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城市的天气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老杜从他所生活的城市打来电话:“这几天气温适宜,早晨起来,望见窗外的花都开了,远近高低处有一层淡淡的雾。”我恍若看到,老杜悠闲地坐在早茶店喝茶,杯中的热气袅袅。
  老杜生活在一座古城里,是个胖子。胖子夏天怕热,他大概会买只西瓜,躲在空调房里啃瓜。或者,坐在树荫下,哗啦哗啦扇着蒲扇。下雨天,他提着篮子去买菜,如果这时外面雨落得不是很大,老杜会打一把伞,走在他家附近的老巷子里,边走边想着他的诗。

  老杜在那座城市里有好多熟人,他如果遇到熟人,喜欢两个人各自打着伞,站在雨中,一聊就是半天。老杜聊天时,不会注意到身旁一堵老墙上,有一大串红石榴,挂在头顶,老杜住的地方,原来很美。
  我那年去找老杜时,也是下雨天,在他家吃过饭,老杜又陪我到附近的园林里转转。临走时,老杜将我送到巷子口,就这样,我们在雨中挥手道别。
  别人城市的天气预报,预示着这个人的衣着、情调、表情,以及他生活着的一天。别人城市的天气,晴转多云,多云转阴;抑或夜晚星光灿烂,演绎着这个人一天的色调、背景、走路姿势。
  一朵云,孕育、蒸腾,飘到另一个地方变成雨,落在别的城市。别人的城市,有一对情侣在大风中奔跑,风播撒一地落叶。
  我生活的城市在江之尾,一个朋友在江的上游给我打电话,说此刻外面正下着雨,我能从他的电话里,隐约听到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咝咝”声响。我想象着,此刻朋友在给我打电话,外面起风了,温度也渐渐下降,他那扇亮着灯的窗口,正覆着一层密密叶片的爬山虎,被雨水澆灌,湿淋淋,绿意盈窗。
  别人的城市,有山,雨过天晴,山脊袅袅升腾起一层云雾,水墨山峦,这样的小城,看起来很美。有一个朋友住在楼上,他看到城市在暴雨倾盆时狂野的一面。那天下雨,电闪雷鸣。在这个时候,一个人蜷缩在一角,是渺小的。忽然一道闪电,从他住着的地方朝一座山头劈去,吓得他头皮发麻,打了一个哆嗦。朋友说,那是一道震颤灵魂的闪电。
  有时候,谁也料想不到谁的舒适指数。去年,二伯给父亲打电话,说济南城里的气温一下子蹿到38摄氏度,没想到北方也这么热,只能宅在家里。二伯去了山东40多年,老头儿早已从一棵亚热带植物变成温带植物,很难再回到从前。
  别人的城市,总让我想到它在特定天气状态中的样子。记住一个人,我会把他放在那个地方最美的天气里。
  去过一座村庄,有个亲戚住在高敞的平房里。他那个地方,人不是很多,因为靠近海边,村庄的房子也不是很稠密。我老是想到下雨天,他捧着个饭碗,慢悠悠地坐在屋檐下吃饭。天气改变了一个人的出行习惯,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让他与家和房子亲密。别人城市的天气,影响着别人的心情。下雪天,不出门,那个人就窝在家里看书,或者喝酒。天气好时,他到郊外交友、钓鱼。
  有天晚上,下雨,我躺在床上乱翻书,有人从新疆给我发来微信。那个人问,忙什么呢?我说,天黑湿潮,正准备休息。对方发给我一个哈哈大笑的表情,说我们这儿天气好着呢,外面天光大亮,余晖温暖,我正和一个朋友外出吃饭。想起西部和东部时差相隔数小时,我先享受东方日出的阳光,他在那儿蒙头睡觉;我准备休息,他还在夕阳余晖里,意犹未尽。
  别人城市的天气预报,好像与自己无关,却与心情有关。我在这座城市,朝另一些地方张望,几个朋友生活在别的城市,偶尔打量他们的生活,是关注远处的阳光温度、雾霾烟霭、阴晴圆缺,以及他们在暴雨、酷热下的生活态度。
其他文献
HE=Happy Ending,即圆满结局。BE=Bad Ending,即悲剧收尾。  HE与BE常在爱情类作品中引起讨论。  最近,我给好友安利了一部肝胆相照、荡气回肠的影视剧。正待我要长篇大论输出推荐语之际,好友一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HE还是BE?”  看小说先看结尾,看影视剧必先问结局是“HE党”的基本素养。好友只看HE作品,主角们必须要开心、活着、在一起,最好还能明说长长久久。但凡误入一
期刊
