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言智能发展的关键方面,加强小学生口头语言交流的规范性、积极性、准确性,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成为国家培养小学生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努力的方向。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语文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及培养口语能力的策略方法,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定义及特点
1.口语交际能力的定义。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听人说话和自己跟别人说进行交际的能力,是一种除自身的外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要求学生综合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的一种类似于造句的表达方式。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参与到口语表达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的特点。口语交际能力是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综合应用和体现,在生活中,要让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体现在语言实践中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跟人沟通的能力。口语实践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口语交际就具备口语性、社会性、动态性的特点。
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1.营造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兴趣和思维表达特点是不同的,老师在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学生想要说的话,从而选择对学生切实有效、有趣的主题。小学生刚入学,对于一切事物都有充满新鲜感,老师不能一味批评,要正确引导,师在选择口语交际主题时,应简单、有趣,根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完整讲述小故事、态度礼貌”的能力。比如上课时抽出5分钟时间,不能单独只是师生间的问好,每天鼓励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自我介绍或者表演小节目,这些主题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营造情趣,让学生有话想说。学生不想说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话题不感兴趣。教师在选择让学生开口说话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有想要自主发言,积极发言的乐趣。通过孩子们喜欢看的动画片或者童话书中找找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让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明白该明白的道理,有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也会积极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再现的方式,像情景剧一样,将书本中的故事或者有意义的动画片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带动孩子积极性。
3.营造目的,让学生有理可讲。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重要体现,要在适当的场合说得体的话才是口语能力的正确表达方式,听懂话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及正确的方式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达到沟通的效果,这样才是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一味的讲故事,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出对比,将一些不好的案例挑出来,告诉他们不好的道理,让他们学习分辨善恶。同样一件事情,要按照不同的方面来讲,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教学生学会在一件事物上分辨出善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1.规范性。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一定的知识性与规范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尤其是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时,应加强在字音方面、礼貌用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不能一味的只鼓励学生说,要看学生说的对不对,及时纠正。
2.情境性。在教学时,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合理的情景,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进行互动的热情。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跟着老师走进了学习的课堂,而且热情高涨,学生在玩中、在自我表现中开始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3.互动性。口语交际是在两人或多人的参与中进行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话题讨论,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要太干涉学生,让他们自己完成互动。
4.生活性。会不会说话,怎么说话,说什么话,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范围为前提,选择学生想说、能说的话题,课题的选择不仅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结语
口语交际是目前国家教育部对小学生培养的重点,学会听、说、读、写才能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不仅仅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实践与探索,也应该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会使学生重视口语交际,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喜欢并善于表达自我、倾听对方观点,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
董淑芹,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定义及特点
1.口语交际能力的定义。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听人说话和自己跟别人说进行交际的能力,是一种除自身的外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要求学生综合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的一种类似于造句的表达方式。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参与到口语表达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的特点。口语交际能力是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综合应用和体现,在生活中,要让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体现在语言实践中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跟人沟通的能力。口语实践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口语交际就具备口语性、社会性、动态性的特点。
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1.营造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兴趣和思维表达特点是不同的,老师在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学生想要说的话,从而选择对学生切实有效、有趣的主题。小学生刚入学,对于一切事物都有充满新鲜感,老师不能一味批评,要正确引导,师在选择口语交际主题时,应简单、有趣,根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完整讲述小故事、态度礼貌”的能力。比如上课时抽出5分钟时间,不能单独只是师生间的问好,每天鼓励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自我介绍或者表演小节目,这些主题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营造情趣,让学生有话想说。学生不想说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话题不感兴趣。教师在选择让学生开口说话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有想要自主发言,积极发言的乐趣。通过孩子们喜欢看的动画片或者童话书中找找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让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明白该明白的道理,有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也会积极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再现的方式,像情景剧一样,将书本中的故事或者有意义的动画片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带动孩子积极性。
3.营造目的,让学生有理可讲。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重要体现,要在适当的场合说得体的话才是口语能力的正确表达方式,听懂话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及正确的方式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达到沟通的效果,这样才是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一味的讲故事,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出对比,将一些不好的案例挑出来,告诉他们不好的道理,让他们学习分辨善恶。同样一件事情,要按照不同的方面来讲,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教学生学会在一件事物上分辨出善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1.规范性。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一定的知识性与规范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尤其是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时,应加强在字音方面、礼貌用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不能一味的只鼓励学生说,要看学生说的对不对,及时纠正。
2.情境性。在教学时,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合理的情景,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进行互动的热情。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跟着老师走进了学习的课堂,而且热情高涨,学生在玩中、在自我表现中开始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3.互动性。口语交际是在两人或多人的参与中进行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话题讨论,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要太干涉学生,让他们自己完成互动。
4.生活性。会不会说话,怎么说话,说什么话,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范围为前提,选择学生想说、能说的话题,课题的选择不仅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结语
口语交际是目前国家教育部对小学生培养的重点,学会听、说、读、写才能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不仅仅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实践与探索,也应该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会使学生重视口语交际,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喜欢并善于表达自我、倾听对方观点,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
董淑芹,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