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一生“三清”低调传家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o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翰林李榕是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他33岁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与李鸿章、李元度、李眉生同出名臣曾国藩门下,合称为“曾门四李”。49岁累功升至湖南布政使,达到仕途高峰,然而却在捐输政策上得罪地方豪强遭诬告,两年后被罢免官职。
  很难有人能像他这样快速调整心态。回乡后不仅应邀撰写地方志,还重拾耕读文化,展开了长达20年的教学生涯,直到生命结束。从廉官到乡贤,李榕的一生不因处高而失低调,也不因处低而失傲骨。从先祖到后辈,这股气节如何一脉相承?廉政瞭望记者来到李榕故里四川剑阁县,一探李氏家风。

承祖训:勤和恕让,耕读传家


  位于剑阁县下寺镇友于村的李榕故居,是李榕授翰林院庶吉士时被赐予的翰林府。这间深藏于竹林与农房深处的宅院,远看已是一户农家。李榕遭罢免后,置“耕读为本”于座右,告诫子侄亲朋且耕且读,蔬书并重。
  “启我愚昧,佑我聪明;克勤克俭,且读且耕;不学下流,不堕家声。”李榕家族秉承祖训,世代农耕。李榕之父李时荣于道光乙酉(1825年)乡试中举,曾在广东为官,他“慈祥恺悌,所至民怀”。李榕幼承庭训,刻苦攻读,立下远大志向,他曾有诗曰“少年不合潜林壑,圣明贫贱吾其羞”以示人生抱负。
  李榕之母安氏勤俭温良,治家有道,对子女管教严格,强调“四戒”,即“力戒耳软任性,偏信和偏疑;力戒弟兄子侄,妯娌不和睦;力戒疏慢亲友;力戒骄凌贫贱。”严格的教育和严谨的家规,形成了“勤、和、恕、让”的家风,对李榕的人格长成有着重要影响。
  李榕在长沙走马上任湖南布政使时,与各级官员约法三章:一是官样要大方,平易近人,严格管束家人,不得仗势作歹为非;二是断案要亲自勘察,下乡要轻骑简从,以诚求证;三是民间捐税不得随意乱涨、滥涨。
  然而,封建积弊与清末官场时弊之深重,让性格刚直的李榕最终跌倒在政策改革上。他发现湖南各捐输局,以“劝捐助饷”为名敲诈勒索百姓,于是不顾劝阻上奏朝廷,明令征收捐税“豁免下户,着重上户”,触犯了豪门富室的利益,遭到当地权责的诬陷弹劾,后朝廷以“查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将其就地免职。
  罢官回乡之后,他重拾耕读文化,不仅亲力亲为,还要求兄弟子侄每年春秋二季农忙时节,必须和长工短工一起割麦插秧,并与他们同桌饮食,不得特殊。有空闲时间就读书练字不许疏懒。
  他的子孙传承家风家规,一边读书,一边劳动,大多成为地方士绅。儿子李颖、门人温、吴参与编写《剑州志》;侄孙李谔传承办学,收全乡农商子弟入学受教。乡民受李氏家风影响,大多重视文化。乡场民风大变,文化氛围浓郁。

教学:为官须廉,收放有序


  虽光华已褪去,但昔日的翰林府仍然可见引路、过厅、内厅的三层式规制。从引路到过厅,镂空门楣、雕花脊瓦逐渐映入眼帘。在过厅与内厅之间的照壁上,残缺飞檐下的浮雕图案还依稀可辨,按照当时的装饰风格,左为琴棋书画,右为梅兰竹菊。再往里面的内厅,就是李榕的书房,曾经从这里诞生的诗词、书法已成为后世至今的宝贵财富。
  李榕的许多经济文章、诗话楹联都被他的学生收入《十三峰书屋全集》。他曾有“季子正少年,匹马黑貂裘”的胸怀,也有“日日溪边弄碧漪,窥鱼沙鹭也忘机”的慨叹,有无可奈何的宿命之感,又包含不甘寂寞、积极进取的志向。
  他回到故乡后,快速从罢官的失落中走出来。他看见家乡很少有人读书识字,特别是儿童们没有任何学习条件与机会,就在翰林府邸的东边镜默斋开办了学房,首开下寺镇教书育人先河。他办学同时还任剑州兼山书院的校长,后又主讲江油登龙、匡山两书院。
  李榕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至今仍不乏借鉴。他以充实自我与处人治世为出发点,将儒道两家主张的收敛、扩展之精髓融会贯通,建立了独特的古道树人体系。他不反对门人子弟做官,但要“以‘廉’字为铁板注脚”,希望学生“共登青云梯”。他提出要走仁德治世之途,要勤谋国事、不求富贵,要重义轻利、为民解难。
  为官收放有序,李榕首先做到了“收”。他在升任湖南布政使时,将从湖北乘船沿长江水路赴长沙藩台,沿途州府官员闻讯,都在江岸具礼迎候。李榕知报后,即派家人去买食材,悄悄乘坐一般官船自炊自食,船到各州府点隐蔽而过。
  在治理一方之道上,李榕做到了“放”。他上任后,执掌刑名诉讼,开始纠正冤假错案,同时审理私抽捐税、中饱私囊的贪腐案件,惩治欺诈百姓的恶棍无赖。治理不过半年,民风大变,衙门书役无一舞文作弊。
  后来报国之志落空,他转而投身于家乡以及川北的文化教育事业。门生张琴,翰林院庶吉士,署安徽庐江知县;张枚,任剑州知事;谢佩舒,为柳州知事等,均为一代廉吏。

