个唱戏的,后来因为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一些打杂的事情。1932年,父亲为了让她不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父亲认定“戏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经常把常香玉打得皮开肉绽,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
常香玉开始是跟着父亲学戏,后来父亲请了老师专门教她。从9岁开始,父亲就经常因为学戏的事情打骂她,一直打到她20岁。最严重的一次是她因为一个字吐不清楚,父亲便撕住她的嘴,连肉都抠掉一块。她当时哭得唱不成戏,父亲一怒之下,一脚把她踢到车底下,当场将她踢趴在那儿昏了过去,连头和脸都磕烂了。农会里的人都在那儿听戏,一看到这情况,就把她父亲弄到农会里头,说他是人贩子,把他绑到农会里就揍他,叫他说在哪儿买的人,在哪儿偷的人。她父亲说:“她是我的亲闺女,你看她长得也很像我,把她喊来看是亲的还是买的?”常香玉哭着喊着说:“他是我的亲爹!他是我的亲爹!”她父亲这才被放回来。出来后,香玉和父亲抱头痛哭。父亲说:“我的闺女啊,咱不学戏吧,你爹没有本事,你爹没有法养活你。我不能送你当童养媳,要不咱要饭吧。”香玉死活不去要饭,于是她继续跟着父亲学戏。
为让香玉积累舞台经验,父亲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她什么角色都演:小生、武生、丑角,就这样,年仅12岁的香玉已小有名气了。经过近乎残忍的磨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常香玉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常香玉认为,她的老父亲是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解的人,常派唱腔的形成最早就是由他帮自己改戏开始的。1935年腊月,常香玉随戏班闯荡开封,不久便在戏班里唱起了压轴戏。
那时学戏是被乡亲们瞧不起的,于是,父亲卖了家里的土窑,带着常香玉和常香玉的弟弟、母亲,一家四口前往密县。父亲在一个戏班帮忙,常香玉开始学戏。有一年,父亲带她回老家,村里张姓的人认为,宗族出了女戏子是个耻辱,不准她姓张,死后也不准她进张家祖坟。气愤之下,父亲便给女儿改名叫常香玉,随了义父的姓。常老大对常香玉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样,常香玉一直没有忘记常老大给她做的烧饼夹肉。
常香玉先随父亲学习豫西曲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常香玉红了之后,就有了一些类似今天追星族的人,组织了“闻香社”来捧常香玉,麻烦也就跟着来了。这一家要她去演戏,那一家也要她去演戏。老父亲只能答应一家,另一家就扬言弄死她。
有一次,有一家没请到常香玉,心怀愤懑,要置她于死地,于是把一个手榴弹扔在她的化妆桌前。巧的是她已化好妆,正好走到门口,另一位演员杨桂云的父亲来到化妆桌前,说是照照香玉的镜子,他刚坐下就被手榴弹炸死了。常香玉到尉氏县演出时,手榴弹又扔在观众席上,幸好那个手榴弹没有炸,常香玉他们连夜就逃出了尉氏县。此后,他们过起了颠沛流离的演出生活,几乎产生了再不回河南的念头。
日寇侵华,常香玉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1938年,常香玉到陕甘一带演出,名声大振,获得了“豫剧皇后”的美誉。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常香玉生前曾多次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她说:“解放后,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我们也有了安定的个人生活、社会地位和发展艺术的有利条件,我们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飞跃!”即使到她因病不能再演武戏时,仍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艺术。
捐献战机
常香玉以豫剧《花木兰》等蜚声艺坛,成为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豫剧泰斗。抗美援朝期间,她亲自率领香玉剧社义演筹款,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的义举更是令人敬仰。现在,这架战斗机停放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展出,人们把它称为“常香玉号”。但常香玉却对此多次予以郑重更正:应该叫“香玉剧社号”,飞机不是我一个人捐的,剧社那么多人演戏都有功劳。
抗美援朝初期,从朝鲜战场传来消息,我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丧心病狂的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8岁的常香玉,听到广播后辗转反侧,悲愤难眠。次日一早,她对丈夫陈宪章说:“咱俩是经历了旧社会的艺人,是新中国使我们挺直了腰杆。现在美国发动侵略战争,企图扼杀咱新中国,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打得很艰难,咱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陈宪章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咱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吧!”就这样,夫妻俩决定用义演募捐的方式为志愿军将士捐献一架战斗机。
