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p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裸的夏天也是欲望的夏天,我在高山之上沉沉睡去。血的雷霆把大地劈开,我急遽坠落,消溶于精神燃烧的内核。
   贝多芬,今夜我无比怀念那架埋入天空的老钢琴。涛声掠过,孤单的雁阵放大悲声,一个世纪迈开它没落和衰颓的脚步。无数闪电摔在地上,我胸中的月亮更加消瘦,以及贫困的诗歌,都是我痛苦的灵魂。
   貝多芬,今夜我想有一个妹妹,她一直脉脉望着我,轻轻坐着,流泪到天明……
其他文献
老家地打村,过去上粮也叫上公粮,或是叫交国家粮。   上世纪60年代末,我8岁的样子,就知道了上粮是生产队的头等大事。每年春种的时候,生产队长杨大叔就会调集好的籽种、化肥,安排肥沃的田地播种。到秋收的时候,杨大叔就站在田埂上,像审视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挑选着,哪几块稻谷长得成熟饱满,就放了单独收割,作为上交给国家的上等粮。   从田里收割回来的稻谷还不能直接上交,要放在晒场上晒,叫晒公粮。按
期刊
风吹了几吹,月亮也就在桂花香里越来越圆了,静如白莲,一日一日绽放。   友人指着水面,说:“看,一河星星。”可不是吗?天上的星星落在面前这条河里,星光闪烁。友人不知从何处端来了一碗水,站在岸边招呼我:“走,我们捉月亮去。”   抬头望月,月已圆,像一块泛着油光的月饼,看那斑驳的花纹,可能是五仁的,也可能是莲蓉的。   白瓷碗中盛着清水,清水中清清楚楚映着一个月亮。端着碗的水一动,月亮也就动了
期刊
故乡的村庄坐落在龙王河南岸,儿时,村前有一条公路,也是村里通往县城唯一的大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当时交通简陋的情况下,这条公路就算特别宽大了,所以,人们多年都称其为大公路。   这条大公路,最初就是一条砂石路,有专门的养路工人,他们每天都会拉着板车,从龙王河拉来黄沙,隔一段距离,堆一堆放在路边,遇到雨天,工人便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把黄沙铺撒到路面,很快又形成了金黄大道。晴天,会用一种镶着皮
期刊
一个冬夜里,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正酣,突然感觉有个毛茸茸的小东西“哧溜——哧溜——”地钻进了被窝,它一会儿跳上我的手臂,一会儿又顺着身子跑到脚下,睡梦中我把这个小东西想象成自家可爱的小猫,因为它怕冷,所以就不请自到了吧。这样想着,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但转念一想,如果是猫,它肯定会安然自得地蹲在被窝口,然后双目微闭,鼻中“呜呜”有声,就像在念一种心经。然而,这个小东西怎么会在被窝里不安分地乱窜
期刊
这场雨一直下,一直,下到了秋天。雨滴一颗颗,落在石墙边,落在墙缝里长得高高的草尖上,或者都“噗噗”地落在了石头围砌起来的土窝里,那里种着一棵葡萄树。这是我老家的后院,葡萄树旁边架着一块长方形青石板,上面长满了青苔。我还没有告诉它,那个长年累月在它身上洗洗刷刷的女人,已经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  那个夏天,我三岁多的女儿跟我说:“我知道变成星星的阿太是哪一颗,你找找看,长满皱纹的那颗就是。”  女儿
期刊
上天眷恋我,生在关中。   在我心中,搓搓面就是“面霸”,据说源于周代。家在关中西府,一年难得吃上一碗搓搓面,逢年过节,母亲最爱做搓搓面。饿死鬼掏肠子。为了早早能吃上面,我不嫌烟熏火燎,帮母亲拉风箱烧锅。捞出第一老碗,我调好料后,就蹲在屋檐下或大树下美美咥上一顿,挺着肚子、打着饱嗝儿在村里闲逛。后来出了城,二十多年海吃海喝,终是“酒肉穿肠过,搓搓面心中留”。可惜,很难找到传统特色的搓搓面了。  
期刊
当历史翻开到南北朝时,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一位奇女子鲍令晖缓缓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出现在我眼前。她是南朝刘宋时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她深受其兄推崇,是兄长引以为豪,然诗文才气并不亚于兄长的“元嘉三大家”之一鲍照的妹妹。  南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认为,南北朝宋齐两代能诗文的女子唯有鲍令晖、韩兰英两人,钟嵘称她的诗:“往往崭绝轻巧,拟古尤胜。”相对闭塞落后的朝代,竟出了一位有如此才情的女子,我忍不住
期刊
“骡子”是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其实,他的大名很好听,叫宋子乐,但可恶的村民们硬把名字反过来念,成了“骡子”(和“子乐”同音)。   据说,子乐老师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是我们村的第一个高中毕业生。那个年代没有高考,高中毕业就回村里开始教书,是村里建起学校后的第一拨老师。听爸妈说,我大哥开始读小学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钱,一学期的学费是两个鸡蛋。子乐老师先后给我们兄妹上过好几年的语文课,严格来说,他是我们
期刊
唐者,作家唐兴顺先生是也。   扶风兄曾有《院子》一文,写唐先生小院颇为传神。那俏黄的“出墙”红杏,“可以讲出前世今生”的竹丛,“与银杏一样古老”的木瓜,“好似在等着你”的太行石,以及那风度盖过先生的“唐董氏”,很神秘。   初夏日,与友颜涛、梅馆主人相约,登黄华山观摩崖。唐先生得知,邀约茶叙。遂下山,径奔那院子而去。   这是一个叫“山水印象”的小区,有几排上下两层的宅院,外观大同小异,院
期刊
那天,是我和这个叫云莹的女孩儿见面的第一个下午。   太阳已快落山,整个天空都被染上一层红色,就连房屋建筑上也像被披上了五彩霞衣。   我和云莹走在街道边的林荫路上。我们刚从肉食市场穿过来。那里人并不多,只有几个围在一个肉摊边讨价还价。地面上,从下水道里溢出的水因对面的煤场,加上车轱辘的碾压,已搅和成了一摊黑色的泥浆。她灵巧得像只小鸟一样跳过了污水摊,跳到了一块干净的空地上。   我分明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