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短视频的艺术性及其在融媒时代的现实困境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与科技相伴而生,短视频既是互联媒介科技的产物,又是大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文艺样态.个人爱好延展的张力是短视频创造者的初始点和终结点,短视频作品因此富有魅力和吸引力,产生艺术性.基于融媒时代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从形态、途径、能效、意义等方面分析短视频艺术性的适度距离、想象释放、撩拨情感和审美感知等功效;短视频作为全民共同改变文艺生活的方式,人的文艺供需差异大、普遍水平低,出现艺利共存、有感无悟、昙花一现、系统缺失等各种现象,必须予以正视.
其他文献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通过影响信息的国际传播进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不同的传播机制,对资源全球配置的影响也不同.正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革命使得信息传播可以跨越时空阻碍,进而为资源的全球配置提供信息支持.在资源全球配置的实践中,每种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孤立地对资源全球配置产生作用,而是以信息组合的方式影响资源全球配置.信息组合的实质就是提高分析运筹问题的维数.不同信息的组合对于资源全球配置具有赋形升维的作用.资源全球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必须
"十七年时期"(1949—1966)新中国的摄影事业从起步到发展都深受苏联摄影影响.对苏联摄影,中国摄影走过了全盘照搬、反思扬弃和自主发展三个阶段,摄影的专业性与政治性之争、围绕"摆布与组织加工"的讨论伴随着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综合中国国内环境的起伏和中苏关系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摄影和苏联摄影既存在强调摄影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的默契,也存在模糊和淡化摄影的客观规律的错位.中国摄影受到的苏联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自身进步,但其负面效应至今仍时有回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地方感"、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及媒介地理学的"空间媒介"视野下,以发迹于石库门里弄的明星影片公司为历史案例,发现媒介生产与城市建筑交融滋生出物质性层面"生产电影的地方感"与文本性层面"电影生产的地方感",并且这样辩证动态的"地方感"呈现空间媒介的生产性,促进了电影与城市在连接"全球—地方"维度上的现代性.
"山水"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审美系统,但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性与新媒介进入中国,山水系统受到冲击,山水意象及其新的文化意涵在摄影、画报、电影、数码影像等不同媒介的竞争、叠加与融合所形成的跨媒介关系网络中不断跨越、传递与重构.在新媒介对旧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中,与传统山水所代表的和谐不同,山水意象所承载的更多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地域与国家、乡村与城市、写意与写实、超越与世俗、精神与物质、精英与大众以及文化的延续与断裂、生态的维护与破坏之间的矛盾的二元性.
VR影音作品将"视听方式"的选择权交给了体验者,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VR影音作品仍然具有相当的"规定性",在"故事框架""主题立意""情节设置""场景设计"等方面存在边界.空间性体验是VR体验最主要的突破,声音现象学为解释虚拟环境中的听觉空间提供了理论支撑,技术的实现与体验者聆听的意向性共同决定了听觉体验,创造出一种"在场感",为体验者带来一种置身其中的移情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引发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变革,即从声音客体的实在思考转向听觉主体的意识思考.体验者(感知主体)和听觉空间(声音环境)之间
电影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镜子,构成了每个时代特有的影像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党领导下的我国电影事业,不难发现其中隐约延展着一条鲜为关注的轨迹,即新中国影像对我党妇女解放事业的表达.通过对这一轨迹的凝炼与审视,捕捉新中国电影完全不同于旧时代或西方立足男性欲望凝视的女性形象的全新理念表达,以探析党领导下我国妇女从被奴役被压榨的底层走向当家做主,产生自觉自主意识历程的影像叙述特点.这一轨迹是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像志,也是中华民族在党领导下走向独立自主历程的影像诠释.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与千帆竞渡的传播环境,我国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呈现出动态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以抖音中的政务短视频为例,平台的开放性与非平衡性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组成因子的彼此交互提供了可能性;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役使规律为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技术赋予的能力和创造可能性维持着系统的生命力;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的"竞合"关系推动着整个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整个系统在平衡—非平衡—平衡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不断拓展,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理解"公众"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在互联网时代,"次反公众"和"替代性公共领域"作为理论修正,更符合对网络公众和公共领域的理解.对公众的理性讨论要求、道德要求和公共利益取向要求,都需要重新审视.当代的互联网公众,可由关系和连接来定义:公众是由参与讨论而形塑、使用媒介连接起来的,追求向外的可见性的群体.关系型公众塑造了以社交和互动为目的的日常公共生活参与新图景.
使用2016—2020年传媒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传媒产业链视角分析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营销强度与生命周期下的差异.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研发投入对传媒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从分传媒产业链环节看,研发投入的正向促进效果体现在中游、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企业的主营业务和所属行业以及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营销强度看,相比于低营销企业,高营销能够强化研发投入对传媒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生命周期阶段看,研发投入能够促进成长期传媒企
近年来,商业广告争议频发,从业界实践和政府治理角度都需对此有所了解,但其复杂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探讨.通过最近五年61个商业争议广告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商业争议广告触发高冒犯和高购买意愿下降的多因并发机制和历时性变化.结论发现8个触发高冒犯的组态和7个触发高购买意愿下降的组态,对比两种组态显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时序分析的结果提示触发结果变量的组态变中有常,且单一条件作用效果呈稳定和变迁的双重交织.价值观、广告质量和目标对象始终是触发结果变量的重要条件,投放媒介和投放手段的作用则是近几年才渐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