当时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成功地改编了豫剧《花木兰》,正在各地巡回演出。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知道他们要捐献飞机这件事后,对常香玉说:“就用向志愿军赠送‘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的名义进行捐献演出吧!”并委派马运昌、毛云霄、荆桦三位干部协助剧社从事捐献演出工作。
常香玉拿出多年积蓄,又卖掉了香玉剧社唯一的一部卡车和自己的房子,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为了不影响演出,她把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送到托儿所,带领59名演员踏上了义演募捐的征程,还公开宣布:剧社的演职员不拿一分钱报酬,所有义演收入全部用于为志愿军购买飞机。
1951年8月8日晚,常香玉到达第一站开封,2000多名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开封剧院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欣赏常香玉的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被她深切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大家踊跃地把省吃俭用的积蓄投入募捐箱中……就这样,常香玉和她的剧社在开封连续演出五场,场场爆满。
1951年时,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格按当时的币值是15亿元,以常香玉当时演出的标价来计算,场场满座也要200多场才能筹足。为了早日凑足买飞机的钱,她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日夜兼程到各地义演。直到1952年2月7日,香玉剧社通过在开封、新乡、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的180多场演出,才募集到了1527亿元人民币(旧币),交给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香玉剧社委托他们代买一架战斗机,献给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们。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得知此事后,专门接见了她。彭德怀握着她的手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常香玉义演捐献飞机的事,惊动了中南海,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1952年4月,全国文艺汇演期间,观看完常香玉演出的《拷红》后,毛泽东握着她的手兴奋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1953年,常香玉担任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文工团第五团副团长,带领香玉剧社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她不辞劳苦,不怕牺牲,一次次穿越美军的火力封锁线,为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们演出,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据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捐献的飞机为“香玉剧社号”。当时全国各界捐赠钱款相当于3710架飞机,国家用这些钱购买了一批米格歼击机,“香玉剧社号”是其中之一。但限于当时条件,并没有在机体上喷涂标志。现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这架飞机,就是当时那批歼击机中的一架。在博物馆筹备期间,为纪念常香玉等人的爱国精神,特意为这架飞机喷涂上了“常香玉号”标志。后来经过仔细查检历史资料,确认这架飞机的标志应为“香玉剧社号”,便重新喷涂,作了更正。现在再去博物馆参观,见到的飞机标志已经是“香玉剧社号”了。
伉俪情深
21岁那年,常香玉演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去看,陈宪章就是其中的一个。陈宪章当时是陕西宝鸡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中州小学校长。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宪章令常香玉记忆尤深。他针对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说:“‘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这句词用得不准确。你根本就不了解他,怎知眉清目秀的人就一定是忠厚老实的呢?”常香玉听了之后,觉得他不仅懂戏,还很幽默,就这样对他有了好感。“那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个河南人。那时候不懂谈恋爱,也不敢往那去想,反正心里光想着那个人的样。”
此后又一件很偶然的事加深了他们的感情。在宝鸡时,一次,有个三青帮头子娶小老婆,要常香玉去唱堂会。香玉没办法只能去,在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这个流氓大怒,要打她,常香玉跳到桌子上,把手上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自杀。就在这次吞戒指事件中,陈宪章走进了她的生活。常香玉回忆说:“当时我吞了戒指之类的东西,陈宪章说你不为别人也得为中州小学呀,你不是答应我要为咱们中州小学募捐吗?实际上,我也很喜欢他,我就听他的话,吃了韭菜,喝了蓖麻油,拉了几天,拉出了金戒指。我从此不戴戒指。”
