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生活为“健康中国”赋能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杭州余杭区临平梅堰路13号小区是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花仙”阿姨盛超敏一家居住在3楼,在露台上因地制宜弄了个不大不小的花园。从2001年搬到这里,盛超敏阿姨就用剩菜剩饭、瓜果菜叶、鱼鳞内脏这些易腐垃圾培育肥料种植花草,没丢过一点易腐垃圾。20年坚持,换来的是满园春色,瓜果飄香。
   无独有偶,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也有一位叫赵建荣的环保达人。他将易腐垃圾制成环保酵素,可用来洗碗、浇花、净化下水道和清新空气。他将环保酵素送给社区、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敬老院。
   盛阿姨以天地为炉,遵从自然法则,而赵大爷则使用现代技术。两人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两人变废为宝,爱护生存环境,与绿色同行,与健康相伴,主动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平凡生活过出了与众不同的滋味。看看每天城市产生的巨量垃圾,以及为消化这些垃圾付出的代价,就能知道像他们这样“变废为宝”的做法有重要的意义。
   易腐垃圾是每个城市面临的挑战,消化这些垃圾需要投入巨资,需要将珍贵的土地变成一个个垃圾填埋场。如今,我们还推行垃圾分类,全社会动员,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对垃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上。比如像盛阿姨和赵大爷一样变废为宝,比如遵守规则做好垃圾分类。
   他们是如何做到长久坚持的呢?两位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成为爱好、成为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时,它具有的能量超乎想象,才有可能一直坚持下去。两人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旁人看起来又乏味又脏,可是在老人眼里一定挺有趣。
   对于爱卫活动来说,来自行政、法律方面以及社会力量的推动虽有必要,但都是外部因素,最好的办法是将活动宗旨和人们感兴趣的生活方式相融合,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选自《钱江晚报》)
  【素材解读】
  两位老人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可能:处理垃圾,可以不运去垃圾填埋场,而是转化成日常生活的快乐。我们也许不像盛阿姨那样有个大露台可以用来种植花草以便处理易腐垃圾,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像赵大爷一样学习并应用现代技术,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好垃圾分类,打造低碳生活;做好个人防护,预防病毒传染。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19日,河北省井陉县林业部门处理了一份十分特殊的“业务”。该县下辖于家乡南张井村的村民向林业部门求助称,有人在该村周围的山上“放生”了大量的蛇。为避免村民受到伤害,县林业部门立即派人协同石家庄有关动物专家赶往现场,对这些被“放生”的蛇展开了捕捉。   据估计,被“放生”的蛇很可能超过300条,而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捕捉,大多数蛇还是逃窜在外,给周边村民带来了不小的
期刊
2019年11月11日,就在很多人熬夜“買买买”的时候,昔日一度引起巨大争议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据梨视频报道,陆步轩和学长一起创立品牌卖生鲜,2018年销售额已达18亿。对于备战“双十一”,他感慨“读书一定能改变思维”,看到他已经身家过亿,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认为陆步轩是个人奋斗正能量的代表。   2003年,陆步轩街头卖猪肉被曝光,此刻,堪称他人生中的最低谷,却也酝酿着
期刊
火锅是一种时髦的美食,特别是走在秋冬时节城市的街头巷尾,放眼望去,火锅店的招牌触目皆是,花样也繁多,可我却对铜火锅情有独钟。家里至今还有一个用了二十多年的铜火锅,无论是锅身,还是锅盖,都呈现出一种明亮的光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也诉说着一种质朴和自然。每当天气转寒,父亲便把它找出来,一家人围在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顿。  记得读初中时,父亲出差带回来一个造型奇特的铜家伙,在我惊诧的目光中,父亲
期刊
前段时间,最令人讨厌的网络表情登上热搜话题,不少网友立刻开启了“吐槽模式”。毫不意外的是,微笑脸(也被称为“呵呵脸”)成为网友们最讨厌的表情,尤其是在年轻人眼中,这个表情堪称“万恶之源”,它不仅意味着冷漠与厌恶,还带有嘲讽与挖苦的意味。   在中国历史古籍中,“呵呵”也曾出现过。《晋书·石季龙载记》讲过:“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苏轼也曾在《与陈季常》中
期刊
本书是一本关于老物件的文化散文集。器物与人接触,发生关联后便获得了生命和滋养,而老物件更是承载着感情、记忆,甚至历史和人文。本书描摹了旧日里的用具、书房里的文玩、闺阁中的饰物以及年少时的玩物等各种留有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讲述它们与作者相遇的缘分、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呂峰,散文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屋头青瓦是谁家》《梦里天堂:一城一景一味》
期刊
秋风送来一股古朴,包含着春夏劳作时滴滴汗水的味道——稻花香。爷爷发呆地站在田埂上,注视着田间一大片黄澄澄的稻子,鼻子耸了一下,笑着说:“就是这个味儿!”   爷爷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闻着稻花香长大。可当时水稻产量低,连吃一碗盛满的饭都很难做到。爷爷端着空瘪的饭碗,攥紧拳头,仰天发誓,要让稻花香传遍青衣大地。   大学毕业后,爷爷为了理想来到了农业局,他工作踏实努力,像一棵田间的稻子,吃苦耐
期刊
怒江大峡谷西岸高黎贡山山梁上有个石月亮,那是傈僳族人民祈福的圣地。怒江东岸碧罗雪山下有位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多年来奔波在怒江两岸,在石月亮的注视和陪伴下,走在乡村出诊的路上。   “689009”是一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但在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在拉马底村民们看来就是“120”,因为它就是乡村医生邓前堆的电话短号。   1983年,初中毕业不久的邓前堆得了痢疾,被村医友尚叶
期刊
我愿倾尽一生来记住暖黄色的灯光下,那个柔和的身影。  ——题 记   如水般寂静的月色覆盖了世界,在月色的沐浴下,我独自行走在路边。   小区里的灯一盏盏地亮了,我也必须结束以散步为由的逃避了。   推开家门,仍是一片熟悉的祥和,暖黄色的灯光照耀着客厅,一盘去了皮的水果静静地躺在桌上,上面插着几根竹签。我抬眼看了看一脸期冀的母亲,无奈地将错得密密麻麻的试卷从手提袋的最底端翻出,摊在母亲面前。  
期刊
郭璐萍,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她用纤弱的身躯践行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把中国人的大爱播撒在非洲大地,即使身患重症,依然坚持工作,被誉为“撒哈拉玫瑰”。   2014年初,郭璐萍主动请缨,加入中国第21批援非医疗队。刚刚到达突尼斯,时差还没倒过来的郭璐萍,便投身于抢救妇婴的工作中。24小时间,她连续做了20个B超,上了7台手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两对高危
期刊
“邻居家的窗户大开,暗红色窗帘在风中飞舞,没有人收。”这一幕被一名武汉网友记录下来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更新。4月12日,得知自家窗帘登上热搜,户主王先生专程回家确认,对网友的关心,王先生很感动,更由衷地感谢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方面对武汉的支持。网友们得知户主平安,都说这是最好的结局。   武汉封城以后,一条窗帘,飘出窗外两个月。窗外树木由黄变绿,风里雨里无人收回的窗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