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购物中心借力“舌尖消费”不仅是增加购物中心人气的有效方式,更是应对电商冲击的重要砝码。
4月26日,红星美凯龙房地产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将全面进军商业领域,其中,位于北京太阳宫的爱琴海购物中心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业,餐饮业态将占到购物中心40%的比例。
购物中心借力“舌尖消费”掀起人气之争愈演愈烈。戴德梁行4月9日发布的消息表示,餐饮业不仅是增加购物中心人气的有效方式,更是应对电商冲击的重要砝码。今年一季度新开业的华润五彩城二期、去年完成业态调整的朝阳大悦城都体现出了这一趋势。
“舌尖消费”聚人气
4月17日晚上六点多,记者来到位于海淀清河的华润五彩城,位于五彩城一期二层三层的沃尔玛,聚集了不少前来购物的人,在四层5000平米的真冰溜冰场内,几十名儿童正在溜冰。
由于有沃尔玛和冰场带动,华润五彩城在2012年开业后,一期已相对成熟,但餐饮品牌并不多,主要是星巴克、茶大爷、巴贝拉、肯德基等快餐品牌,只有少量正餐品牌,如望湘园、便宜坊、麻辣诱惑、麻里麻里香锅等。在五彩城二期,由于项目刚落成不久,还有近一半的零售百货和餐饮企业正处于装修阶段,围挡上大多写着“某某品牌入住即将营业”的字样。在已经营业的服装区内,客户也不多,稍显冷清。
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总经理祝林告诉记者,五彩城二期共有37家餐饮企业,占整个购物中心的30%左右,虽然尚未完全入驻,但是已经开业的餐饮已经在发挥作用,正在对五彩城聚集人气提供强大支撑。
在海淀的华联万柳购物中心和朝阳的朝阳大悦城,餐饮对购物中心聚集人气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在万柳购物中心,海底捞火锅、眉州东坡酒楼、黑松白鹿、新辣道鱼火锅等都是就餐热点,如果没有提前订位,在晚上六点以后基本都要排位等候。朝阳大悦城的餐饮品牌更为丰富,排队等位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在一些热门餐厅,排队等位的现象甚至可以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
朝阳大悦城招商部丁杰对记者说:“朝阳大悦城共有4层约90家餐厅,几乎囊括了北京最热门的时尚餐厅,餐饮是朝阳大悦城当之无愧的客流发动机之一。”
“2000年以前开业的购物中心不太注重餐饮配置,餐饮比例一般不超过5%,之后的购物中心逐渐提倡体验式消费,将餐饮比例加大,尤其是非核心商圈内和区域性的购物中心主要强调家庭生活,一般会把餐饮比重配置在15%-30%。因为在区域性的购物中心内,购物人群相对较少,通过餐饮,可以将人群在购物中心滞留的时间提高2-3个小时,在带有影院的购物中心,通过餐饮加影院加购物,会把人群滞留的时间拉得更长。”戴德梁行华北区商业地产服务主管及董事蔡二虎说道。
餐饮布局精细再精细
正因为餐饮对购物中心聚集人气的作用明显,购物中心在对餐饮品牌的选择上更青睐连锁企业、知名品牌,并对餐饮进行科学布局,实施精细化管理。
丁杰告诉记者:“朝阳大悦城选择的餐饮企业以知名品牌、连锁品牌为主,在布局上,非常注重餐饮与零售的互动性,促其发挥带动客流的核心作用。如六层拥有鹿港小镇、大渔、金鼎轩等餐厅适合年轻情侣约会,七楼则有西贝西北菜、便宜坊、将太无二、望湘园等适合家庭聚餐,八层因为有电影院,所以配合了绿茶、呷哺、汉堡王等时尚快餐,而九层则主打金钱豹、唐宫海鲜舫等商务餐。除此之外,在朝阳大悦城的每个楼层,都有咖啡、甜品小食等点缀其中。”
蔡二虎认为,购物中心选择餐饮企业更注重连锁品牌,这类企业经营的产品从小吃、零食、快餐到正餐,都有明显优势,在管理上比较规范且上规模,引进这些企业,可以增加品牌优势。据记者了解,知名餐饮品牌如海底捞火锅、便宜坊烤鸭、眉州东坡酒楼、西堤牛排、将太无二等都是购物中心的热门餐厅。如海底捞火锅目前在北京共开有23家店,其中有8家位于购物中心内。
在购物中心,人流量最高的莫过于首层,越往高层走,人流量越稀少,同时在其他较低楼层较偏僻的区域,也同样存在人流量较少的情况,这些都是传统百货不愿去的地方。
要盘活这些经营盲点,通过设置餐饮等目的性消费强的业态最显成效。因此,购物中心的高层位置往往被开辟为餐饮区,与老牌商场、购物中心不同的是,新型购物中心已经摒弃早先大食堂的做法,尤其是高层餐饮区都被规划为品牌正餐区域,像吉野家、味千拉面、呷哺等快餐、小吃类餐饮往往会被安置到地下一层或二层区域,与超市为邻。祝林称,现在社区购物中心的餐饮品牌,不管是面向家庭还是面向商务,都要给客户更好的消费体验。
除了在高层设置专门的餐饮区,购物中心会根据每层百货业态不同而规划一两个特色餐饮品牌。