8个月后,常香玉回到宝鸡,陈宪章和妻子的离婚手续都办好了。他们开始正式谈婚论嫁。陈宪章问香玉:“能订婚不能?”常香玉说可以吧。这时候,陈宪章就跟常香玉要一把剪刀,剪他的指甲。常香玉把剪刀递给他时,他就拉着她的手,一下子把她拉到他怀里,他们俩就这样正式谈下去了。
对于不少朋友笑她:人家都是男追女,可你倒好,一个红得不得了的大牌演员反而去追男的。常香玉说:对,我就是女追男,他有才华,人又谦虚。
在常香玉和陈宪章结婚前,她曾经提出过三个“谈嫁”条件: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唱戏的就看不起她。“阮玲玉的死对我有很大刺激,我就想着,我这个人如果不找个好丈夫结婚也是那个下场。”
对于常香玉提出的要求,陈宪章一一答应:与前妻离了婚,并且把官辞了。1944年,21岁的常香玉与27岁的陈宪章终成眷属。结婚后陈宪章更是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他开始为常香玉编写剧本,常香玉演出的所有剧本,如有影响的《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等,都是他写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有时演出少个角色,他就顶上去,老旦、小生唱啥像啥,甚至可以说,没有陈宪章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常香玉从小没学过文化,认识陈宪章后才一点点学习看报。为了不让其他事情分散常香玉的精力,陈宪章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对常香玉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他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
2000年,陈宪章病重。在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陪伴。“我每次去的时候,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常香玉说。在那段日子里,常香玉主张给已经无药可医的老伴实施安乐死:“我知道老头受罪,我希望他早走。”2000年7月,相伴50多年的陈宪章离别了心爱的妻子。临终前他对常香玉说:“我一生有你足矣!”
在陈宪章刚离开的那段日子里,身患癌症的常香玉痛苦极了,她曾经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说你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一种药,让我们俩同一天死?”陈宪章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常香玉说,有这个在,我就可以天天跟他说说话。
夕照从容
常香玉始终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朴的心。解放前,为救难民,她兴学义演;解放后,为发展农业捐过拖拉机;抗美援朝时,她把全部收入用来为国家捐献战斗机;十年动乱之后,她又把补发的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交。
1998年,76岁高龄的她携弟子在河南人民剧院登台义演,6万多元的票房收入全部捐给了“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会”。此后,她又向该基金会捐助一万元人民币。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们又联名向基金会捐款二万元人民币。当“非典”肆虐时,老人又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一万元钱捐助河南省的非典防治工作。2003年,郑州大学医学院的200名贫困大学生也都收到了来自常香玉的特殊援助。
年过古稀后的常香玉经常向人们介绍她的保健四经:“早晨练功微出汗,水煮青菜好通便。切忌绕着银钱转,笑口常开金不换。”
常香玉患的癌症进入晚期时,病灶扩散到整个腹腔,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冰冻骨盆”,即骨盆内腔像石头一样僵硬,一般人很难忍受。治疗时,常香玉总是说,不要再打针了,没有必要再浪费。病痛折磨得她很痛苦,但她始终保持着微笑。其他病人听说大艺术家在住院,都嚷嚷着要看她。常香玉能下床走动了,就走出病房,到门口和病友们见见面,聊几句,没有一点名人架子。42年前,常香玉因患宫颈癌进行了化疗,之后病情基本稳定。2002年,常香玉病情突然恶化。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无效后,她回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继续治疗了近五个月。
手术期间,常香玉被单独安排在一个三人病房,当时因为床位紧张,走廊里加了七八个床位。老人看到后,对医生说,我一个人住三个人的地方,可是老百姓都没有地方住,还是把我转到内科吧。医生安慰她说,没事,老百姓都是你的戏迷,他们都扒着门缝看你呢。没几天,常香玉还是提前转到了心血管科。
6月2日,走进郑州殡仪馆第三悼念厅,只见常香玉穿着大红的绸缎寿衣,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在覆盖着鲜红党旗的水晶棺上方,悬挂着她的遗照。“常香玉先生千古”,这句显示在悼念厅最上方的悼词,表达了大家对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