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有句名言“Teaching is learning”,与汉语中“教学相长”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教”没有学生的“学”作为保障,那教也便失去了意义,那也不叫真正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教师关注。如何才能使教学达到默契和谐的统一,或者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下面,是我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一、要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一些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
(1)“讲”得越多越有效。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师讲解够全面、够细致,便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他们认为,若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便可少走弯路,老师提前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便能避免学生出错,同时又节省学习时间。这样的老师,通常都会以“满堂灌”的方式来上每节课。这样,即使有的学生没有学会,老师自己也觉得问心无愧。毕竟该讲的都讲到了,学生学不会是他们自己笨,与老师的教无关。其实,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让老师们失望。老师自己累得不轻,为什么会事倍功半呢?这时候,如果老师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就不难发现:虽然自己讲得多,但是学生学会的却不多,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实,正是这样的教学,才导致学生一味地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不愿动脑,不愿探究。这样即使能培养出几个高分的所谓人才,可能也只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2)“动”得越多越有效。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只追求形式新颖而不去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创新和课堂的互动效果。有的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的以“牧羊式”代替“填鸭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很精神。师生不断地问答,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互动,看起来很热闹。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达到更加默契的互动效果,就只问一些简单的、学生不会出错的问题。这样看起来就是“有问必答、有答必对”,效果不是很好吗?其实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真的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了吗?也没有啊!那么试问这样的教学又有什么好的效果呢?其实这些做法都是极端的,或者说是片面的。因为教学不仅要“温故”更要“知新”啊!这样忽略了老师的指导,任由学生自己随意地学,只学不教的做法怎么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3)“练”得越多越有效。有的学校,特别是有些中学,加班加点,每天上七八节课不说,还有早晚自习,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发扬“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真的是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哪!事实上,这样的苦教苦学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内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但是,就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不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样“磨”出来的人才,可能只是考试高手,日后也不一定会大有作为。因为教学质量不能单纯地以考试分数来衡量,还要包括能使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兴趣、习惯等方面。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要探究有效教学的方法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的目标也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呢?
(1)提高教师自身水平,首先吸引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有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喜欢你,甚至迷上你。当然,我说的是喜欢你的人格,迷上你的课堂。新时期的教师,要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去追求,教师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艺术化的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感染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比赛、辩论、演讲、唱歌、表演等形式,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与心灵的美感融为一体。当然,多才多艺、幽默风趣的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同时老师要做一个快乐的教学者,使学生成为愉快的学习者,也就是“寓教于乐”。其实,老师的爱心,上课的激情,特有的幽默方式,甚至简单的鼓励话语,都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到学生更多的优点和特质,同时还要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还要看学生自身的水平、努力和态度。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并把特点发展成特长。对学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智力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关爱和激励中健康成长。
(3)设计任务教学活动,培养学习策略。在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经验及现有水平,使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多数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几个环节:教学导入、新知呈现、学习开展、巩固复习、运用提高、检测评价等。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每个环节时,一般要遵守以下要求:要使任务有明确的目的;要使任务有真实意义,接近生活;任务还应涉及信息的接受处理和传递;完成任务后还要有所收获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前提,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技能的标准,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关注。
(怀远一中)
一、要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一些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
(1)“讲”得越多越有效。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师讲解够全面、够细致,便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他们认为,若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便可少走弯路,老师提前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便能避免学生出错,同时又节省学习时间。这样的老师,通常都会以“满堂灌”的方式来上每节课。这样,即使有的学生没有学会,老师自己也觉得问心无愧。毕竟该讲的都讲到了,学生学不会是他们自己笨,与老师的教无关。其实,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让老师们失望。老师自己累得不轻,为什么会事倍功半呢?这时候,如果老师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就不难发现:虽然自己讲得多,但是学生学会的却不多,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实,正是这样的教学,才导致学生一味地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不愿动脑,不愿探究。这样即使能培养出几个高分的所谓人才,可能也只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2)“动”得越多越有效。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只追求形式新颖而不去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创新和课堂的互动效果。有的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的以“牧羊式”代替“填鸭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很精神。师生不断地问答,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互动,看起来很热闹。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达到更加默契的互动效果,就只问一些简单的、学生不会出错的问题。这样看起来就是“有问必答、有答必对”,效果不是很好吗?其实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真的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了吗?也没有啊!那么试问这样的教学又有什么好的效果呢?其实这些做法都是极端的,或者说是片面的。因为教学不仅要“温故”更要“知新”啊!这样忽略了老师的指导,任由学生自己随意地学,只学不教的做法怎么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3)“练”得越多越有效。有的学校,特别是有些中学,加班加点,每天上七八节课不说,还有早晚自习,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发扬“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真的是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哪!事实上,这样的苦教苦学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内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但是,就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不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样“磨”出来的人才,可能只是考试高手,日后也不一定会大有作为。因为教学质量不能单纯地以考试分数来衡量,还要包括能使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兴趣、习惯等方面。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要探究有效教学的方法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的目标也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呢?
(1)提高教师自身水平,首先吸引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有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喜欢你,甚至迷上你。当然,我说的是喜欢你的人格,迷上你的课堂。新时期的教师,要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去追求,教师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艺术化的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感染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比赛、辩论、演讲、唱歌、表演等形式,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与心灵的美感融为一体。当然,多才多艺、幽默风趣的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同时老师要做一个快乐的教学者,使学生成为愉快的学习者,也就是“寓教于乐”。其实,老师的爱心,上课的激情,特有的幽默方式,甚至简单的鼓励话语,都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到学生更多的优点和特质,同时还要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还要看学生自身的水平、努力和态度。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并把特点发展成特长。对学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智力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关爱和激励中健康成长。
(3)设计任务教学活动,培养学习策略。在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经验及现有水平,使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多数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几个环节:教学导入、新知呈现、学习开展、巩固复习、运用提高、检测评价等。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每个环节时,一般要遵守以下要求:要使任务有明确的目的;要使任务有真实意义,接近生活;任务还应涉及信息的接受处理和传递;完成任务后还要有所收获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前提,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技能的标准,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关注。
(怀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