祝林称,根据楼层业态不同,将不同风味、定位的餐饮错开是购物中心通用的原则。“华润五彩城将面积较大的正餐品牌如眉州东坡酒楼等集中在六楼和五楼,以便提升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同时又将一些经营面积不大、特色较强的餐饮类商家如必胜客等分散分布在其他楼层的相对偏僻角落,有意识地引导人流向每个楼层的经营盲点流动,使购物中心的内部空间充分利用。”
以餐饮应对电商冲击
正是感受到了电商的冲击,购物中心才不得不调整业态。电商火起来以后,很多传统百货商场正沦为电商的“试衣间”——去实体店确定了衣服等物品的款式、尺寸之后再到网上支付购买。
今年3月份,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协会统计的81家大中型百货零售企业2012年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对比2006年至2011年百货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16.5%的增长率,2012年全国百货零售业增速下滑明显。
“华润五彩城在定位阶段就考虑到,项目是区域性的购物中心,主要是面向家庭提供体验式消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积累人气,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电商对百货的冲击。”祝林告诉记者。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平认为,“虽然受电商影响明显,但在餐饮的带动下,购物中心的经营不会有大问题。有条件的购物中心完全可尝试将餐饮或生活配套业态的特色店培养或打造成主力店。真正的购物中心不仅仅是单一的购物的地方,更应该是餐饮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能提供多重享受和消费体验的平台,以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戴德梁行方面认为,餐饮、休闲娱乐、儿童作为目的性消费较强的业态,在凝聚商场人气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可以带活高楼层商业氛围,提高高楼层商业价值,并且其餐饮、休闲娱乐、儿童消费亦是目前电商所无法提供的,并可为低楼层零售消费增加消费机会。
4月26日,红星美凯龙房地产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将全面进军商业领域,其中,位于北京太阳宫的爱琴海购物中心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业,餐饮业态将占到购物中心40%的比例。
购物中心借力“舌尖消费”掀起人气之争愈演愈烈。戴德梁行4月9日发布的消息表示,餐饮业不仅是增加购物中心人气的有效方式,更是应对电商冲击的重要砝码。今年一季度新开业的华润五彩城二期、去年完成业态调整的朝阳大悦城都体现出了这一趋势。
“舌尖消费”聚人气
4月17日晚上六点多,记者来到位于海淀清河的华润五彩城,位于五彩城一期二层三层的沃尔玛,聚集了不少前来购物的人,在四层5000平米的真冰溜冰场内,几十名儿童正在溜冰。
由于有沃尔玛和冰场带动,华润五彩城在2012年开业后,一期已相对成熟,但餐饮品牌并不多,主要是星巴克、茶大爷、巴贝拉、肯德基等快餐品牌,只有少量正餐品牌,如望湘园、便宜坊、麻辣诱惑、麻里麻里香锅等。在五彩城二期,由于项目刚落成不久,还有近一半的零售百货和餐饮企业正处于装修阶段,围挡上大多写着“某某品牌入住即将营业”的字样。在已经营业的服装区内,客户也不多,稍显冷清。
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总经理祝林告诉记者,五彩城二期共有37家餐饮企业,占整个购物中心的30%左右,虽然尚未完全入驻,但是已经开业的餐饮已经在发挥作用,正在对五彩城聚集人气提供强大支撑。
在海淀的华联万柳购物中心和朝阳的朝阳大悦城,餐饮对购物中心聚集人气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在万柳购物中心,海底捞火锅、眉州东坡酒楼、黑松白鹿、新辣道鱼火锅等都是就餐热点,如果没有提前订位,在晚上六点以后基本都要排位等候。朝阳大悦城的餐饮品牌更为丰富,排队等位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在一些热门餐厅,排队等位的现象甚至可以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
朝阳大悦城招商部丁杰对记者说:“朝阳大悦城共有4层约90家餐厅,几乎囊括了北京最热门的时尚餐厅,餐饮是朝阳大悦城当之无愧的客流发动机之一。”