教子:低調收敛,团结和睦


  墙面破损的一角露出墙体,那是由材质坚韧的木竹密集编织而成的“钢筋”,经过了一百多年,仿佛依然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族。环顾四周,陋室空堂填满了荒凉寂寞。
  从李榕所处的时代来看,儒家传统的忠孝仁义思想让他树有报效朝廷之志,所以他在平定太平天国“洪杨之乱”时建功立业。同时,他也目睹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之世相,以致孤傲不群、曲高和寡。因此有人评价李榕的一生功过并存,时代注定了他半生的悲凉。
  也有人认为,是他的傲气给他带来了仕途之灾。李榕和李鸿章虽同为曾国藩门生,但李鸿章处事圆润权变,这让性格刚直的李榕甚是不屑。此外,李鸿章的品级高于李榕,李榕的才学又在李鸿章之上,两人早已互生骄心与妒意。
  有一次,李鸿章请李榕赴宴,见李榕穿着旧衣破鞋,便取笑说:“老兄的鞋,帮子何其烂耶?”李榕回答:“我靴虽薄而旧,但底正帮直,你靴虽好,但底歪帮斜!”这话是骂李鸿章是监生出身,功名底子不正,弄得李鸿章十分尴尬,从此怀恨在心,后来受命查办捐输案时,趁机置李榕于“死地”。《清史稿·李榕列传》中这样评价,“时舆论咎李鸿章太过,谓不免同室操戈,而李榕平时蔑视李鸿章,亦不无自取之道焉。”
  晚年的李榕总结自己一生的荣辱得失,悟出了一个道理,其精髓就是低调处世,守住这个底线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方才不致流入大起大落的尴尬。他借语恩师曾国藩的亲书赠言“温恭朝夕”,大书“翕宜朝夕”四字挂在墙上,提醒自己并教育家人:不论早晚都要记住“低调收敛”,对人处世切不可张扬,牢记和谐团结,看重亲情友情,被后世子孙奉为家规。
  “友于村”的得名,也缘于李榕的低调。光绪四年(1878年),何马沟何、马二姓人丁式微,沟名反不如翰林府响亮。于是有人建议更改沟名,或说“李家沟”,或说“李家庄”。但李榕不以为然,而是根据《尚书》“唯孝友於兄弟”句,把何马沟更名为“友于庄”。希望乡邻亲如兄弟,和谐平安。
  他低调收敛,却为民众仗义执言。回乡后的李榕,更加深感百姓疾苦。当时,剑州官府责令下寺窑沟碗厂每年无偿提供陶碗2000个,“以备办差之用”,提催差役下到乡间勒索酒食盘费。李榕写信给剑州知州杨云舫说:“此碗黄泥粗料,办差有何用处,只以饱工房之私囊耳。”促使免除了民众不合理负担。
  为避免旱灾歉收,李榕还在何马沟上游拦沟作堰,开挖渠系三里引溪水灌田,惠泽乡邻。
  后人总结李榕的一生,是“为官清廉、做人清白、生活清平”,此处称“清平”而非“清贫”,是有原因的。李榕罢官回到故乡,只靠教书挣点银两以补家中用度,其他饮食蔬肉均靠田产自做自食,稍余些许还用以救济穷人,因此他并不“贫穷”,而是自甘清淡与平凡。
  办学授课的20年时间里,李榕只辗转于各个书院,不做多余的应酬,直到生命终结。120多年后的今天,当地人迁葬时掘开李榕之墓,只见朽棺中除了顶戴的零星残件和散落的朝珠外,没有任何其他随葬品。这便是他一生“三清”的最好见证。
其他文献
师徒制虽是一个传统的传承方式,但是在现在高度发展的社会模式下它也表现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是从工程造价实例教学的模式,通过合理人才定位,精编教材,以科学的师徒制
一、前言射流技术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自动控制新技术,它利用流体在特定元件中流动的某些物理现象实现自动控制。应用射流元件,可以制成各种数字式和模拟式射流自动控
本文介绍了冷轧扭钢筋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复合大楼板的结构试验结果。对该新型楼(屋)盖结构从材料性能、结构试验及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就其进一步研究完善提出若干
随着计算机在图书情报系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图书情报系统的工作方式及文献载体发生了巨变,出现了许多全国性、地域性和世界性计算机联机检索网络;科学的指数律增长和学科
一、概述任何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热量的放出和吸入,温度滴定是基于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与待测成分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近十 First, an overview Any chemical re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这一经典著作中,精辟地论述了解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这四个步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当前
一、引言经常有人询问有关灾害研究中心(DRC)的由来和历史、科研活动和管理、服务设施和出版物以及正在进行的工作等问题。本文试图回答一些典型的主要问题。二、研究对象1.
应用经准直的频率为10.5千兆的微波替代X线束来重建CT图象已获成功。在作者的实验室里是使用一台旋转一平移扫描机和固定的微波源。被测物体在微波源和探测器之间移动。被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呼吸器是用有机玻璃制作的一种压力限定型(定压式)呼吸器。它直接用射流元件的本体做为呼吸器,结构简单,没有可动部分的磨擦,省掉了某些控制活瓣,而同样可达到呼气和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