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应当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是他们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思想品德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教育;学生个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连州市教育科研第十八批立项课题“山区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编号:18--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青少年希望自己成为有个性的人。因而,在学校教育或学科中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索了多年,将在本文中浅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学情境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或对某一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镇环卫办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征集关于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请大家设计几则标语。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打破教材的限制,自由创作。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创编出许多令人叫绝的标语,如“我为你付出美,你为我做些什么”“我装扮了大自然,请你足下留情”“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我是人类的朋友,请珍惜好朋友”,这些标语语句委婉,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这样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善于动脑、动手的个性。
再如,在教学“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电视台策划拍一则关于计划生育的公益广告,请写出你的创意,参加评选。由于初中生在心理上已初具成人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实际探究、分析和处理问题。课后,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够给出充满创意的答案。
这样的创新情境教学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善于动手动脑、善于发现的个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创新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灵活组织与处理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拓展教学,使学生乐于接受,进而激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爱护公物”这一内容,针对有些人在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时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组织学生利用假日调查镇县城内的公共体育设施。经过调查,学生发现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为65%,接着他们分析了使用不当、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并提出成立“文明监察队”、发放倡议书等可行性建议。这些创新性想法是学生经过实践、思考的结果,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得出。
再如,在讲“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课后,学生经过分析、研究,提出可以开展“物质捐助”“手拉手,一帮一”“学校是你家,发展靠大家”等活动,并透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教师如果一味地用理念教育学生,会使课堂教学脱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导致教学内容僵化、陈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创新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展个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
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如在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等方面别出心裁,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例如,在讲授“珍惜生命 守护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新课导入时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曲》,同时为学生讲解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热情高涨,争相发言,深刻理解了“挫折”的含义,纷纷表示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并提出了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从而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再如,在讲“维护祖国统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香港及澳门回归时的视频。学生情绪激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学生自觉地起立,合唱国歌,爱国之情令人动容。借助视频的学习方式,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视频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方法创新不只是媒体运用上的创新,教师更要重视对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
四、教学评价创新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标准化的文本考试及简单的行为检测,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对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不足,这导致出现了学生长期死记硬背知识的局面,造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落实,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并加以發展。
“创新评价”指发展性评价,意思是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位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而且要求教师发现、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可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分类分层进行,即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书本知识测试,将他们所得的分数计入思想品德成绩;二是开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并将其量化为分数计入成绩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有利于打破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情境、内容、方法、评价,能使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求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曾怀君.思想品德课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z1):32-33.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教育;学生个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连州市教育科研第十八批立项课题“山区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编号:18--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青少年希望自己成为有个性的人。因而,在学校教育或学科中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索了多年,将在本文中浅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学情境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或对某一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镇环卫办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征集关于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请大家设计几则标语。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打破教材的限制,自由创作。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创编出许多令人叫绝的标语,如“我为你付出美,你为我做些什么”“我装扮了大自然,请你足下留情”“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我是人类的朋友,请珍惜好朋友”,这些标语语句委婉,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这样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善于动脑、动手的个性。
再如,在教学“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电视台策划拍一则关于计划生育的公益广告,请写出你的创意,参加评选。由于初中生在心理上已初具成人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实际探究、分析和处理问题。课后,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够给出充满创意的答案。
这样的创新情境教学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善于动手动脑、善于发现的个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创新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灵活组织与处理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拓展教学,使学生乐于接受,进而激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爱护公物”这一内容,针对有些人在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时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组织学生利用假日调查镇县城内的公共体育设施。经过调查,学生发现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为65%,接着他们分析了使用不当、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并提出成立“文明监察队”、发放倡议书等可行性建议。这些创新性想法是学生经过实践、思考的结果,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得出。
再如,在讲“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课后,学生经过分析、研究,提出可以开展“物质捐助”“手拉手,一帮一”“学校是你家,发展靠大家”等活动,并透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教师如果一味地用理念教育学生,会使课堂教学脱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导致教学内容僵化、陈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创新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展个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
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如在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等方面别出心裁,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例如,在讲授“珍惜生命 守护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新课导入时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曲》,同时为学生讲解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热情高涨,争相发言,深刻理解了“挫折”的含义,纷纷表示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并提出了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从而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再如,在讲“维护祖国统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香港及澳门回归时的视频。学生情绪激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学生自觉地起立,合唱国歌,爱国之情令人动容。借助视频的学习方式,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视频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方法创新不只是媒体运用上的创新,教师更要重视对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
四、教学评价创新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标准化的文本考试及简单的行为检测,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对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不足,这导致出现了学生长期死记硬背知识的局面,造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落实,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并加以發展。
“创新评价”指发展性评价,意思是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位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而且要求教师发现、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可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分类分层进行,即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书本知识测试,将他们所得的分数计入思想品德成绩;二是开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并将其量化为分数计入成绩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有利于打破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情境、内容、方法、评价,能使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求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曾怀君.思想品德课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z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