作为一个从小肉乎乎的姑娘,我的减肥史已经能写本书了。今天就讲讲我印象中最“惨烈”的一次减肥吧!  二十岁出头去德国读书,初去超市看到整面墙的巧克力黄油曲奇和黑森林樱桃蛋糕,到几个月后都变成了长在我身上的肉:管他那么多,吃饱了再想减肥的事!  那时年轻得什么都不怕,在电脑文档上打下“28天断食”时手都不抖一抖。还加入了几个豆瓣小组,组名凶残而决绝:“要么瘦要么死”。非常符合我当时破釜沉舟的心情。  
期刊
我对鱼以及鲜味的味觉记忆均来自松花江支流的一个大水库。  水库位于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平日里金光闪闪,美不胜收。当时我们喜欢把书本上一切关于湖泊的美好想象都放置在它身上。  它们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总是时不时地定期造访。优良的水质赋予这些鱼纯粹的鲜味,人们总是用“与土腥味绝缘”来形容这种鲜。  每次它们出现,仿佛一个小家庭里的人间盛事,要么贵客登门,要么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家中某个成员突然产生了
期刊
我们的日常交谈总是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书面语则主要用来满足我们对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时间以来,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网上我们也只能以书面语来交流。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无奈才会用纯文字来交流,这种情况下就要做精简。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把符号分为“表达”和“指号”。在他看来,所有的发声的言语都是表达,一说出来就能起到传递意义的作用。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当下对听话者呈现。当我们用书写来传达意义时,会失去
期刊
林美芳退出了所有“鸡娃”的群。她的生活有了另一种规律:每天给隔壁房间的儿子发两次提醒吃药的微信,每两周到医院开一次假条;每三天在案板上切分一次药片,放到带隔断的绿色小药盒里,时间久了,药末弥散在缝隙中。上班途中,地铁上穿校服的孩子偶尔会让她想起,自己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  这是她的秘密:两年前儿子被确诊重度抑郁,经历了休学、复学、复学失败,现在持续请假在家。除了母亲和丈夫,她无法向其他人启齿“我
期刊
这几天,坐在我旁边的同事精神不佳,黑眼圈日益严重.一问才知道,他在抢一张打折力度很大的机票.rn因为活动在凌晨,他调好闹钟,提前5分钟醒来,动用了家里4部手机,但连续3个晚上
期刊
期刊
很久以前,在知书达礼,又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吃饭是全家团聚、增强家族认同感和维系感情的生活内容,是大人议事的当口,也是对孩子实施训诫的良机。  客堂中央放一張结结实实的八仙桌,长辈坐北朝南,儿子媳妇两边坐定,老祖宗最疼爱的小孙子享有特权,坐在他们身边。  餐具也有所区分,比如在我家,祖父有专用的象牙筷,祖母则用系着细细链子的银筷子,其他成员就用乌木筷或红木筷,我则有一双专享漆木筷,筷头尖尖,筷杆上
期刊
平生第一次租房子住,是在圆明园福海边,一间朝北的小房子,比我的身体稍大些,能将就着放一张床,月租八十元。  那时,圆明园里多数房东还是农业户口,房东之间也是有竞争的,我们房东李大姐的宣传口号是:住进来就成了一家人。李大姐在公园里管船,可以免费划,所以我们那个院子总是住得满满的。  全院子,算上我一共有两个卖唱的,两个画画的,一个写作的。大姐看我双目失明生活困难,主动邀请我和他们家一起吃饭,每天多交
家乡有一种面条,晶莹透亮,擀得特别薄,全手工。名唤小刀面。  做早点的人家,将小刀面一团一团团起来,放在门口大锅前面,用一块白纱布盖好。有客人来了,点了要吃,便拿其中一团来,在沸水里滚了一滚,也不过十来秒钟,便熟了。捞起来,盛在白瓷碗中,用筷子顺好,平铺下来,顺汤顺水,根根分明,再撒上葱花。  汤是清汤,面是爽面,实在诱人口涎三尺,无法脱身。只是,现如今,这样的摊点已经绝迹了。想吃面,都是制面机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