“2000年以前开业的购物中心不太注重餐饮配置,餐饮比例一般不超过5%,之后的购物中心逐渐提倡体验式消费,将餐饮比例加大,尤其是非核心商圈内和区域性的购物中心主要强调家庭生活,一般会把餐饮比重配置在15%-30%。因为在区域性的购物中心内,购物人群相对较少,通过餐饮,可以将人群在购物中心滞留的时间提高2-3个小时,在带有影院的购物中心,通过餐饮加影院加购物,会把人群滞留的时间拉得更长。”戴德梁行华北区商业地产服务主管及董事蔡二虎说道。
餐饮布局精细再精细
正因为餐饮对购物中心聚集人气的作用明显,购物中心在对餐饮品牌的选择上更青睐连锁企业、知名品牌,并对餐饮进行科学布局,实施精细化管理。
丁杰告诉记者:“朝阳大悦城选择的餐饮企业以知名品牌、连锁品牌为主,在布局上,非常注重餐饮与零售的互动性,促其发挥带动客流的核心作用。如六层拥有鹿港小镇、大渔、金鼎轩等餐厅适合年轻情侣约会,七楼则有西贝西北菜、便宜坊、将太无二、望湘园等适合家庭聚餐,八层因为有电影院,所以配合了绿茶、呷哺、汉堡王等时尚快餐,而九层则主打金钱豹、唐宫海鲜舫等商务餐。除此之外,在朝阳大悦城的每个楼层,都有咖啡、甜品小食等点缀其中。”
蔡二虎认为,购物中心选择餐饮企业更注重连锁品牌,这类企业经营的产品从小吃、零食、快餐到正餐,都有明显优势,在管理上比较规范且上规模,引进这些企业,可以增加品牌优势。据记者了解,知名餐饮品牌如海底捞火锅、便宜坊烤鸭、眉州东坡酒楼、西堤牛排、将太无二等都是购物中心的热门餐厅。如海底捞火锅目前在北京共开有23家店,其中有8家位于购物中心内。
在购物中心,人流量最高的莫过于首层,越往高层走,人流量越稀少,同时在其他较低楼层较偏僻的区域,也同样存在人流量较少的情况,这些都是传统百货不愿去的地方。
要盘活这些经营盲点,通过设置餐饮等目的性消费强的业态最显成效。因此,购物中心的高层位置往往被开辟为餐饮区,与老牌商场、购物中心不同的是,新型购物中心已经摒弃早先大食堂的做法,尤其是高层餐饮区都被规划为品牌正餐区域,像吉野家、味千拉面、呷哺等快餐、小吃类餐饮往往会被安置到地下一层或二层区域,与超市为邻。祝林称,现在社区购物中心的餐饮品牌,不管是面向家庭还是面向商务,都要给客户更好的消费体验。
除了在高层设置专门的餐饮区,购物中心会根据每层百货业态不同而规划一两个特色餐饮品牌。
祝林称,根据楼层业态不同,将不同风味、定位的餐饮错开是购物中心通用的原则。“华润五彩城将面积较大的正餐品牌如眉州东坡酒楼等集中在六楼和五楼,以便提升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同时又将一些经营面积不大、特色较强的餐饮类商家如必胜客等分散分布在其他楼层的相对偏僻角落,有意识地引导人流向每个楼层的经营盲点流动,使购物中心的内部空间充分利用。”
以餐饮应对电商冲击
正是感受到了电商的冲击,购物中心才不得不调整业态。电商火起来以后,很多传统百货商场正沦为电商的“试衣间”——去实体店确定了衣服等物品的款式、尺寸之后再到网上支付购买。
今年3月份,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协会统计的81家大中型百货零售企业2012年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对比2006年至2011年百货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16.5%的增长率,2012年全国百货零售业增速下滑明显。
“华润五彩城在定位阶段就考虑到,项目是区域性的购物中心,主要是面向家庭提供体验式消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积累人气,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电商对百货的冲击。”祝林告诉记者。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平认为,“虽然受电商影响明显,但在餐饮的带动下,购物中心的经营不会有大问题。有条件的购物中心完全可尝试将餐饮或生活配套业态的特色店培养或打造成主力店。真正的购物中心不仅仅是单一的购物的地方,更应该是餐饮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能提供多重享受和消费体验的平台,以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戴德梁行方面认为,餐饮、休闲娱乐、儿童作为目的性消费较强的业态,在凝聚商场人气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可以带活高楼层商业氛围,提高高楼层商业价值,并且其餐饮、休闲娱乐、儿童消费亦是目前电商所无法提供的,并可为低楼层零售消费增加消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